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在量子计算方面取得了新突破。这是一个具有48个逻辑量子比特的新型逻辑量子处理器。据称,它可以在纠错系统上执行大规模算法。
在量子计算中,一个量子比特或“量子位”是一个信息单位,就像经典计算中的二进制位一样。二十多年来,物理学家和工程师们向世界展示了量子计算在原则上是可能的,通过操纵量子粒子——无论是原子、离子还是光子,来创造物理量子位。 但是,成功地利用量子力学的奇异之处进行计算,比简单地积累足够多的物理量子位要复杂得多,因为物理量子位本身就不稳定,容易从量子状态中崩溃。 创建逻辑量子位作为可控单元——就像经典比特一样,一直是该领域的一个基本障碍,人们普遍认为,除非量子计算机能够在逻辑量子位上可靠地运行,否则技术无法真正起飞。 近期,一组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团队在寻求稳定、可扩展的量子计算方面实现了一个关键的里程碑。该团队首次创建了一个可编程的逻辑量子处理器,能够编码多达48个逻辑量子比特,并执行数百个逻辑门操作。
据悉,他们的系统是第一个在纠错量子计算机上执行大规模算法的演示,预示着早期容错或可靠不间断量子计算的到来。研究人员将这一成就描述为一个可能的转折点。 研究人员说,“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事情即将到来的时刻。尽管未来仍有挑战,但我们预计这一新的进展将大大加速大规模、有用的量子计算机的发展。” 这一突破建立在多年来对一种称为中性原子阵列的量子计算架构的研究之上,该架构也是在哈佛大学的实验室中首创的。最新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了《自然》杂志上。
具体而言,一块超冷的悬浮铷原子是这个系统的核心。这些原子,作为系统的物理量子位,可以移动和形成对或成为“纠缠”在计算过程中。纠缠的原子对聚集在一起形成量子门,这是代表计算能力的单位。该团队此前在纠缠操作中展示了低错误率,从而确立了中性原子阵列系统的可靠性。 在他们的逻辑量子处理器中,科学家们现在已经证明了使用激光对整个逻辑量子位部分的并行多路控制。与单独控制物理量子位相比,这种方法更高效且可扩展。 “我们正试图标志着这一领域的转变,开始用纠错量子位而不是物理量子位测试算法,并为更大的设备开辟道路。”他们说。
S参数通俗讲义
半导体产业2010年第一季度重大事件分析
SD-WAN解决方案降低成本并提高安全性
无线充电有什么意义_无线充电的好处和坏处
什么是电感高频模型_电感高频模型的作用
哈佛大学全球首个可编程逻辑处理器,具有48个逻辑量子比特
PCBA加工的四个阶段
基于FPGA实现的冲击信号处理芯片的功能、设计参数及应用分析
基于51单片机的数控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施耐德M258系列PLC在挤出流延平膜成型工艺中的应用方案设计
5G应用中车联网将是最重要也是最先实现的应用之一
人工智能+如何为零售添光加彩
2023年关于移动机器人的未来蓝图
教育型直线马达3D打印机受到市场热捧
电流电压采集模块如何进行数据传输,其原理如何
诺基亚3310神机复活,魅蓝5s亮相三星S8也按耐不住了
5.5G关键技术的创新和测试
特斯拉考虑收购一家传统车企 戴姆勒将会是最合适的选择
是德科技推出5G虚拟路测工具套件
嘉楠耘智更新招股书:拟募资4亿美元,AI芯片半年内发售超5万件,勘智K210落地能力初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