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Ultium电池系统设计的特点

周末继续把网上通用汽车有关ultium电池系统设计方面的一些内容给梳理一下,其实总结一下,这个电池系统主要有这么一些特点。
1)由于wbms无线电池管理系统导入带来的低压线束的简化,这个是最为直观的
2)电池系统里面在模组之间用了很多根的钢的横梁(随着ctp的导入,这种设计可能越来越少),从结构上来看,这方面美国人是把抗打击性深入的写到了这个电池系统里面,虽然pack能量密度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但是客观上带来的重量增加也是不菲
图1 ultium几乎是每个模组之间都有一根抵御挤压的梁
第一部分 电气方面的设计
我现在看啥都先看电气的设计,我们知道其实通用从bev2的bolt到bev3,有几个重点的变化,再电气方面就是快充能力的要求提升。从之前的50-60kw级别拉高到150kw+甚至往800v的350kw提升,这个里面如何设计配电盒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图2 bev2切换到bev3的两个配电设计
在bolt的设计里面,电池系统高压接口主要分出来obc车载充电机的部分还有大电流母线的部分,主要的分配功能由这个hpdp(整车高压分配盒)的部件承载。
图3 bolt的电气配电设计
从ultium的电池来看,它实现了电池系统在内部的部分配电处理,在考虑四驱的需求下,实现了前端盒后端同时出线,在后端配置了快充接口。
图4 ultium电池的前端出线和后端出线高压接口
在ultium的驱动系统里面,应该是把下一部分配电的部分集成进去了,所以在驱动器上面有个大盒子,如下图所示,一个高压母线输入,一方面连接到下面的逆变器和电机,一方面有三路高压接口输出(压缩机、ptc和功率obc部分)。也就是猜想在bolt基础上,取消了快充接口到配电盒的间接连接,直接往电池的接口上连,这个从高压线缆来看要缩短一些。
图5 ultium驱动系统的高压接口
在电池内部的母线连接方面,通用ultium电池的高压连接排和meb平台倒是很像的。
图6 ultium和meb的高压连接对比
第二部分 其他的内容
正好接着上面的图再写两句,由于模组集成水冷系统,这个电池系统里面就有很多的架起来的水冷管。我们可以对比下meb壳体集成水冷版和模组集成水冷的差异。最早奔驰是第一个采用模组内集成水冷系统的,我们看eqc在电池系统里面错综复杂的管路还历历在目,从系统的角度来看,这里的取舍,包括模组的水嘴+管路增加的成本和一个集成式水冷板的复杂度的差异。
备注:相对来说线束简单了,管理还是有些复杂,这对于自动化装配来看还是个挑战
图7 壳体集成水冷和模组集成水冷,对于pack内的管路的多寡有很大的差异
泄压阀的设计,还有整个通道内烟气的排气的设计,gm只是给了一个示意图,不过目前大家做的大同小异。这个电池系统最大的特点还是在无线bms,目前是只有gm推出来了。
小结:怎么说呢,这个电池系统设计还是带着浓浓的美式风格,后续通用和本田都会用,在大型车上看到多一些,在小型车上可能不太合适


详解无臭氧抗蚀剂剥离工艺
探讨半导体散热器的原理和工作机制
OTP语音芯片是用什么软件来编程,以及如何烧录的?
MIUI for TV1.0到3.0的改进思路
5G将超越我们想象的方式来成为未来创新的平台
浅析Ultium电池系统设计的特点
机械能守恒定律3种表达式_机械能量守恒定律公式汇总
谷歌FB未来推出虚拟现实社交网络 称以前所未有方式展现
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
科技巨头们积极布局AI产业生态链 推动AI技术商用场景落地
PLC现场安装和维护的注意事项
善用机器学习算法 迈向预测式分析作业流程
一文看明白连接器主要组件有哪些
IBM申请新区块链专利 意在阻止增强现实游戏玩家闯入有害的地点
信号放大器常见问题合集I第二弹!
中芯国际已获得美国成熟制程许可证
通过低共熔氧化方法制备具有双层结构的钒氧化物纳米带
常见七大SMD器件布局基本要求,你掌握了几点?
中国AI的底牌与前路:王海峰团队十篇论文入选ACL的价值释读
电力系统和建筑配供电系统的简介及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