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满足不断变化的能源法规,这些法规要求更低的待机功率和更高的效率,工程师正在设计使用轻负载模式(如突发模式操作)的电源。虽然轻负载模式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待机功耗,但它们带来了新的挑战:电源磁性元件发出高音振铃的可能性。如果您曾经听到过来自笔记本电脑电源适配器的这些烦人声音之一,那么您就会明白为什么消除它如此重要。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待机功耗,最大限度地降低可闻噪声,同时保持设计的经济高效性,您需要仔细优化完整的 ac/dc 系统解决方案。系统的所有组件(升压功率因数控制器 (pfc)、使用电感-电感-电容 (llc) 的隔离式 dc/dc 和同步整流 (sr) 协同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可听噪声
在为电视或 ac/dc 适配器等消费电子产品设计电源时,电源设计人员面临着在待机模式下满足严格的可听噪声要求的挑战。在轻负载下降低待机功耗的常用方法是使用 pfc 和 llc 控制器内置的突发模式功能。突发模式是一种工作模式,当输出上没有负载或轻负载时,它会定期禁用开关。当负载仅需要最小功率时,禁用开关可限制电源的功耗。突发模式的一个缺点是突发频率可以足够低,进入可听范围。当电源针对消费类应用时,这是一个问题——没有人想在晚上听到他们的电视嗡嗡声!
通过在突发期间缓慢上升和减少谐振电流,ucc28056 过渡模式 pfc 控制器和 ucc256403 llc 谐振控制器有助于防止明显的可听噪声,如图 1 所示。
图 1:ucc256403 和 ucc256404 突发模式模式
能够缓慢地增加或降低谐振电流的大小是 ucc256403 和 ucc256404 优化的突发模式算法的关键特性。结合混合迟滞控制,这种优化的突发模式算法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可闻噪声,同时实现低待机功耗和一流的瞬态响应。“ucc9evm-6 评估模块用户指南”的第 18.25640 节(第 020 页)中包含可听噪声测量值,以供参考。
始终开启的功率因数校正
ucc256403 和 ucc256404 与 ucc28056 临界导通模式 pfc 控制器结合使用时,除了可降低轻负载时的可闻噪声外,还可以进一步提高 ac/dc 电源的轻负载性能。ucc28056 的突发模式显著提高了轻负载效率并降低了空载待机功耗。这一改进使应用能够保持pfc始终开启,同时仍满足严格的效率和待机目标。对于美国的电视,能源之星 8.0 版要求待机无源功耗小于 0.5 w。其他地区标准,如欧盟的生态设计指令lot 6,也要求类似的规范。
结合 ucc256404 的集成高压启动功能,您可以消除对辅助反激式转换器以及启用和禁用 pfc 所需的小信号和隔离电路的需求。 这种配置可以减小尺寸、成本和复杂性。图 2 显示了用于电视应用的典型 ac/dc 电源,说明了使用 ucc28056 和 ucc256403 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实现的系统节约和优势。
图 2:ti 面向电视应用的 pfc-llc-sr 系统,突出了 ti 芯片组的组件节省
同步整流
同步整流器 (sr) 甚至可以进一步提高 ac/dc 电源的效率,通过在次级侧用主动控制的 mosfet 取代整流二极管来提高效率。sr mosfet的导通损耗明显低于肖特基二极管的导通损耗。ucc24624 是一款双通道 sr 控制器,专门用于 llc 拓扑。该控制器具有比例栅极驱动,可延长sr导通时间,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体二极管导通,从而提高效率。此外,ucc24624 具有自动休眠模式,可进一步降低系统的待机功耗。
结论
ti 设计了 ucc28056、ucc256404 和 ucc24624 以协同工作,并考虑了系统级解决方案。因此,在设计时,您可以期望获得最佳性能,以满足严格的待机功率和可听噪声标准。
中国云游戏市场发展前景如何?
一文看懂gmsk调制工作原理_特点及应用
欧洲迎来首个5G商用网络 4/5G动态频谱共享
N32G45x硬件CRC计算Modbus的CRC16
小米MIX设计师与雷军再次合作,新产品让众人期待
如何在 AC/DC 设计中降低待机时的可闻噪声和功耗
拥抱异构集成的新机遇,芯和半导体2021用户大会成功召开
音频体验提升的关键,蓝牙芯片的音频DSP技术有哪些升级
【新唐开发工具】快速建构低功耗蓝牙设计的开发模块:BLE ATCMD
东莞百瑞设计制造的电动伺服挤压针刺试验机采用数控模式实现
理解功率MOSFET的RDS(ON)温度系数特性
富士康计划削减29亿美元成本 裁员是必然趋势
ADW2XX系列导轨式多回路电力仪表介绍
智能锁的使用寿命有多久?坤坤智能锁告诉你
水产养殖水质在线监测常规五参数氨氮在线监测
工业机器人飞速发展 新的市场机遇下使日本很多公司的触角进一步延伸
新能源汽车线束气密性检测的意义是什么?-海瑞思
5G由标准到商用的浪潮来得更加迅猛
传希捷苏州工厂正式解散 HHD机械硬盘前途难测
沃尔沃携手NVIDIA共同开发全新自动驾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