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足机器人常见的平衡控制

在最开始,双足机器人使用的平衡控制策略是“静态步行”(static walking)。这种策略的特点是:机器人步行的过程中,重心(cog,center of gravity)的投影始终位于多边形支撑区域(support region)内,这种控制策略的好处在于:机器人可以在行走动作中停止而不摔倒,但代价是行动速度非常迟缓(每一步需要花费10 秒甚至更长,因为需要保持重心的投影始终位于支撑区域,否则将不稳定)。
因为静态步行和人类的期望相差甚远,于是人类开发出来了另一种步行平衡策略——“动态步行”(dynamic walking)。在动态步行中,机器人的行动速度被提升至了每步不超过 1 秒。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机器人难以在运动的状态下立即停顿(惯性的作用),从而使得机器人在状态转换的过程中变得不稳定。为了解决惯性带来的影响,零力矩点(zmp,zero moment point)被引入到了这一控制策略中。在单脚支撑相中,zmp=cog。其好处在于,当 zmp 严格的存在于机器人的支撑区域中,机器人则绝对不会摔倒。
双足平衡的主流——基于 zmp 的动态步行
现在双足平衡的主流是用基于 zmp 的动态步行。从上述的基本内容来看,双足机器人的一条腿就可以抽象成控制系统中最基本的“倒立摆”模型。
由于复杂地形的双足平衡无法由单一的控制器实现,所以多个控制器的切换策略被用于解决平衡问题。在这一个策略中,机器人的行走被设定为一个周期(cycle)每一个周期被分成了不同的行走阶段(stage),如下图所示:
直立姿态控制器(upright pose controller )
这种控制器可以使机器人在倾斜地形中始终保持直立姿势,从而保持整个机体的平衡。对于双足机器人而言,倾斜地形的“全局倾斜角”的测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采用的测量方法是在机器人的躯体内部安装一个 2 轴的加速度计,再加上一个低通滤波器就可以构成一个倾斜计。
对于机器人的俯仰姿态控制,在规定的踝关节轨迹上,直立姿态控制器附加了含有俯仰误差的 pi 控制器:
直立姿态控制器则可由下列等式实现:
下图更加直观的反映出了使用控制器之前与之后的俯仰控制平衡性差异:
下图显示了使用控制器之前与之后的侧倾控制平衡性差异:

分析三网融合推动ICT产业发展方案
精密温度补偿流量计的设计思想与工作原理
无线网络使用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实现更高的性能和更强的隔离
稳压电路中电阻的选择
双足机器人常见的平衡控制
京天华盛&英伟达带你开箱GeForce RTX 30系主机!
广凌科技这些产品助力学校信息化升级改造!
如何运用数字化技术才能使5G网络快速部署与运维
一体超声波气象传感器参数
力科将亮相2023慕尼黑上海电子展
汇春科技携sip系统级封装设计服务出席电子展
智慧式用电系统价格_电猫猫_闽泰智能科技陕西分公司
篆芯半导体、云豹智能与燧原科技达成战略合作
联发科推结合AI的高规格人脸识别,性能安全可靠
2022 Qualcomm XR创新应用挑战赛初赛结果公布
特斯拉又自燃,到底电动汽车的电池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自燃呢?
LED汽车头灯的设计方法及要点
骨传导耳机品牌推荐,骨传导蓝牙耳机
Mini-LED显示器为何会更受车厂关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