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兴在关键领域的研发及综合创新能力

8月25日,在“2018亚布力论坛夏季峰会”上,新东方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发表演讲,他所说的内容“一石激起千层浪”,比如“中国的科技应用水平不低,但多数利用的是中国人的低级趣味,包括阿里巴巴、拼多多、腾讯”。
又比如,俞敏洪还提到中兴:“企业不争气也让人很难受,自己曾经买了中兴的股票,结果现在基本都回不来。我研究发现,中兴一年在科技研发中间的投入才只有十亿人民币不到,跟华为的几百亿投入相比,中兴号称自己是个高科技集团,真的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所谓“术业有专攻”,俞敏洪以上涉及到中兴的话语,有诸多不严谨之处。其中有一处很明显的错误——“中兴一年在科技研发中间的投入才只有十亿人民币不到”。
5g微信公众平台(id:angmobile)查阅历年的公开数据后发现,中兴每年在科研开发上的投入均保持在营业收入10%左右(2016年达到最高值12.61%),在2010年到2017年的8年时间中一共投入787.31059亿元,平均每年的研发投入约98.4亿元,且在2017年这一年达到了最大值129.622亿元(位居a股科技上市企业首位)。可以说,技术创新一直被中兴视为生命“源泉”。
从上表可以看出,即便是在中兴因业务调整遭遇前所未有的利润大幅下滑的2012年,中兴也不但没有放弃或减少过对研发的投入,反而还增大了研发投入(88.292亿元),且当年的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在2010-2013年期间是最高的。
每年拿出收入的10%左右(从2014到2017年每年均大于11%)投入研发,在全球都属于罕见。有着如此高的研发投入,在3万多研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据悉,中兴连续8年在全球pct专利申请中名列前三、且三度夺冠。5g微信公众平台(id:angmobile)检索专利数据库发现,至今,中兴已经累计拥有6.9万余件全球专利资产、已授权专利资产超过3万件;而且中兴所持有专利90%以上为具有高度权利稳定性和技术品质的发明专利,包括众多覆盖国际通信技术标准的基本专利,以及覆盖通讯产业关键技术的核心专利,已经成为全球通信产业主要专利持有者之一。
从上表还可以看出,正是由于非常重视研发,中兴的年收入呈逐年增长态势,且在2016年突破千亿、并在2017年继续保持增长。众所周知,中兴已经成为国际通信巨头、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信息解决方案提供商,目前正为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运营商和政企客户提供创新技术与产品解决方案。而这一成就的取得,从上表可以看出,最根本的基础就在于中兴“巨额的研发投入”。
由此,我们观察到,中兴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领域的技术标准制定方面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截至目前,中兴已经成为70多个国际化标准组织和论坛的成员,有30多名专家在全球各大国国际化标准组织中担任主席和报告人等重要职务,累积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论文稿40000多篇,取得了280多个国际标准的主编席位和起草权,持续在4g、5g、光通信等重点产品和技术领域专利优势,风险防御能力不断得到增强。
以下就以云计算、rru(远端射频模块)、5g这三个核心领域为例,进一步分析中兴在关键领域的研发及综合创新能力。
page
1
云计算领域研发占据绝对优势
从我们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sipo检索系统的情况看来,中兴在云计算领域共拥有333件专利申请及授权。其中,超过99%的都是发明专利,占据绝对优势。这一方面是因为云计算技术是一门基于互联网提供动态易扩展的虚拟化资源技术,这一本质决定了它的知识产权集中在发明专利上;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兴在该领域的技术研发投入产出高效,专利价值可观。
我们此前在业内的长期观察发现,中兴不仅通过专利布局抢占云计算技术高地,而且在云计算产业国内乃至国际标准的制定方面取得了重要成绩。早在2012年初,中兴就获得国际电信联盟标准组织下属云焦点组的副主席职位;另外,中兴是国内第一家云计算架构方向报告人。2016年,中兴通过了由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oscar)联合数据中心联盟和云计算发展与政策论坛组织的可信云开源解决方案的认证,这是中兴在2015年通过云主机可信云服务认证后,在私有云开源解决方案认证方面再获权威认可。中兴的可信云服务定义、需求和场景正式写入国际上首个云计算框架性标准itu-t y.3501ed2,这是我国在云计算国际标准领域的重大突破。
page
2
rru领域成为行业领先者
远端射频模块(rru)是无线基站中的核心子系统,主要完成基带到空口的发射信号处理、接收信号处理。
rru到底有多重要?
rru关键技术所服务的rru在移动通信无线网络各子系统中有两项第一:主设备发货量占比第一(占比大于70%);销售额占比第一(占比大于45%)。由于无线网络又是运营商网络中的销售额占比最高的部分,所以也可以说rru在运营商网络各子系统中的销售额占比第一。由此可见rru不是一般的重要。
基于rru处于这样的重要位置,四大通信设备制造商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提升其rru产品关键竞争力,以期获得对应的市场回报。
而要rru产品关键竞争力(强业务能力,高效率、低成本、小体积、轻重量等)提升,要点之一是要做好rru关键技术的研发。5g微信公众平台(id:angmobile)观察到,通过数十年持续研究,无数的提升和突破,中兴在rru关键技术上已经从追随者成为行业领先者。
rru有5大关键技术方向,据悉,中兴均取得业界领先的技术研发成果:
① trx关键技术创新方面
trx关键技术集中体现在链路方案及关键元器件的演进上。
fpga的特点是灵活可编程,可快速响应rru产品所需的新特性。在这个方向上,中兴通讯rru快速形成了fpga平台方案,积累了基于fpga的高效模块化设计方法,很好地支持了产品新特性的快速稳定交付。asic相比fpga,成本、功耗均降低约50%,对rru产品竞争力贡献突出。中兴从2006年开始投入,已研发了若干代asic,很好地提升了rru产品的热耗、成本竞争力。
模数(ad)/数模(da)+ 多芯片组件(mcm)方案聚焦于高性能,特别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应用。演进路线的核心是器件高性能+多功能集成。中兴从2008年开始投入,已研发了5代mcm,使得2t2r rru的射频器件从30颗降低到8颗,功耗降低>30%,单板布局面积降低>5倍。trxsoc方案采用零中频,其显著特点高集成、低功耗。从2011年开始,中兴通讯已研发5代trxsoc,零中频技术及器件已适用于越来越多的rru 产品形态,并特别适用于5g 大规模mimo有源天线单元(aau)。
在5g高频(毫米波)产品方向,中兴整合行业资源集中力量较早地开始5g高频射频前端方案和关键元器件研发。关键器件演进路线上,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氮化镓(gan)多工艺路线并行,预计在2022实现规模商用。
②功放关键技术创新方面
功放热耗占rru总热耗的60%-70%,因此高效率是功放设计的最重要目标。中兴从2008年开始投入高效率功放自研,已经过了8代研发,形成了独有的zm、dm技术,使得rru的功放效率始终保持在业界领先水平。在对产品的贡献方面,以fdd两发rru为例,产品3代升级整机热耗降幅超过30%,其中pa热耗降幅超过80%。
③算法关键技术创新方面
射频算法主要包括削峰(cfr)、数字预失真(dpd)。面向5g,cfr的发展趋势主要特点为低资源、高性能和低时延等;dpd的发展趋势为低资源、高性能、超宽带的处理。据悉,中兴从2006-2009年开始投入cfr和dpd算法自研,经过了6代以上的研发,带宽支持能力提升10倍,支持各类功放,实现资源降低30%,很好地支持了功放效率领先,且很好地支持了rru多频多模宽带及频段拓展的演进。
④滤波器关键技术创新方面
滤波器关键技术演进的主要驱动力是小型化、轻量化,主要技术路线为滤波器腔体设计、结构工艺、结构材料。中兴从2010年开始联合供应商投入滤波器小型化研发,在大功率方向上,笔记本滤波器(nf)经过3代研发,时分双工(tdd)8t rru滤波器体积降低50%,重量降低40%;在小功率方向上,中兴革新滤波器(zrf)体积减至普通金属同轴方案滤波器的20%,给5g低频aau整机带来体积降低>10%、重量降低>10%的收益。中兴通讯同时展开新一代小型化滤波器技术研究,从材料更新、工艺进步、方案替换等维度推进滤波器极限小型化、轻量化。目前在全介质材料滤波器、低温共烧陶瓷(ltcc)、低通滤波器、体声波(baw)、薄膜体声波谐振器(fbar)等器件化滤波器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积累,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⑤天线关键技术创新方面
由于天线阵面成指数级增加,所以小型化、轻量化就成为极为重要的需求。据悉,中兴提出了低剖面天线的解决方案,成为这一需求的有效解决方案之一,目前能够实现天线剖面降低50%,能给整机带来体积降低>10%的收益。
上述5大关键技术进步直接作用于产品关键竞争力提升。以中兴rru产品为例:
①fdd两发rru,通过3代产品演进,体积减少61%,热耗降低32%,成本降低27%。
②tdd八发rru,通过3代产品演进,在机顶功率功率翻倍的前提下,体积减少25%,成本降低55%。
③5g aau,经过3代产品演进,在机顶功率提升5倍,带宽提升5倍前提下,体积减少50%,重量减少36%,热耗降低37%。
上述5大关键技术领先能很好地支撑了中兴rru产品关键竞争力领先,进而支撑产品市场份额提升、牌塑造。以中兴rru产品为例:
①2012年推出业界功率最大、效率最高、体积最小的magic rru系列产品。
②2012年推出业界效率最高、体积最小的tdd 8t rru。
③2014年推出业界多频支持能力最多、功耗最小、体积最小的qcell prru。
④2016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中兴pre5g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荣获全球移动“最佳移动技术突破奖”和“cto选择奖”双料大奖。
⑤2017年中国通信产业榜,中兴5g低频aau摘得“最具竞争力产品奖”。
5g时代,大规模mimo成为无线基站标配,rru在无线基站产品竞争力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5g微信公众平台(id:angmobile)相信,基于这个发展趋势,中兴rru关键技术研发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后,将继续保持rru关键技术行业领先位置、为客户提供竞争力领先的rru产品奠定坚实的基础!
page
3
5g领域致力于成为全球先锋
未来20年,5g将成为刺激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因素之一。5g微信公众平台(id:angmobile)观察到,全球5g赛场“激战”正酣,进入冲刺阶段的中兴正一鼓作气,坚持以“技术创新,商用实践,云化使能”为动力,逐风破浪、势在必得。中兴积极进行5g的技术验证及产品化开发,把5g发展作为未来核心战略,持续加大对5g研发及相关领域的投入,目前已组建超过4500人的研发队伍,每年投入超30亿人民币的研发资金,全面开展标准专利、产品研发、测试验证、行业应用探索等工作,积极推动5g产业链的成熟,致力于成为首批5g商用设备和解决方案供应商。
在5g标准领域,中兴一直是主要参与者和贡献者,在业界首先提出反对5g标准“碎片化”,倡导5g全球统一标准。中兴为3gpp提供的5g标准技术提案超过3500篇,还承担了3gpp ran2、ran3、ran4等三个5g新空口标准的主编席位,中兴5g专家高音女士当选3gpp ran3工作组中首位女性副主席。凭借在musa领域的深入研究和独创优势,中兴主导了5g nr物理层关键技术noma的立项,作为第一报告人牵头noma、网络切片等技术标准核心项目的研究工作。
我们观察到,中兴一直以“技术创新”引领5g的发展:先于业界提出了pre5g理念,将5g领域的关键技术massive mimo引入4g,这一颠覆式创新理念在全球移动大会上获得“2016年度全球最佳移动技术突破”大奖;推出的全新系列5g高低频商用基站,采用5g关键技术,全力助推5g商用;作为全球标准研究的主要贡献者,积极参与国际主流标准组织并推进平台积极合作。
中兴还深耕云化网络使能5g,把devops理念率先运用于电信网络,推出carrier devops builder,快速生成面向5g的网络切片,实现分钟级部署和秒级弹性。由此,在2017年sdn/nfv全球大会上,中兴一举拿下sdn/nfv领域“奥斯卡”大奖——最佳新编排和控制奖。
同时,中兴积极发力商用试验以增速5g,积极开展与中国、意大利、法国等国运营商及合作伙伴的5g测试,并在中国国家5g一阶段、二阶段、三阶段测试中刷新多项测试记录;另一方面,中兴也在加快5g终端发展,联合中国移动、高通开启基于5g新空口标准的iodt测试——这是业界首个基于5g标准和未来商用终端芯片的测试;并进行5g核心网先进功能验证、端到端的5g网络切片性能和应用测试,联合推进5g创新。
在5g商用网络的部署中,5g方案的完备性及其成熟度将对5g网络的整体性能和运营商的长远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尽管运营商不一定从某个供应商那里采购端到端的5g系统,但端到端的方案能力使得供应商更深入地理解整个5g网络的需求,从而能够提供更贴近业务需求、更有市场竞争力的5g解决方案。
我们观察到,作为5g创新的“先锋”,中兴通讯依托强大的研发实力,致力于为全球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供最有竞争力的5g端到端解决方案,并力争在第一批5g商用的浪潮中与战略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共同推动5g产业链的发展,加速5g的商用进程。
我们注意到,中兴是业界少数具备5g端到端方案能力的设备供应商之一,其5g方案主要包括5大部分:无线接入5g ran、5g承载flexhaul、5g核心网cloudservcore、管理编排mano及终端部分,具备面向业务的端到端切片能力、灵活的功能编排能力,以及按需的业务模块部署能力。
5g ran部分:中兴系列化5g射频模块涵盖了26ghz、28ghz毫米波,3.5ghz、4.5ghz及1ghz以下等主流的5g备选频段,基于虚拟化架构的基带平台支持5g集中单元cu和分布单元du的灵活部署。此外,在5g最重要的关键技术massive mimo领域,中兴的技术研究和方案商用进展均走在业界前列。2017年2月,中兴发布5g全系列预商用基站。2017年7月,fdd massive mimo预商用验证峰值创新高。
5g承载部分:2017年2月,中心首发基于“ip+光”的5g承载方案flexhaul。中兴flexhaul解决方案不仅可以灵活处理前传、中传和回传的混合接入,还可以轻松应对网络功能虚拟化之后数据中心之间的按需连接要求。借助全球领先的flexe技术,flexhaul可通过灵活的切片为embb业务提供超高宽带接入能力,为时延敏感业务提供超低时延转发通道。
5g核心网部分:2017年12月,中兴推出基于服务化架构的5g核心网产品。中兴基于云原生和微服务架构的cloud servcore可以通过灵活的业务编排能力、敏捷的开发运维流程、按需部署模式满足多样化的垂直行业应用需求。
mano部分:全局管理与编排系统对5g ran、5g承载网和5g核心网的资源进行统一调度与管理,从而生成针对特定垂直行业或业务类型优化的端到端网络切片,并根据业务的实时需求对网络切片进行动态的调整和优化。
终端部分,中兴已储备5g终端相关专利超200个,国际提案超60篇,每年持续加大5g终端领域的研发投入。今年上半年,中兴通讯在广州成功打通了第一个5g电话,正式开通端到端5g商用系统规模外场站点,进一步加速了5g商用进程。
据5g微信公众平台(id:angmobile)一直以来对全球5g发展的观察,中兴5g端到端解决方案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有业界领先的成绩:①massive mimo在业界最早实现商用,并积累了丰富的商用经验;②3.5ghz频段5g新空口射频模块网络性能领先于西方厂家;③2u虚拟化基带平台最大配置支持15小区5g nr处理,容量业界第一;④业界第一个发布5g承载原型机,单跳设备转发时延低于0.5微秒;⑤基于云原生和微服务架构的5g核心网,devops荣获sdn/nfv领域“最佳新编排和控制奖”。
诚然,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移动通信经历了“2g跟随、3g追赶、4g同步”的不同阶段,这与他们高度重视研发投入以及“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密不可分。

智能眼镜怎样发展才是最好的
受新冠影响,人类能源发展史或将进入生产消费的新时代
详解XR虚拟演播厅技术及厂家
新型肺炎疫情过后,哪些行业会得到飞速发展
数字孪生背后的原因如何使用它们为企业提供价值
分析中兴在关键领域的研发及综合创新能力
光敏电阻的种类
三星计划在硅谷开设实验室
浅谈软件定义SDDC的安全性
浅谈单片机的烧录方式
基于LM5036“智能”型半桥DC/DC电源设计方案
解决物联网世界中对更安全产品的需求
RT-Thread中Lan8720和lwip协议栈的使用
七段数码管引脚图
焊接符号标注实例及方法
“AI+车站联动”助力智能加氢站发展
汉能砷化镓(GaAs)技术再获重大突破
酷冷至尊MasterCaseH500P机箱评测 千元级别的重重之选
在社会科学中如何使用数据?
语言识别控制芯片在扫地机器人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