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布斯
编辑|小智
出品|智哪儿创作中心
苹果的智能家居,总是游离在行业边缘,貌似一直没做起来。至少在中国。
这个问题,「智哪儿」编辑进行过深入探讨。2021年第四季度,苹果在华市场份额为23%,成为第一大手机品牌。而该季度,iphone全球出货量为8400万部,作为一个均价在5500元左右的产品,是当之无愧的印钞机。
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范围内正在服役的iphone设备,大约为9亿台。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
按理来说,在ipad等设备同样畅销的情况下,苹果的智能家居系统——homekit,应当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如此庞大的用户基数和高粘性,应该能让苹果在智能家居领域大放异彩。现实是,homekit貌似距离普通用户很远。
这是因为苹果的「自大」而导致的。
从「远见」角度讲,苹果不缺。2014年homekit就横空出世,不能说很早,但也不算晚。毕竟乔布斯去世后,苹果每一步都很谨慎。而到了2015年,homekit才迎来首批智能硬件,数量少的可怜。直到2016年,ios 10中才出现home应用,来统一管理homekit架构内的产品。
这个时间内,智能手机行业的另一极——小米,已经在飞速推进智能家居的落地。homekit推出硬件时,小米的智能家居在线设备已经突破1000万。而同年华为的发力,更不用多说,短短四年内hilink生态用户超过2000万。如今的鸿蒙智联已经合作了超过1000个品牌、3000多款产品。
而苹果呢?掰着指头数得过来。
直到2021年10月份,苹果官网才出现「家居」这个tab。这算是苹果正式在智能家居领域发力。以智能音箱homepod为中枢,苹果的homekit开始加速拓展第三方产品,以为用户提供相对完整的生态支持。
然而,不知道是苹果内部推进问题,还是认证流程过于严格。如今的第三方homekit产品,依然不多。笔者从苹果官网看到,相应的homekit配件目前只有21款(美国官网有40款),品类涵盖桥接器、摄像头、照明、路由器、插座、传感器、开关等。
品牌我们也梳理了下:
aqara (绿米)
eve (隶属于德国elgato公司)
kaiterra(总部位于瑞士的环境硬件公司)
linksys (贝金尔旗下的路由器产品)
logitech (罗技,知名电子外设厂商)
nanoleaf(总部位于多伦多的智能硬件公司)
philips(飞利浦)
xiaoyan(小燕智能家居)
……
这些以英文名字显示的品牌,并非代表所有homekit厂商。而支持homekit的产品,也不止官网这21款。比如此前「智哪儿」专访过的多灵科技,就推出了支持homekit的智能锁(小米智能门锁pro也是),魅族lipro、全屋智能品牌lifesmart云起、iot开发平台服务商涂鸦也接入了homekit,yeelight也曾推出基于homekit的智能照明产品。
目前homekit在华支持的产品数量不得而知,但始终是凤毛麟角。而且没有特别惊艳的产品,甚至无法让人组合成一套完整的智能家居。比如智能照明,竟然只有灯泡、灯带和量子灯,连吸顶灯都没有。价格方面也是出奇的高。nanoleaf 2米的智能led灯带,竟然需要338元。而且价格混乱:aqara出品的tvoc空气健康伴侣,苹果卖318元,但绿米自家的天猫店卖269元(要用它还要单独再买网关)。
如果你要用homepod mini来实现全屋语音控制,那么得多买几个。一个售价749元。否则你就只能通过iphone或者ipad上的siri或home应用来控制。
整体来说,苹果的homekit与小米、华为等本土企业的生态建设相差甚远。苹果自身优秀的移动生态体系被浪费。小米的功能,苹果的价格,你会买吗?我想,如果不是那种资深果粉,应该是不会选择homekit的。
其实,苹果做智能家居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三点可述:
第一,苹果设备基数大。凭借巨大的影响力,苹果应该充分放开第三方产品的认证门槛。不要像airplay和mfi那样严格到要审查工厂,通过率寥寥无几。而且苹果智能家居是没有绝对的中控的,iphone、ipad、homepod等都是控制中心(甚至apple watch也是),理应很容易把产品阵营做大。
第二,苹果的移动生态十分丰富。苹果有非常庞大的开发者群体和成熟的订阅收费体系。这对于智能家居后期的变现至关重要。
第三,苹果有非常好的跨屏系统。macos、ios、watchos、tv os等是可以互通的。这对于重视屏幕协同的全屋智能来说也很重要。如果苹果认真做homekit,那么应当推出自己的中控屏幕,搭载home os(假设)。
很可惜的是,目前的苹果智能家居,或者说homekit,更像是一个控制协议,而非智能系统。反而华为在这方面做了苹果本应做的事情:中控主机,丰富的hilink生态,以及可以跨屏的鸿蒙os。
当然,你可能说,把ipad装到墙上不就是一个中控屏、一个中控主机吗?理论上你完全可以这样用,但不像是那么回事。总该有一个homepad出场吧。事实上中国用户比起用语音控制,其实更能接受「开关面板」这种逻辑。再怎么说,给homepod音箱加个屏幕?可行?
相比之下,完全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的google nest就很接地气。nest作为google的智能家居部门,基于当初的恒温器产品,快速拓张了一系列的硬件:摄像头(室内、室外都有)、门铃、音箱、wifi、传感器、智能照明、插座、智能锁(yale提供)等产品,其中大部分是nest自己的产品。最关键的是,nest有一个nest hub产品,其实就是一个带屏智能音箱,但是拥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控制数以千计的适配产品。
就这一套东西,放在国内见怪不怪,但是在美国,已经是比较「顶级」的智能家居。当然除了那些做485、knx等协议的家庭自动化专业品牌外。而人家google自己的智能手机压根销量就不行,并没有苹果那么大量级的硬件基础。
2017年,苹果ceo tim cook在财报会议上这样说:“我自己用的就是基于siri和ios的智能家居,早上我对siri说早上好,灯光自动点亮,咖啡机自动开始工作。” 就这样的场景,国内早就领先了。
而tim cook面对投资人如是介绍,也意味着他把智能家居看做是苹果一个增长点。但问题是,直到今天,homekit依然没做起来。上面是2017年tim cook说的话。我们看一组2019年的数据:homekit支持了450款设备,而google支持1万款,亚马逊支持8.5万款。高下立判。
第三方硬件缺失、没有真正的智能家居中控、缺少有效的产品组合包,是homekit一直游离于智能家居行业边缘的原因。
事实上,智能家居是aiot的一个非常理想的落地场景。一方面人居环境涉及的设备种类非常多,场景丰富;另一方面住宅是用户停留时间最长的场所,可挖掘的室内消费价值很大。这一切都取决于:设备连上了,而且有丰富的计算资源。
说到这里,不由得为苹果捏把汗。苹果拥有移动端最强大的m1系列芯片,但这个芯片的算力,却丝毫没有用到智能家居上。反观其他任何一家巨头,包括华为,其实都没有这样的功底。不仅是智能家居,m1芯片其实在ipad pro这种生产力工具上,也没有得到有效释放,原因就是这台设备被用作「电脑」时,ios显得十分蹩脚,且x86架构上优秀的生产力软件无法使用。
当然,这是数码领域的话题,我们不做赘述。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苹果貌似丧失了对于用户需求的把握,一直坚持在「我提供什么你就用什么」的思维上。这种思维也严重限制了其homekit体系的成长。国内一大把希望接入homekit的优秀公司,无法在苹果的智能家居生态中发挥价值。
当然,苹果的踟蹰不前,正是小米和华为的机会。难道不是吗?
(智哪儿zhinaer.cn原创文章,转载请获取授权并保留出处。)
罗永浩:电子二手烟危害只是小,并不是没有
接入网技术与业务的发展趋势
小米6什么时候上市?最新消息:米粉节卖了13.6亿,为小米6创造了市场!
开口式和闭口式霍尔电流传感器的区别及优缺点
一文看懂scala和java的区别
智哪儿观察:苹果的智能家居为什么没做起来?
有源滤波器电路图
DRAM灾难未停,没有人会是赢家
用于视觉交流工具的内饰氛围灯MeLiBu
一文知道基本音频插孔的连接和配置
松下教你如何巧用数码变焦功能
如何解决注塑机导轨腐蚀问题
电压继电器和电流继电器的作用和区别
玻璃盖板要如何实现呢?
AP2400 LED汽车大灯雾灯专用恒流驱动IC
华为智慧屏体验 绝对是IoT时代下的产物
重载连接器随工业4.0升级,小型模块化打开更多应用空间
如何实现自由口模式下PLC与计算机的通信方法概述
非常适合在关节型机器人产品使用的舵机原理和实现
针对电机控制和电流感测的精密光学隔离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