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年末才发布的vivo s12手机,后置虽配上了1.08亿像素的主摄,但是在前置下的功夫似乎更多,刘海前摄选用了4400万像素主摄加800万像素广角,另外还配备了两颗前置闪光灯。
但是处理器方面,却并没有使用高通骁龙处理器,而是选择了mtk的天玑1100处理器。
拆解步骤 位于整机底部的sim卡托,带有防水胶圈。加热后盖并利用吸盘和翘片打开,后盖与中框通过胶固定,后盖整体都贴有复合散热材料。由于采用的是金属边框+玻璃后盖的组合,没有延展性,所以拆解较费事。后置摄像头保护盖通过胶固定在后盖上,内侧贴有泡棉用于保护摄像头。
金属中框上面的有一颗螺丝上面贴有防拆贴纸。主板盖上贴有泡棉保护,泡棉下方贴有石墨片,扬声器上面贴有石墨散热片。
拧下螺丝,取下主板盖和扬声器模块,usb接口有一个usb定位器保护。
nfc线圈和后摄像头闪光灯都是通过双面胶固定在主板盖上面,通过弹片与主板连接。
主板上面贴有导电布和铜箔,前摄像头背面贴有石墨散热片。扬声器对应内支撑位置贴有黑色泡棉保护,副板上面有白色防水标签。
主板和副板都是使用一颗螺丝固定,主板上也有防水标签。并且屏蔽罩上还贴有铜箔,cpu位置涂有导热硅脂。前后五个摄像头都固定在主板上。
取下电池,电池也是通用的易拉把手以及胶纸固定。
取下同轴线,主副板连接软板,听筒,振动器,指纹传感器。最后取下按键和按键软板,按键通过两个金属卡扣固定,取下金属卡扣,可以直接拔出按键,按键软板通过双面胶固定,使用撬片取出。
最后加热,取下三星amoled屏,在屏幕软板位置贴有导电布。
内支撑上面贴有石墨片,取下石墨片,可以看到散热铜管和内支撑上方的光线距离传感器软板。
细节部分 两侧前置闪光灯位置有透明灯罩,同时由原来的两侧各一颗补光灯变成了两颗。
s系列还是主打拍照和超薄机身,s12没有使用中框,而是一体的内支撑,相应减少了厚度。
s12整机厚度和颜色不同而有所区别,我们拆解的暖金款是7.55mm厚度,其他两款官方给出的整机厚度是7.39mm。原因未知。
主板ic信息 根据小e统计共在整机内发现将近10家左右国产公司器件,如歌尔电子、汇顶科技、aac、ect电连等公司。
主板正面主要ic(下图):
1:media tek-mt6891z-天玑1100 5g芯片
2:samsung- k3uh7h70bm-agcl-8gb内存
3:samsung- klueg8uhdb-c2d1-256gb闪存
4:media tek -mt6190w-射频收发器
5:qorvo - qm75041- 5g功率放大器模块
6:media tek - mt6308hp-电源管理芯片
7:nxp - sn100t - nfc 控制器
8:media tek - mt6635 - wifi/bt/gps/glonass/fm
主板背面主要ic(下图):
1:media tek-mt6359vpp-电源管理芯片
2:stmicroelectronics-lsm6dsm-6轴加速计+陀螺仪
3:qorvo -qm77040 -射频前端模块
4: goertek -麦克风
总结信息 整机拆解不算复杂,但是后盖内支撑之前没有什么缝隙,并且萤石ag工艺的后盖,内支撑为金属材质,所以打开后盖比较费事。
整机共采用19颗螺丝+1颗螺母固定,采用比较常见的三段式结构。同时s12采用了前置双摄44mp+8mp,同时屏幕上方两侧分别使用两颗led补光灯。usb接口、sim卡托和扬声器处采用硅胶保护,能起到一定的防尘防水作用。散热方面,整机采用液冷管+导热硅脂+石墨片的方式进行散热。(编:judy)
对数码产品感兴趣的小伙伴记得多多关注ewisetech,最快了解拆解设备资讯。最后的最后提醒大家在ewisetech中有各类数码产品测评与拆解,可以移步查阅哦!
小米12
荣耀60
oppo reno 7 pro
摩托罗拉edge x30
比MyBatis效率快100倍的条件检索引擎
转战电池供应商战场 供应商不再一劳永逸
黑莓最后一款全键盘机:2月25日MWC大会发布
如何实现PID回路的最优性能
镜片纹路扫描测量的应用
vivo s12怎么样值得买吗?vivo s12拆解评测 处理器或为S12唯一败笔?
天翼云打造数以字孪生技术的5G+MEC+XR智慧商业新生态
原型PCB组装的新手需要知道什么
高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怎么调
一款用LM324运放为主控器件的电子负载仪
美呆了,带你走入它的世界,荣耀magic开箱鉴赏图
物联网市场蓬勃发展,泰科电子TE Connectivity助力端到端应用解决方案
解读SD-WAN和IP网络更换的现状
IIC通信的基础知识
3线串行数据通讯EEPROM的使用
新装ETC优惠补贴逐步取消,车辆使用ETC有这些好处
合晶上海厂遭遇病毒攻击,出货延迟但不影响业绩
台积电已成为地缘战略家的必争之地
梦想人与七通智能联合举办“AR技术在工业企业中的具体应用”主题活动圆满落幕
为什么芯片工艺要借鉴“望闻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