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基于人工智能和无人机的研究——利用无人机拍摄人群的影像

英国人也在研发一个名为「天眼」的监控技术。
最近剑桥大学的学者公布了一项基于人工智能和无人机的研究——利用无人机拍摄人群的影像,再使用人工智能去识别人群中的暴力行为,并且做到实时监控。
他们还给这项研究取了一个名字 「天眼」(eye in the sky)。(真是一个熟悉的名字)
学者们使用 200 美元左右的四旋翼 parrot 无人机作为飞行平台挂载摄像头。摄像头拍摄到的画面通过移动网络进行传输,由经过训练的人工智能对画面进行识别,看是否与此前标记为「暴力行为」的画面相匹配。
▲ 识别暴力行为的原理
目前可以识别到的暴力行为主要有五种:绞、打、踢、射击和捅人。
不过这项研究的精准度还有待提高,因为用于训练识别系统的数据,并非来自真实的场景。他们召集了一些志愿者,让他们演示上面所说到的几种暴力行为,然后用无人机拍摄下来。再对影响用志愿者的动作进行分析和标记。
在这些相对理想的测试场景下,这项研究在识别单人的暴力行为上,得出了很高的识别率:
识别单个人的暴力行为,「踢」的识别率为 94%,「打」的识别率为 89%。
然而当需要识别的人数越高,成功率也开始变低。但是此前的测试数据和测试环境,并不足以让系统在现实场景有足够准确的识别率,如果两个人只是友好地相互击掌,也有可能被摄像头识别为「暴力行为」。
这些研究的负责人 amarjot singh 表示,他们将会在印度即将到来的两个公众节日上试用这项研究成果,这些节日会有相当多的人聚集在公共区域一起庆祝。
使用人工智能去识别和预测人类的行为,是机器学习领域一直在做的事情。不过在这项研究上,虽说无人机的成本一直在下降,移动网络传输的速度也在增长,但如果要在密集的人群中真正实现有效的监测,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比如无人机受到电池限制下短暂的飞行时间,比如如何通过控制飞行高度以及摄像头的像素来保证影像的清晰度,还有就是影像实时传输的码流如何保证影响质量等。
与此同时,这项研究也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如果这项技术在现实中被广泛应用,那么人们就可能陷入无所不在的监控中。嗯,「反乌托邦」的世界,想象一下。
而研究者的初衷也是想要利用这些技术和设备,去及时发现人群中的暴力行为,防止恶性公共事件的发生。他们还认为,这些研究将来可以应用到识别儿童拐掳、边境入侵等犯罪行为。

STM32单片机最小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
ABAT系列蓄电池在线监测系统
学校有引进了哪些vr校园安全教育系统呢
华为发布行业运维服务的解决方案
智能家居行业,终端销售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一项基于人工智能和无人机的研究——利用无人机拍摄人群的影像
高压放大器在改良电形成装置参数优化中的应用
威刚发布新款XPGSX8200Pro2TB容量版本 售价约合人民币2050-2460元不等
装什么老司机?这些按钮有一半你都不会用!
企业为什么要在刷脸支付上为难自己
苹果iPhone 12 mini销量远低于12/Pro/Max仅占6%,iPhone 12最畅销
智能手机的未来:计算是精彩体验的推动力
航空发动机螺纹怎么测量?SJ5780轮廓扫描测量仪全自动在线检测
python代码:利用几十行python书写微信机器人
使用Keil5运行ARTPI blink led例程
英特尔、美光联手推出25纳米NAND
重磅预告 | 赛昉科技将携RISC-V目标检测方案亮相顶级展会
LED景观照明市场井喷期 奥拓电子营业收入10.41亿利润增长53%
石墨烯电池优缺点
什么是A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