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感器发展历程
我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涉足传感器制造业。我国在1972年组建成立中国第一批压阻传感器研制生产单位;1974年,研制成功中国第一个实用压阻式压力传感器;1978年,诞生中国第一个固态压阻加速度传感器;1982年,国内最早开始硅微机械系统(mems)加工技术和soi(绝缘体上硅)技术的研究。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硅微机械加工技术的绝对压力传感器、微压传感器、呼吸机压传感器、多晶硅压力传感器、低成本to-8封装压力传感器等相继问世并实现生产。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传感器技术及其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表现在:建立了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米/纳米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传感技术工程中心等研究开发基地;mems、moems(微光机电系统)等研究项目列入了国家高新技术发展重点;在“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传感器技术研究取得了51个品种86个规格新产品的成绩,初步建立了敏感元件与传感器产业。
我国传感器产业分布状况
目前我国传感器企业正努力追赶国外企业,并出现区域的传感器企业集群,企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并逐渐形成以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沈阳和西安等中心城市为主的区域空间布局。
长三角区域
长三角区域:以上海、无锡、南京为中心。逐渐形成包括热敏、磁敏、图像、称重、光电、温度、气敏等较为完备的传感器生产体系及产业配套。
珠三角区域
以深圳中心城市为主。由附近中小城市的外资企业组成以热敏、磁敏、超声波、称重为主的传感器产业体系。
东北地区
以沈阳、长春、哈尔滨为主。主要生产mems力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湿敏传感器。
京津区域
主要以高校为主。从事新型传感器的研发,在某些领域填补国内空白。北京已建立微米/纳米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部地区
以郑州、武汉、太原为主。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模式,在ptc/ntc热敏电阻、感应式数字液位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等产业方面发展态势良好。
目前,中国传感器产业正处于由传统型向新型传感器发展的关键阶段,它体现了新型传感器向微型化、多功能化、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化和网络化发展的总趋势。
现代安全管理发展方向和电网企业安全生产特点
富士通针对车载电子和工业控制系统推出全新FRAM存储解决方案
深入理解Alpaca 的优化、训练及应用
Equiinet推出Teams Connect助微软用户实现语音落地
互联网下半场,哪些业务更有价值和潜力呢?
我国传感器产业发展史以及全国分布情况介绍
光刻机与半导体之间发展的两大关键是什么?
如何在设计阶段考虑降低XILINX的功耗
法拉利首席执行官:将于2025年后发布首款纯电动车型
智慧公安扫二维码报警定位系统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低功耗蓝牙测距应用方案及优化建议
OCL末级功放管的代换方法
安霸荣获首届“知鼎奖”之“年度最具影响力芯片企业奖”
电器设计中电机控制的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在保护文物上有奉献
异步电动机工作原理 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方法有哪些
PLC实现LED数码管动态扫描数据显示
wordNet词向量和词义
Kinaxis与文思海辉达成合作 发力供应链数字化
单线串行总线承载隔离电源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