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设计:“电源加磁珠”的设计方法

承前:讨论滤波电容的位置与pdn阻抗的关系,提出“全局电容”与“局部电容”的概念。能看到当电容呈现“全局特性”的时候,电容的位置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
本节:多层板设计的时候,电容倾向于呈现“全局特性”,“电源加磁珠”的设计方法,会影响电容在全局范围内起作用。同时电源种类太多,还会带来其他设计问题。
通过上一篇文章,我们知道电容在不同的使用条件,会呈现“全局特性”与“局部特性”。
避免研究公式的繁琐,我们来看看实际仿真结果。为了便于研究,设计了一个仿真案例,如图1所示:case1是电容放在芯片管脚附近,case1b是电容远离芯片管脚放置。这时候case1b比case1多出一对电源地过孔,为了同等条件下只比较电容的位置影响,我们增加case1a案例,在和case1b电容fan out同样的位置上增加一对电源地过孔。
图1
图1的4、5两层为电源地耦合的平面。先来看看电源地距离为3mil时的情况:当电源地紧耦合时,a和b两个case的pdn曲线基本重合,说明电容的谐振频率没有变化。也就是说,电容位置好像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反而是case1的谐振频率偏向于低频,说明case1的安装电感反而更大一些。这个容易理解,主要是多出来的一对电源地过孔导致的。
图2
电源地距离在10mil以内时,以上结论都类似。但是当电源地距离在20mil甚至50mil时,情况稍有变化。如图3所示,电源地距离变大时,a和b两个case的pdn曲线开始偏离,case1b的谐振频率向低频偏移,说明电容远离芯片管脚的时候,电容的安装电感明显变大。
图3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简单的结论:
典型的8层以上单板,或者6层板采用3个电源地平面,电源地相对紧耦合的设计,这时候板上的滤波电容呈现“全局特性”,也就是说电容的位置不是很“重要”,电容在全局起作用。双面板四层板,以及6层板电源地距离比较远,相对松耦合的时候,板上的滤波电容倾向于“局部特性”,电容的位置比较重要,最好能靠近芯片管脚放置。
当电源供电网络不使用电源地平面来设计的时候,电容更倾向于“局部特性”。如pll电源的电容,如ddr3设计中vref电源的电容,都希望严格把相应的电容靠近芯片的管脚,甚至最好能做到设计时指定电源必须从滤波电容进入芯片管脚。
同样的,对于常规数字电源,如3.3v,2.5v等io电源,如果我们对每一个芯片都使用磁珠隔离之后单独供电,那么电容就失去了“全局”作用。最直接的一个负面作用就是导致设计需要增加更多的滤波电容。或者某个芯片的电容数量与种类不够,导致电源轨道噪声变大。
就算是电容的数量不是问题,电源噪声可控,“滥用”磁珠还会造成其他设计问题。图4中的方案三是现在非常流行的12层板层叠设计。大家选择这样的层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电源的分割太破碎,这样的电源层如果作为参考平面的话,会比较难避免“跨分割”问题(单面跨电源分割问题,我们会另外有专题讨论)。方案三的层叠避免了电源分割多的问题,却带来更加恶劣的层间串扰等其他问题。
电源种类多是设计的现状,“滥用”磁珠会“雪上加霜”的让电源种类更多。加大电源地平面设计的难度。而增加的磁珠,其实并没有给电源噪声带来好处。
图4
总结:常规的数字电源,在采用多层板设计,电源地平面紧耦合的情况下,不建议“滥用”磁珠,保持电容的“全局”特性起作用。
需要使用磁珠的场合大致分为两种
1、“特别”保护自己,如pll电源等
2、“关爱”他人,自身的干扰性比较强,避免emi问题,如强驱动的时钟芯片等
每次一个话题结束的时候,总觉得没什么问题可以问,因为觉得都讲清楚了。不过每次编辑都会强调“你的问题”呢?那就找一个问题,作为下一个话题的铺垫吧!
作者:吴均 一博科技高速先生团队队长


正在进行软件无线电FPGA重新设计
CAN总线终端电阻添加要求
MegaPhase Survivor™ 加固型电缆的频率可达40GHz
浅谈集中供电电源接法
车联网之风不断兴起,BAT们在汽车领域积极圈地
PCB设计:“电源加磁珠”的设计方法
英特尔全球最大的FPGA创新中心落户重庆,除了AI还要加速哪些应用落地?
MINISFORUM将于本月底向市场发布其H31G
总投资18.96亿元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开园一周年
Xilinx公司推出Kintex ultrascale系列FPGA处理单元
无线充电技术将扩大到更多的应用领域中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裁定将数字货币作为一种商品来监管
基于仿真软件的系统EMC设计解析
cob显示屏和拼接屏,它们的优点是什么
化解先进半导体封装挑战,有一个工艺不能不说
电感品质因子参数对于谐振电路的影响
可控硅电压调整器的原理特点及安装注意事项
华为p10最新消息:华为P10价格高成本涨,发布首日销售额过亿
利用chatGPT编写一段STM32协议解析的程序
坐标机器人脱皮芝麻袋子缝包码垛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