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新:动力电池新周期迎来三大方面的压力与挑战

摘要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经历了探索的“萌芽期”、百花齐放的“膨胀期”和格局重塑的“低谷期”,如今迎来了蓬勃向上的“加速期”,并开始换挡提速。
在6月5日“2021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金坛长荡湖峰会”上,蜂巢能源董事长、ceo杨红新发表“新形势下动力电池企业的机遇与挑战”的主题演讲。
杨红新的判断是,得益于政策端、需求端、供给端、成本端等多重因素共振,全球新能源市场换挡提速爆发。动力电池企业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预计2025年将步入twh时代。
而与机遇并行的,还有来自竞争格局、技术和供应链等三大方面的压力与挑战。
机遇: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规模将达1255gwh
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0%左右,按照2025年汽车新增市场3000万辆规模计算,新能源汽车预计约600万辆。
作为一个乐观派,杨红新认为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比能达到30%。这意味着届时新能源汽车销量约900万辆。
杨红新进一步指出,得益于政策端、需求端、供给端、成本端等多重因素共振,2021年开始,全球新能源市场将全面换挡提速爆发。
政策端,乘用车双积分政策有效落地,新能源积分比例逐年提升,积分价值显著增加,强力驱动电动化进程加速;cafc积分要求逐年加严,驱动越来越多的企业考虑新能源+混动节能技术(hev)双向布局。
展望未来,杨红新预计,2030年hev将占50%,新能源占50%。在新能源当中,纯电占比会更大一点。
需求端,随着新能源技术与市场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性价比和质量不断提升。高低两端市场率先开启市场化,带动需求爆发。
一方面,a00级低端代步市场已跨越经济性拐点率先开始市场化;另一方面,b级高端增购市场依靠智能及全新用户体验优势赢得市场。两端市场均以私人用户为主,带动整体市场有效放量,具有标志性意义。
杨红新的判断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会和现在的燃油车相似,回归到枣核型,现阶段尚未爆发的a级车,未来市场占比会逐渐增大。现在各个整车厂包括全球的企业开发的都是a级车为主,未来主流市场会回归到a级车。
供给端,极具性价比的代表性产品诞生将驱动细分市场的爆发。a00/a0/a级细分市场,目前已相继推出了高性价比的明星产品,终端价格与同级燃油车相比都极具竞争力,叠加新能源汽车的牌照优势、使用经济性优势以及智能化优势,一经上市销量节节攀升,将较为明显地促进对应细分市场的爆发。
成本端,动力电池成本持续下降,将驱动主流市场平价拐点的到来。2020年全球锂离子电池组平均监测价格降幅为13%,随着技术发展和产业链持续规模化,预计2023年有望突破100$/kwh,届时将驱动主流a级纯电动乘用车拥车成本达到平价拐点,加速新能源汽车在更大范围内的全面普及。
杨红新指出,全球动力及储能电池增长迅猛,2020年达到154gwh,未来5-10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超过20%,2025年有望达到1255gwh,相对于2020年增长8倍以上。
挑战:竞争+技术+供应链
一是竞争格局,头部现在越来越明显,未来的头部效应还会很明显,随着排名在三四五名的动力电池企业产能逐步释放,产能未来会向前五名集中。
事实上,如杨红新所说,动力电池行业整体上集中度趋高,2021年1-4月top10电池企业的市场占比达到94%。并形成第一梯队格局稳定,第二梯队动态变化的竞争格局,第二梯队中又以中航锂电、蜂巢能源、瑞浦能源等代表企业发展势头尤为迅猛。
杨红新的判断是,动力电池供应格局已基本趋于稳定,下一步海外市场和中国市场融合,主要电池供应商的市场份额会有波动但不影响整体格局,一些车企巨头的参与也不影响整体格局,毕竟车企参与仍需要依赖电池巨头。
二是技术挑战,电池技术更新迭代速度加快,多种化学体系并行发展推进,电池设计与工艺创新层出不穷,电池安全技术目标与要求逐步提升并降低成本,企业需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进行创新研发,以创新驱动前进。
杨红新认为,认定一种材料技术路线做到极致或多技术路线并行都没有错,这取决于每个企业的定位和对未来的判断。但多技术路线并行意味着需要更大的研发投入和创新投入,更适合于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企业去做。
相比于材料体系,电芯产品带来的挑战更加巨大,杨红新指出,一些企业发展得不好某种意义是产品定位出现问题,产品定位不等于化学体系的定位,更多来自于对电池尺寸、规格和型号的定位。
现如今动力电池扩产动则几十上百gwh,化学体系可以通过产线兼容来实现,但是一旦产品尺寸、型号选错,意味着从装配到化成都需要大改,投入周期、产能淘汰带来的影响,甚至决定着企业的成败。
可以看到,电芯的规格形态经历了从百花齐放到逐渐向vda/meb转化,现随着全新平台车型对成本、性能等竞争力需求升级、越来越多的头部oem在动力电池的发展形态上展现出深度思考与探索,结合自身理解和特点,规划开发标准化的适应性电芯,缩短研发周期的同时大幅提升成本竞争力。
在杨红新看来,未来电池的发展方向将趋向于标准化、长薄化、大型化、快充化、功率化、更安全化。
三是供应链挑战,杨红新指出,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最大掣肘来自于供应链安全管控。
一方面,钴锂战略资源供需分离,原材料端受制于人。锂离子电池将逐渐成为大宗商品,锂钴等金属则成为战略性资源,中国作为锂钴资源的需求大国,却仅占有全球锂、钴资源的2.4%和1.1%,原材料端受制于人,供应链安全受到挑战。
另一方面,受供需关系错配、扩产周期长及美元货币超发等因素影响,锂电材料半年巨幅涨价。
根据2020年到2021年5月底的原材料价格现实,硫酸钴高低点相差108%,碳酸锂高低点相差126%,氢氧化锂高低点相差86%,给企电池业供应链造成严峻的挑战和较大的成本压力。
电解液材料涨价更加疯狂。受益于旺盛的终端需求,电解液锂盐在2021-2022年仍将处于高峰时段,新产能投放周期预计2021年仍难以放产。电解液供不应求且价格持续走高,严重挑战供应链安全和成本效益。
杨红新表示,电池企业亟待做的是技术布局,是技术上把钴去掉,把镍降下来,寻找锂的替代产品,比如钠电池等。同步的还有电解液的材料配方创新。而材料、技术的创新需要上下游建立起良好的协同关系,共同完成未来的挑战。


富士通推出IOTA的概念验证PoC,用于制造产业的稽核追踪程序
大幅面扫描仪技术术语:Gigabit Ethernet(千兆
世博会各场馆半导体照明技术的应用
USB转高速串口芯片CH343
在Protel99SE开发软件中实现FPGA/CPLD系统的设计
杨红新:动力电池新周期迎来三大方面的压力与挑战
拉绳传感器是什么?应用领域有哪些?
智能机器人赋能“智能制造”,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ISE2019第四届英国(伦敦)国际安防与道路交通安全展
又一国产机器人巨头崛起,年营收达35亿
边缘计算在云和嵌入式世界之间架起了桥梁
台佑电子:迈进全电动立式注塑机行业的蓝海
Facebook 将自行开发、可支持自家 AI 程序的定制「ASIC」芯片
蓝牙midi和蓝牙音频或者蓝牙audio有什么区别呢
三星S9勃艮第红版评测 值得你多看几眼的优秀手机
2025年智能家居设备价值将超2300亿美元
地下车库一氧化碳浓度监控系统的作用
摩托罗拉168VA手机汽车充电器剖析电路图
怎样看电路板的电流方向是否正确
MWC 2018是5G全面到来前,通讯行业的最后一次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