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6日,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汽研”)在重庆发布了《中国智能汽车指数评价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的征求意见稿,从2月6日到2月28日为规程征求意见,到三月份则会发布正式版本,并且到时将启动对市面上车型的测试评价工作。
“中汽研”计划,2018年全年将测评25款以上量产车型,评测结果将会通过i-vista的官方网站发布。
考虑到各整车企业搭载adas功能的差异性,中国智能汽车指数首先对自适应巡航(acc)、自动紧急制动(aeb)、车道偏离预警(ldw)、盲区监测(bsd)、自动泊车辅助(aps)共五大系统进行单独评价,再逐步过渡到对adas产品进行整体评价,未来将根据l2、l3、l4、l5等自动驾驶技术的实际量产情况对评价系统进行动态的更新。在维度方面,adas只进行安全和体验两个维度的评价;l2和l3自动驾驶安全进行安全、体验和能耗三个维度的评价;l4和l5自动驾驶进行安全、体验、能耗和效率四个维度的评价。
acc试验评价规程主要参考iso 22179《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full speed rang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fsra)systems-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 procedures》标准。试验工况包括由目标车静止、目标车低速、目标车减速、稳定跟车、弯道减速、全加速度共六个组成,对acc性能进行评价。试验过程中需采集目标车速度、主车速度、目标车加速度、主车加速度、两车纵向距离、两车横向距离等数据。
aeb试验评价规程主要参考iihs《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 test protocol》version 1和其他标准法规、试验项目。试验工况分为安全性和体验性两大维度。其中,安全评价分为fcw功能试验和aeb功能试验,包含目标车静止、目标车低速和目标车减速三大类试验工况,体验评价分为aeb系统动作策略、人机交互和虚警评价。
ldw试验评价规程参考gb/t 26773-2011《智能运输系统 车道偏离报警系统 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标准、euro ncap《test protocol-lane support systems》version 1.0 november 2015标准和j2808 2007 sae 《road/lane departure warning systems: information for the human interface》标准,安全评价由直道虚线可重复报警和弯道虚线报警产生两种试验工况组成,体验评价主要包括人机交互和不同类型的车道线识别能力。
bsd试验评价规程主要参加iso 17387《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lane change decesion aid systems(lcdas)-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 procedures》标准。其中,安全评价的工况为目标车直线超越主车,主车车速60km/h,目标车分别以70、80、90、100、110、120km/h的速度超越主车,测试bsd系统的报警性能。体验评价主要包括人机交互和中国特有的两轮车识别能力。
aps试验评价规程参考iso 16787《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assisted parking systems(aps)-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 procedures》标准,其中体验评价分为车位搜索能力试验和泊车能力试验,安全评价从车辆障碍物检测搭配行人障碍物检测两个方面进行试验。另外,加分项为平行停车位泊出功能。
国芯思辰 |铁电存储器PB85RS2MC在动力电池管理上的应用,容量达2M
陕西移动将通5G创新研发平台助力陕西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经济发展
物联网的5G方案 NB-IoT与LTE-M的优劣
耗时的CNC精加工,如何大幅提升效率?
了解可穿戴设备的未来
对ACC、AEB、LDW、BSD、APS五大系统进行评价
麒麟985 5G SoC正式发布 官方宣称各方面足以完爆友商
led闪光电路
iPhone SE2小屏旗舰这一市场并不存在泡沫幻影
物联网之六大蜂窝式应用案例
鸿海与小鹏汽车深入合作,郭台铭戴红帽试乘 G3
笙科推出新一代的Zigbee/RF4CE无线射频收发晶片
ODU光纤系统解决方案
MCS-51单片机中断响应的三种方法解析
安培计算发布Altra系列处理器,基于台积电7nm工艺制造
如何用万用表测试结型场效应管的放大能力
移远通信首批加入“5G+eSIM计算终端产业合作计划”,助力大屏移动终端全时在线
YTJM-DSQ160TP-Q45B微型贴片全向倾斜角度开关
用于汽车事件数据记录器中的Cypress非易失性FRAM
TI DLP技术的特点优势及在3D打印中的应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