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和量子点终究还是败给了LCD

大家都在期待oled/量子点会带来更多的突破,但是根据目前状况来看,oled也许表现的根本没那么好,目前oled因为技术尚未完全成熟,量子点显示技术目前也是半死不活状态。大胆猜测这些年火起来的oled/量子点,也许还打不赢lcd。
都说2017年是oled和量子点显示器正式对决的元年,而oled和量子点的代表厂商分别是lg和三星,不过三星也有生产oled面板,而且也是全球最大的小屏oled面板供应商,而lg则主要生产大屏oled显示面板,针对的是显示器和电视领域,最近却爆出lg display第四季度利润暴降95%。oled也是毛病一堆,日常见到烧屏吐槽,而量子点显示技术目前也是半死不活状态,两个价格都是死贵,和现在的lcd屏相比还真不一定有优势。
各面板结构
lcd面板结构
我们先来看看历史已久的lcd显示技术,lcd显示屏是多层复杂结构,lcd的构造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基板当中放置液晶盒,下基板玻璃上设置tft(薄膜晶体管),上基板玻璃上设置彩色滤光片,通过tft上的信号与电压改变来控制液晶分子的转动方向,从而达到控制每个像素点偏振光出射与否而达到显示目的。
按照背光的光源,lcd显示器又分为ccfl(冷阴极荧光灯管)和led(发光二极管)两种,很多厂商宣传自己是led显示器,导致我们普遍认为的lcd和led是两种显示屏的认识是错误的,完全是广大厂商的误导,这两者仅仅是背光光源的不同而已。
oled面板结构
oled面板则与lcd面板大不相同,相比较而言会oled面板结构会更简单,oled的全称为有机发光二极管,也就是说,oled面板的发光材料为有机材料,相比于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在寿命方面有天生的短板。oled显示技术具有自发光的特性,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而且oled显示屏幕可视角度大,并且能够节省电能。因为自发光的特性,oled在黑色方面表现的更纯粹,因为材料只要不发光,就是黑色,同时视角广、对比高、耗电低、反应速率高都是oled面板的特性。目前有rgb oled和白光oled之分,rgboled主要用在小屏,而白光oled主要使用在大屏电视之类。
量子点面板结构
其实就目前的量子点屏幕来说,与传统的lcd面板仅仅是做了背光方式上的改变,是作为lcd面板的延伸,并没有什么根本上的改变。通俗点说,目前的量子点显示器就是在va面板中加了一张膜,也就是上图中的那张qdef膜。目前的量子点只负责产生绿光和红光,所以必须将原背光模组中的白光(wled)led换成蓝光led(blue led)。同时,qdef膜和蓝光led光源的应用也是量子点显示器色彩显示比普通显示器更纯净的原因之一。
各面板性能优劣势 好了,面板的基础信息介绍完了,我们就来聊聊各自的优势。
良品率:lcd面板由于多年的技术迭代和升级,技术成熟度明显要高于oled,而量子点因为也是根植于lcd面板之上,所以良品率也是比oled要高的。lcd≥量子点》oled
色域:oled和量子点会明显好于lcd面板,这也是被着重宣传的特点,从参数上来说,oled在色域上的优势并不明显,但是这是根据最好的oled和顶级的量子点的比较做出的判断,实际上oled面板会稍好于lcd和量子点。oled》量子点》lcd
漏光控制:oled全面吊打lcd与量子点,lcd面板与量子点面板都是通过调节液晶排列进行遮光,这样永远都不能完全对背光进行遮挡,漏光也是在所难免。oled》lcd=量子点
颜色/亮度均匀性:在颜色/亮度均匀性上,因为lcd面板和量子点面板的背光方式的原因,并不能达到最好的均匀性,而oled自发光的缘故,无需扩散背光,均匀性上更一致。oled》量子点≥lcd
对比度:对比度是屏幕最亮的白色和最深的黑色之间的差异,而lcd因为单独背光模组的因素,可以拥有更高的亮度支持,而oled因为无需担心漏光的特性,黑色更纯,整体上来说,oled在对比度上会相较更优秀一些。oled》lcd=量子点
视角:最好的ips面板在视角上可与oled进行媲美,但是目前的量子点显示器普遍采用的va面板作为基础,没法达到最好的可视角度。oled≥lcd》量子点
亮度:lcd和量子点因为有单独的背光模组,亮度表现可以比较好,也很容易就能进行控制,但是oled因为自身的像素点既需要发光,又需要呈现出颜色,自然无论是亮度的控制还是亮度的提升都无法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lcd=量子点》oled
功耗控制:oled面板因为每个像素点都需要单独供电,分辨率越高,耗电越多。在同等亮度的情况下,lcd和量子点要比oled耗能更少,这也是量子点在做宣传时所经常提到自己比oled耗能更少的原因,不过基本上lcd都会比oled耗能更少。量子点≥lcd》oled
厚度控制:lcd和量子点结构都比较复杂,再加上背光模组的原因,厚度比结构简单的oled要高上一大截,所以在手机越来越薄的今天,这样的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oled》量子点≥lcd
综合以上看来,似乎oled全面胜利了,屏幕的各项性能都要优于量子点和lcd,甚至技术非常成熟的lcd面板都被打趴在地上,不过实际上呢?
oled也许表现的根本没那么好
其实还是要回到面板比较重要的问题:成本。
目前oled因为技术尚未完全成熟,良率较低,产业链也并不是非常完善,还未形成规模效应,成本居高不下。而且三星的rgb oled和lg的白光oled还不一样,所谓的白光oled,就是直接用发白光的oled器件(其实也是一个黄光oled和蓝光oled器件叠在一起)做为像素点光源,再通过红绿蓝的彩膜滤出颜色(与lcd面板类似)。rgb oled则不同,是每个像素点自己发光就产生rgb颜色,无需滤光片。
白光oled的技术难度低、量产快、利润高、外观美,这也是lg主导的oled阵营采用的技术。目前的oled彩电市场,充斥的是都是白光oled技术的电视产品。而如果rgb oled用于大屏生产,技术复杂难量产,良率极低,lg三星们都没有良好的解决方案。这也是三星、海信、tcl们不愿推出oled电视的原因。
还有一个是oled目前非常重要的天然缺陷:烧屏。
但即使lg采用的是白光oled良率也并不好,成本也一直居高不下。而且不仅仅是良率成本问题,白光oled有着难以克服的缺陷,那就是残影重、亮度低、功耗大、寿命短、像素缺失画质差。
很多商场的oled电视都要求柜员不能放带台标的节目、不能一直放静止画面,长时间播放需要休息等措施。
而不要只看到白光oled问题多多,即使是三星目前量产的rgb oled也是一样烧屏、绿线。自三星自家的s系列和note系列启用oled面板开始烧屏问题就没有断过,残影伴随手机一生。
除开成本因素,对于显示器来说,残影烧屏这样的问题会更严重。比如屏幕下方的常驻任务栏,桌面的常驻图标等,岂不是烧屏更严重,这也是目前oled不敢涉及显示器的原因之一。
而很多人觉得对比度好,oled就不错,而且显示黑色效果特别好,但也正是如此,oled的暗部细节丢失很严重。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oled自发光控制特别好,只要不发光就是黑色,所以黑色会特别纯,但是有些阴影等暗部细节下,不该是黑色的也会变成黑色。这是因为屏幕在驱动像素点的时候,没法很好的精准控制像素点,而lcd面板只需要控制好液晶的偏转,背光亮度是一致的,所以lcd能呈现处好的暗部细节。玩游戏或者看观看视频等需要有很好暗部细节方面呈现,否则看到的就会是糊成一片的黑色。
总结
lg此次的液晶面板业务受到重创,全年出货量下滑,利润暴跌。但立马就转型寄希望于目前还毛病一大堆的oled似乎也并不是很好的办法。三星手握量子点和oled两项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尚未能撼动目前的lcd面板。这些年对oled和量子点的过渡宣传导致了消费者的期望拔高,结果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是带有众多缺陷的产品。就目前而言,甚至未来一段时间而言,oled和量子点就想打赢lcd还不太现实。不要老是宣传新面板有多牛,还是先老老实实解决实际问题再说。

cd4518应用电路汇总(引脚图及功能和工作原理)
荣耀和红米带来3款入门设备 荣耀Play5活力版 红米Note11系列来关注下
兽药残留检测仪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如何制作渐变RGBLed
如何解决汽车和工业应用中输入供电中断时需要完成数据备份的问题
OLED和量子点终究还是败给了LCD
增强现实的发展卡在哪里了
新基建给智能化行业带来了哪些机遇
汽车排放污染检验中新车排放标准的发展及赶超历程
华为三大基石加速商用之路
电线载流量与表面积正相关,为什么电线要做成圆的?
IC周围少不了晶振的原因
华为系统今秋面世_华为鸿蒙系统重要吗
5G-A华彩开局,风流还看北京城
温敏二极管工作原理
Pico W的无线功能
小米华为手机行业里的巨头为何坚持要做笔记本呢?
FTP的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表示我们的芯片战略没有做出任何改变
NVIDIA 在 Microsoft Azure 上推出面向全球企业和初创公司的生成式 AI Foundry 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