尽管外界对于远距病患监控(remote patient monitoring;rpm)装置改善病患健康状况抱持乐观的态度,但digital medicine期刊研究指出,目前缺乏明显证据可支持此论述。
据报导,一份针对2000年1月~2016年10月随机对照试验的集成分析研究指出,rpm在数个健康评估项目缺乏统计上的显著影响,包括身体质量指数、体重、腰围、体脂百分比、收缩压与舒张压等6个项目。
多年来,外界认为穿戴式生物传感器有极大潜力改善病患健康状况、降低医疗成本以及提高医疗成效。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cleveland clinic)便将rpm列在2018年值得观察的十大医学创新之中。
然该研究指出,rpm配合健康行为模式以及个人化指导更有成效。不过在临床上使用rpm前,医疗人员须考量到预想结果与实际研究证据上的差距。
remedy partners创办人steve wiggins指出,现有许多创新技术以穿戴式装置、远距监控与病人参与度的大跃进态势为发展基础,不过,问题在于是否真能改善病患健康。研究显示,透过健康追踪器改善高血压、帕金森氏症以及腰痛等症状似乎颇有成效,然而对于提高活动量以及降低体重等结果就好坏参半。
此外,自动发送鼓励简讯以及现金奖励机制对于改善健康成效也不显著。不过照护计画或其它行为修正模式却可望明显改善病患健康。即便如此,部分群体的成效较为显著,如在高血压采rpm的病患中,只有55岁以上的群体有成效。
该研究认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应着重研究rpm在不同群体的效果差异,以及病患与医疗人员又是如何看待rpm的效益。 rpm应该要着重在病患所重视的成果,包括对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hrqol)、症状严重程度、护理满意度、资源利用率、再住院率和生存率。
有部分证据显示,使用健康追踪器有助于降低再住院率。根据一份针对71名罹患阑尾癌病患的研究,这些病患术后皆穿戴fitbit,其中每日步数较高的病患30天内、60天内再住院率明显较低。
基于霍尔效应的闭环传感器在检测漏电流中的应用解析
物联网2.0时代的到来具体有哪些变化?
小米电视内容团队宣布向武汉地区用户免费开放2万部优质影视剧内容
UDI系统试点工作将展开 医疗器械最严溯源监管时代即将来临
关于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器设备的性能描述
远距监控改善病患健康状况 研究:仍缺乏明显实证
LED背光灯驱动控制电路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
使用TensorFlow开发的一款通用深度学习框架,侧重于针对语言相关任务的序列模型
物联网数据计算新方式,边缘计算加强人工智能生态融合
Redmi Note 9 Pro预计将与Redmi Note 9一同发布
AN-3009/D标准栅极驱动器光电耦合器
解读文字识别论文CRNN
单芯片电源管理和端口控制器解决方案
从产业经济学角度看美国制裁华为
LSI通过1TB希捷闪存达到百万次IOPS性能水平
安全不小事,选择电源还是选择「安规电源」
Windows10迎来对更多微软产品的Windows Update更新支持
“日本制造”被质疑 造假事故不断
如何使用Arduino测量液体的浊度
与众不同是快餐店:它的主要员工是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