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2023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正式发布:小米无线ar眼镜探索版。
这是一部以人为中心设计的ar眼镜,整机重量极轻,率先采用无线分布式计算,拥有视网膜级光环境适应显示,与手机一碰即连,支持创新微手势交互、完整大屏应用生态以及丰富互联互通场景等功能。
创新采用无线连接 ,端到端延迟低至50ms
一款好的ar眼镜,应该做到存在感极低,不给用户带来负担。现有的ar眼镜,虽然通过将主要的计算能力交给了外置设备而减轻了重量,但却必须与计算设备有线连接,大大影响了佩戴的舒适性和空间交互的自由度。
而小米无线ar眼镜探索版,是一款采用无线连接方案的ar眼镜。得益于我们之前在多设备互联通信方面的深厚积累,我们成功将自研高速互联总线,率先应用于手机与ar眼镜的连接上。依靠自研低延迟通信链路及高通骁龙spaces,手机与眼镜通信延迟低于3ms,全链路延迟低至50ms,媲美有线方案。
小米无线ar眼镜探索版正面外观
小米无线ar眼镜采取了整机轻量化设计,采用包括镁锂合金、碳纤维件、自研硅氧负极电池等大量轻质材料,整机仅重126g。同时基于数万人头数据,精确校准眼镜的重心、镜腿间距、夹持角度、鼻托等细节,让用户可以获得更好的佩戴体验。
先进「视网膜级」显示 数字与现实世界完美交融
在做ar眼镜的过程中,我们遇到的最大的难题是,怎么让用户在看眼镜画面的时候,像看到实物那样清晰明亮?这对设备的显示素质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所以这一次,我们在眼镜上实现了「视网膜级」显示,一听可能会有点懵,我给大家简单解释一下,大家可能比较熟悉手机、平板的「视网膜屏幕」,指的是超过人眼识别极限的高分辨率屏幕,既然是极限,就会存在一个临界值。而「视网膜级」显示,跟视网膜屏幕概念类似,当ppd(角分辨率)接近60时,人眼几乎感觉不到颗粒感。小米无线ar眼镜的ppd为58,非常接近「视网膜」规格。
小米无线ar眼镜探索版光学结构示意图
达到「视网膜级」显示的背后,是因为我们采用了自由曲面光学模组,由一对microoled屏幕与自由曲面导光棱镜组成。
自由曲面棱镜能够在有限的体积内,实现复杂的光线折反射。屏幕显示的内容经过导光棱镜中3个表面的折反射,最终呈现在用户眼前。
这样的光学模组设计好处是,让ar眼镜能够拥有极低的光线损失,入眼亮度最高可以达1200nit,看到的画面更加清晰、明亮,为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小米无线ar眼镜还搭配了电致变色镜片,能适应不同光环境,遮光模式可以在观影时更沉浸,通透模式又能让ar虚实结合的体验更生动。
遮光/通透模式一键切换
创新微手势交互 更自然、更舒适
未来人机交互该如何发展?我们也提出了自己的方向,在小米无线ar眼镜上,搭载了创新自研的微手势交互:单手、小幅度、纯手势,使用起来更自然,更舒适。
用户挑选应用并打开、滑动浏览、回到桌面等日常使用行为,微手势交互都可以支持,不需要用到手机。
简单解释一下操作方式,将手指横放,你看到的指关节区域,就是我们设定的手势识别区域。我们将中指的中间关节作为方向键原点,再结合其余相邻区域,组成四向方向键,以实现基本的移动操作。
创新微手势交互滑动页面
为实现以上功能,我们在小米无线ar眼镜上搭载了一颗低功耗aon摄像头,也让长时间手势交互成为可能。除此之外,我们也提供了传统的交互方式,你可以使用手机作为触摸板或遥控器进行操作。
互联互通新体验 多场景智能协同
基于小米妙享的应用流转能力,小米无线ar眼镜支持完整的大屏应用生态,你熟悉的应用,比如微博、抖音、哔哩哔哩等,都能充分利用小米无线ar眼镜的显示面积,让其成为你的随身大屏。借助ar能力,你还可以将熟悉的应用在空间中任意摆放,通过空间手势调整界面尺寸,是不是特别方便?
通过空间手势拖动应用 我们作为智能家居平台,还利用ar为智能家居带来了全新体验。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你正在操作电视投屏,当你戴上小米无线ar眼镜后,就可以将电视中播放的画面“抓”到眼前,随后起身边走边看,真的非常酷! 通过手势将电视内容流转至眼镜内播放
我们还将智能设备的常用操作提取了出来,当你身处ar场景下时,看向哪台设备就能操作哪台设备(仅支持米家控制设备),比如你看向台灯,通过手势轻轻一点,就能关闭。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在空间里摆放一台虚拟的小爱音箱,享受空间音频的临场感。
通过手势关闭现实生活中的台灯
小米无线ar眼镜探索版现已支持小米13系列机型,支持3种尺寸的鼻托,近视夹片。
在软件生态方面,支持高通骁龙spaces、openxr以及微软mrtk开发框架,我们希望能和更多的开发者一起,加速ar时代的到来。
小米,永远要做米粉心中最酷的公司。
如何整定卡尔曼滤波的Q、R这两个参数
浅谈远程KVM切换器控制数据中心设备的方法
LED车灯的光学设计原理
我国2030年之前将在月球南极研制建设一个科研站
人脸识别怎样与口罩同时存在
小米无线AR眼镜探索版 端到端延迟低至50ms
MLCC陶瓷电容6大特性参数知多少?
NVIDIA向两家癌症研究机构颁发40万美元奖金,推动计算治疗项目
国际纸业:为机器学习魔兽馈送数据
华为被发布禁令后 美国半导体公司股票大跌
TDS2000C系列数字存储示波器的特点及应用分析
高效率KIS-3R33S DC-DC降压升压电源模块制作方法
美光科技推出业界首款1TB汽车级和工业级PCIeNVMeTM固态硬盘
芯驰科技即将推出单片算力达200TOPS自动驾驶处理器
Alphabet旗下X实验室将开发农业巡查机器人
智能化配电室综合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肖特基二极管工作原理
数字式时间继电器的延时方法和调节时间方法
典型CE测试期间的传导发射回路
拉绳位移传感器温度产生漂移及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