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 5-10 年科技风口是什么?答案绝对包括人工智能(ai)。目前中国多个科技企业屹立在全球 ai 领域顶峰,与欧美企业同台竞技。
其中,华为公司不仅在 5g 领域表现出色,在 ai 领域同样可圈可点,尤其在 5g+ai 领域,华为可谓“王者”。据笔者了解,2019 年华为面向智能时代提出自动驾驶网络(adn)战略,并与全球几十家运营商开展创新实践、建立多个 adn 联合创新基地,引领网络 ai 发展。过去 1 年多,华为 adn 正在从试点网络的单领域、单点的应用创新,逐步走向商业应用。
在近日于上海召开的世界人工智能峰会上,华为公共开发部总裁鲁鸿驹详谈了 5g 引领新基建下,ai 如何帮助运营商创造新价值。那么,在新基建时代,5g+ai 到底能给运营商带来什么价值?运营商与华为的 5g+ai 创新实践进展如何?就此,笔者在会后专访了鲁鸿驹先生。
计算+联接支撑新基建,5g 建设呼唤 ai
今年 4 月,国家发布“新基建”规划牵引产业投入几十万亿元,促进经济与社会迈向新阶段。其中,5g 与 ai 都是新基建重要工程。5g 作为新基建之首,是凭借着优异的连接能力,将与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数字基础设施深度融合,进一步激发数据价值,促进整个产业从消费互联网时代转变为产业互联网时代。
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 5g 基站数量以每周增长 1 万多个的速度在增长,可见 5g 正在进入规模建设期。
鲁鸿驹分享说:5g 之所以需要 ai,是因为电信网络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底层技术也越来越复杂。传统建网模式和运维模式给运营商带来了 capex 和 opex 不断攀升的挑战,“以人工为中心的方向盘”模式将不可持续。而 ai 是加速网络迈向高度自动化,走向自治自愈的关键要素。在设计之初,我们就要面向高度自治的网络来设计体系架构,把 ai 作为 5g 网络和运营的原生能力植入到体系架构中,让 ai 和 5g 的关系不只是加法,要往乘法的方向融合加速发展。
随着通用 ai 技术与行业应用的深度结合,展望未来 5 到 10 年,通过发展认知智能、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知识图谱、可解释的人工智能等技术,将有望出现电信网络自治系统。
鲁鸿驹表示:未来十年是智能时代蓬勃发展的黄金十年,ai 将影响网络基础设施、网络运营和商业运营三层的技术创新与演进。华为 adn 旨在运用 ai 技术,通过数据和知识驱动的设计理念来升级传统的网络架构,让整个网络实现智能升级。
在网络基础设施层,要把 ai 引入网元,让每个盒子和整个网络更敏锐地感知、处理数据和推理执行;
利用 ai 重构传统网管,通过智能管控单元实现网络资源的闭环自动化,对外提供可承诺的网络服务;
在网络运营层,把 ai 引入网络全生命周期的运营活动中,构建平台化、端到端的业务敏捷定义、部署和管理,支持 5g 2b 多样性业务创新;
在商业运营层,运营商把 ai 引入智能中台,在企业内部融通融智,强化智慧运营、开放网络能力、简化系统集成,构建面向个人、政企和生态的在线一体化运营,重塑客户购买和使用体验,并为各行各业注智赋能,助推行业数字化转型。
笔者发现,目前三大运营商在 5g+ai 方面的实践,基本也包含在这三个层面。比如中国移动总经理董昕在此次峰会上介绍,在实现 ai 规模化技术价值时,中国移动一方面全方位布局泛在的 ai 基础设施,构建全球领先的智慧云网,将 ai 融入到 5g 网络规划、建设、优化和运维的全生命周期;另一方面,建设开放共享的智慧中台,构筑能力即服务(aaas)体系,使 ai 应用百花齐放。
华为眼中的 5g+ ai:
全栈引入 ai,从网络 - 运营 - 商业三方面入手
基于上述产业背景以及运营商的需求,华为正多方面发力 5g+ai。在此次专访中,鲁鸿驹系统且全面地介绍了华为对 5g+ai 的战略、行动与实践,包含三大方面。
第一, ai 重塑建网模式,激发 5g 网络潜能。华为将 ai 重点应用在 5g 网络性能优化、能效控制两大领域,最大化网络价值的同时,打造一张更绿色节能的通信网络。
massive mimo 是 5g 时代的必备解决方案,可以极大提升为网络容量。华为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的性能预测,能迅速锁定最佳参数配置组合,并在用户规模上线后开启自动智能迭代,让参数组合动态自动适配场景的变化。
5g 带来带宽和容量爆发性增长的同时,面临如何建设一张“超宽、绿色”5g 网络的挑战。华为提出“零比特零瓦特”的核心理念,基于 ai 持续挖潜 5g 能效。
首先,在设备级节能上,基于第三代 massive mimo 提供的深度休眠技术,可进一步实现射频 roc 和 asic 的深度休眠。其次,在网络级节能上,引入 ai 对历史话务等数据的进行学习训练,精准识别小区之间的共覆盖及多样化流量业务模型,进而制定精细化的节能策略,从而实现节能范围更广、节能时段更长、网络能效得以最大化。
第二, ai 改变运营模式,从“人工方向盘”模式迈向人机协同“数字化导航和智能控制”模式。自 2017 年开始,华为就将 ai 技术应用在服务于运营商规划、建设、运维和优化的运营流程中,为客户提供更为高质高效的专业服务。
首先,为提升投资效率,并为不同的新业务提供差异化体验,华为用 ai 和大数据驱动全流程的数字化建网,价值区域识别更快、深度覆盖预测更准。
其次,通过全景相机现场采集全景信息,基于算法 - 摄影测量实现远程在线勘测,通过数字化站点设计平台告别繁琐的手工测量、设计和变更流程。再次,为应对 2g/3g/4g/5g 四代同堂带来的运维复杂性,华为提出人机协同的智能运维模式,提供故障预防预测,有效压缩原始告警实现“一故障一工单”,保障超可靠 5g 网络。
最后,华为智能优化方案提供商用放号保障、极致速率保障和网络时延优化等系列解决方案,精准识别“假、差、哑”5g 问题,帮助运营商减少商用初期的投诉。
第三,ai 激发业务创新,使能千行百业。在 5g 时代,随着 ai、切片和 mec 等关键新技术的引入,运营商从传统业务提供者,迈向面向千行百业的 tob 业务提供者。行业市场对网络提出了多样化的需求,将 ai 技术应用于业务场景识别、网络按需部署、动态策略执行。
华为正在研究将 ai 技术应用解决 ott 手游电竞直播等业务对网络在密集人群的大带宽、低时延场景下的苛刻 sla 要求。当前 2b 场景下如何发挥 ai 和 5g 的协同效应是产业研究的热点之一,也必将激发业务创新,以更敏捷、更灵活、更低成本的方式,使能千行百业商业成功。
基于上述探索和实践,华为于 2020 年 4 月发布《自动驾驶网络(adn)解决方案白皮书》,详细阐述 adn 目标架构以及系列产品与服务,包含面向移动网络领域的 imaster mae、面向固定网络的 imaster nce、、面向服务的 imaster autin、人工智能引擎 imaster naie 等,让 5g、专线、dc 等不同网络都实现网络自动、自愈、自优和自治。
与全球运营商实践:取得良好进展
华为的 5g+ai 谋划到底“管不管用”?实践更有说服力。从推出 adn 架构以来,华为通过与运营商在 5g 无线网络、承载网络和核心网络等关键场景实践,构建 adn 不同领域的 use case。
在中国,华为和三大运营商在河南、内蒙古、广东等省建立了自动驾驶网络联合创新基地,展开了一系列的创新实践。
在河南,围绕 5g 网络全自动建网,智能处理故障,ai 使能网络自优化等课题进行深度合作、攻克技术难题,目前多个课题已经转产或商用、效果明显;
在内蒙古,客户不仅在解决方案上和华为开展创新,还一起探索组织流程优化,人员技能转型等课题,以更好地利用和适应 ai 和网络自治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而网络人工智能平台 imaster naie 在广东的部署,已具备向各个分公司提供集中式的基站节能 ai 云服务。通过将 ai 持续迭代的能力内置于体系架构中,让整套系统具备自我演进的能力,能够适应众多新技术引入带来的变革,解决了以往每次引入新技术就会出现的系统重构、多次集成的难题。
华为 adn 在国内的实践进展如此迅速,离不开产业各界的共同努力。国内三大运营商也非常重视标准与生态建设,联合华为等伙伴一起积极参与产业标准制定、生态建设、白皮书发布等,共同在 3gpp、etsi、tmf 等国际标准组织中细化自动化驾驶网络的技术架构和等级标准。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 6 月,华为 adn 的 imaster nce 和 imaster mae 面向 5g、家宽、专线、数据中心网络等场景,推出 80+关键 use case,并在全球已规模商用部署;imaster autin 在全球 60 多家运营商商用;imaster naie 的数据湖积累 20+亿条数据样本,覆盖电信网络大部分 ai 业务场景需求。
从 1 到 n,电信行业引入 ai 还要做什么?
过去已逝,未来可期。面向未来新一代网络,特别是 5g 网络建设过程中,电信运营商普遍将网络自动化和智能化作为建网的标配,同时也在积极探索自身 oss 和 bss 的数字化和中台转型,期望网络和 it 深度融合创新,发挥联接+ai 的融合价值。
从华为 adn 过去一年的实践可以看出,ai 技术在电信网络的应用,已经从创新到小规模试点。而 ai 在电信领域的下一步规模落地部署,还存在什么挑战?
对此鲁鸿驹介绍:首先,相关产业标准仍不够完善,需要产业各方的紧密开放合作。这是影响 ai 在跨厂商 5g 网络中规模应用的关键挑战。
“adn 是一张面向未来 5 到 10 年的目标网架构,经过 2 年的讨论与实践,行业内对 adn 的价值已基本达成共识。当前整网多域的协同部署还处于早期阶段,其核心要解决跨多域、跨多厂商的标准问题,目前 tmf 的 an2.0、3gpp 的 r17、etsi 的 f5g 管控等项目都在推进相关标准的细化,我们预计到 2021 年中有望能达成更广泛的一致意见。”鲁鸿驹说。
其次,从 1 到 n 的规模发展,需要解决工程难题。网络 ai 经历了研究、创新和试点应用三个阶段,在 ai 节能场景规模应用的曙光已现,但更多场景的规模应用仍需要产学研紧密配合。“将 ai 引入电信网络,主要的难题在于数据样本少、标注工作量大和模型泛化难。”对此,鲁鸿驹表示华为正在通过实验室模拟和外场仿真构造数据样本,以及引入主动学习、迁移学习等技术来解决上述难题。
最后,因为自动驾驶网络从 1 到 n 是一个长期实践、发展演进的过程,除了标准和技术,还需要业界持续深化自动驾驶网络评估体系建设,以牵引网络自动化 / 智能化升级和代际演进。
“相信产业各方共同协同,通过将 ai 注智于 5g、优化 5g 网络、推动 5g 规模应用,未来势必会涌现出更多创新业务,加速智能社会的到来。华为将全力支持运营商和各方产业伙伴,共同推进 5g+ai 产业创新和商用落地,持续推进网络 ai 技术的大规模成熟应用,加速迈向自动驾驶网络时代。”在专访的最后,鲁鸿驹如此表示。
物联网和边缘计算的应用有多广
华为构建起了制造业全生命周期开放生态
微软最新的Win10 RS4快速预览版更新17133
2GB RAM树莓派4B宣布永久降价10美元 目前售价约合人民币245元
自动气象站的监测原理、设备优势及应用领域
华为鲁鸿驹:5G引领新基建,AI创造新价值
基于LabVIEW的战斗机的应用
嵌入式C语言语法中i++和++i的执行效率一样高吗
5G+云VR助力智慧教育创新发展
一加5最新消息:小米6热度未散!一加5就来搅局挑战小米6,能否成功?
传统的蓄电池维护测试技术发展历程及效果分析(二)
当下哪家电视的MiniLED技术最为成熟
英创信息技术ESM6802上开发Android应用程序简介
华为三款MateBook X/E/D详细评测:低于海外版本3000元!
CSR推出全球首款内置立体声DSP的ROM蓝牙解决方案,专为
每周经典电路分析:采样保持放大器(1)
华为移动路由Pro:不用办理固话宽带也能上网
Chainhop与其他互操作性解决方案的对比
TD-SCDMA:棋局当前尚留三大“疑问手”
歌尔股份2020年净利利润超28亿元 增长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