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risc-v 架构还不完善,在诸如安全、虚拟化架构、iommu/smmu、中断控制架构、ras(reliability,availability and serviceability)等方面还刚起步,在代码密度(code size)、虚拟内存管理、原子操作效率等方面也还存在一些缺陷,但这不会妨碍 risc-v 架构的长远向好发展,因为其开源的本质不曾改变。 回顾linux 内核的发展历史,在 linux 内核之前,ibm 的 unix 收费操作系统无论在稳定性和用户体验上都是非常成功的,而相比之下刚出道的 linux 内核无论在稳定性以及用户体验上都比较糟糕,但是由于 linux 内核的开源属性迅速在 5 年时间内(1991 年到 1996 年)吸引了超过 350 万开发者的使用。 经过30年的发展,linux 操作系统(基于 linux 内核开发的各种操作系统)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主流的操作系统之一(windows 主要在桌面机,ios/安卓主要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无论在服务器、云计算以及嵌入式领域基本已是 linux 内核的天下。 risc-v 和 x86、arm 的竞争完全是不同维度的竞争,他们三个分别是全球处理器技术演进在不同阶段的产物,而基本可以确定的是未来三种架构会长期共存,只是应用的侧重领域有所不同罢了。 本文来自“玄铁risc-v处理器入门及实战”,平头哥玄铁 cpu 是智能、安全、端云一体芯片架构的基石,为数字化时代提供计算核心。玄铁自诞生以来,坚持核心技术自研发展道路,新系列产品积极拥抱开源 risc-v架构。
入门级微控制器:e902
玄铁 e902 采用 2 级极简流水线并对执行效率进行了增强,典型工作频率>150mhz,是首款支持硬件安全扩展技术的 risc-v 处理器。可以应用在对功耗和成本极其敏感的iot、mcu 等场景。
e902 处理器采用 2 级流水线结构:取指和执行。指令取指阶段主要负责从内存中获取指令;指令执行阶段主要负责指令译码、执行和回写。
高能效微控制器:e906
玄铁 e906 采用 5 级按序流水线,典型工作频率>1ghz,可选性能优异的单精度浮点单元以及标量 dsp 计算单元。可以应用在无线接入、音频、中高端 mcu、导航等场景。
e906 处理器采用 5 级流水线结构:取指、译码、执行、内存访问、写回。 ● 取指阶段,访问指令 cache 或者总线,获取指令,同时访问 btb,发起 0 延时跳转。 ● 译码阶段,访问动态分支预测器和返回栈,发起分支的预测跳转,同时进行指令译码,读取寄存器堆,处理数据相关性和数据前馈。 ● 执行阶段,完成单周期整型计算指令和多周期乘除法指令的执行、存储/加载指令地址计算和跳转指令处理。其中,整型计算包括普通的算术指令和逻辑指令。 ● 内存访问阶段,利用执行阶段产生的存储/载入指令的目标地址访问数据 cache 或者总线。 ● 写回阶段,将指令执行结果写回寄存器堆。 e906 设计有片上紧耦合的 ip 接口和多条 ahb-lite 的总线接口。片上紧耦合的 ip 接口集成矢量中断控制器(clic),支持中断嵌套。外部中断源数量最高可配置 240 个,中断优先级支持 4/8/16/32 级可配置。
计算增强型微控制器:e907
玄铁 e907 采用 5 级按序流水线,典型工作频率>1ghz,是玄铁 mcu 处理器中的性能最高的处理器核,可选配高性能浮点以及 dsp 计算单元,同时支持 tcm 扩展以及中断加速技术以进一步提升实时性。可以应用在语音入口 mcu、tws、mpu、多模无线接入等场景。
e907 处理器采用 5 级流水线结构:取指、译码、执行、内存访问、写回。 ● 取指阶段,访问指令 cache 或者外部总线,获取指令,同时访问 btb,发起 0 延时跳转。 ● 译码阶段,访问动态分支预测器和返回栈,发起分支的预测跳转,同时进行指令译码,读取寄存器堆,处理数据相关性和数据前馈。 ● 执行阶段,完成单周期整型计算指令和多周期乘除法指令的执行、存储/加载指令地址计算和跳转指令处理。其中,整型计算包括普通的算术指令和逻辑指令。 ● 内存访问阶段,利用执行阶段产生的存储/载入指令的目标地址访问数据 cache 或者外部总线。 ● 写回阶段,将指令执行结果写回寄存器堆。 e907 设计有片上紧耦合的 ip 接口和两条主设备总线接口。片上紧耦合的 ip 接口集成矢量中断控制器(clic),支持中断嵌套。外部中断源数量最高可配置 240 个,中断优先级支持 4/8/16/32 级可配置。
高能效应用处理:c906
玄铁 c906 采用 5-8 级变长流水线,典型工作频率>1ghz,标配内存管理单元,可运行 linux 等操作系统,并可选性能优异的单精度浮点和矢量运算单元。可以应用在消费类 ipc、多媒体、消费类电子等场景。
c906 核内子系统主要包含:指令提取单元(ifu)、指令译码单元(idu)、整型执行单元(iu)、浮点单元(fpu)、可配的矢量执行单元(vpu)、存储载入单元(lsu)、指令退休单元(rtu)、虚拟内存管理单元(mmu)、物理内存保护单元(pmp)、主设备接口单元(axi master if)等。
兼容 64 位高能效处理:c908
玄铁 c908 采用 9 级双发按序流水线,典型工作频率>2ghz,通过指令融合技术进一步提升流水线效率,实现了卓越的能效比。兼容 rva22 标准,同时兼容 risc-v 最新vector1.0 标准以进一步提升 ai 算力。
c908 核内子系统主要包含:指令提取单元(ifu)、指令执行单元(ieu)、矢量浮点执行单元(vfpu)、存储载入单元(lsu)、虚拟内存管理单元(mmu)和物理内存保护单元(pmp)。
高性能应用处理:c910
玄铁 c910 采用 12 级多发乱序流水线,典型工作频率>2.5ghz,是首款实现规模化量产的高性能乱序 risc-v 处理器。采用 3 发射、8 执行的深度乱序执行架构,针对算术运算、内存访问以及多核同步等方面进行了增强。
c910 核内子系统主要包含:指令提取单元(ifu)、指令译码单元(idu)、整型执行单元(iu)、浮点单元(fpu)、存储载入单元(lsu)、指令退休单元(rtu)、虚拟内存管理单元(mmu)和物理内存保护单元(pmp)。 c910 多核子系统包含:数据一致性接口单元(ciu)、二级高速缓存、主设备接口单元、可配置的 axi4.0 设备一致性接口(dcp,device coherence port)、平台级中断控制器(plic)、计时器和自定义多核单端口调试框架。
ai 加速引擎:c920
玄铁 c920 采用 12 级多发乱序流水线,典型工作频率>2.5ghz,标配单精度浮点单元,并可进一步选配高性能乱序矢量运算单元。同时具备出色的访存能力,支持高性能数据预取技术。可以应用在有高并发算力要求的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场景。
c920 核内子系统主要包含:指令提取单元(ifu)、指令译码单元(idu)、整型执行单元(iu)、浮点单元(fpu)、矢量执行单元(vu)、存储载入单元(lsu)、指令退休单元(rtu)、虚拟内存管理单元(mmu)和物理内存保护单元(pmp)。 c920 多核子系统包含:数据一致性接口单元(ciu)、二级高速缓存、主设备接口单元、可配置的 axi4.0 设备一致性接口(dcp,device coherence port)、平台级中断控制器(plic)、计时器和自定义多核单端口调试框架。
可靠实时增强:r910
玄铁 r910 用 12 级多发乱序流水线,典型工作频率>2.5ghz,同时支持 cache 以及tcm 存储架构,各级片上存储支持校验纠错以提升可靠性,可进一步选配快速外设接口以及一致性外设接口,从而大幅提升系统实时性。可以应用在对实时性及算力有高要求的企业级 ssd,网络通信等场景。
r910 核内子系统主要包含:指令提取单元(ifu)、指令译码单元(idu)、整型执行单元(iu)、浮点单元(fpu)、存储载入单元(lsu)、指令退休单元(rtu)、虚拟内存管理单元(mmu)和物理内存保护单元(pmp)。 r910 多核子系统包含:数据一致性接口单元(ciu)、二级高速缓存、主设备接口单元、可配置的快速外设访问接口(llp)、可配置的 apb 主设备接口(fpp)、可配置的紧耦合内存访问接口(tcmsp)、可配置的 axi4.0 设备一致性接口(dcp,device coherence port)、平台级中断控制器(plic)、计时器和自定义多核单端口调试框架。
具有保护功能的延时渐亮灯
AM021047SF-3H宽带功率放大器AMCOM
开创真无线蓝牙耳机新起点 索尼真无线降噪蓝牙耳机WF-1000XM3
英创信息技术GPRS-串口数据透明传输简介
Galaxy A52和Galaxy A72将在印度推出
玄铁RISC-V处理器8款芯片实战分析
三星 SDI、LG 新能源、SKI 等动力电池 “韩国帮”,正在超高镍电池技术路线上急行军
光模块参数
智慧公安系统可从多个方面对警务人员的工作进行管理
京信通信发布TO C和TO B最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实现产业的智能化升级
TD-LTE试验进入拐点 三企业推多模芯片
我国充电桩市场步入2.0时代,技术路线百花齐放互联互通加速推进
Agilent E4431B ESG-D系列 信号发生器
太赫兹波介于微波波段的终点与红外线波段的起点之间
常用的linux系统性能监控命令
倍捷连接器携多款互联解决方案登陆台湾国际智慧能源周
10本让你成为机器学习领域的专家的好书!
时科电子颜小东:《让LED产品拥有良芯》的的主题演讲
小米6要来了,除了骁龙835还有大动作
SIA回应美国商务部首个半导体制造激励措施:重振半导体生产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