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团队提出量子点带尾调控方法

红外光电探测器广泛应用于气体传感、气象遥感以及航天探测等领域。然而目前,传统的红外探测材料主要基于碲化铟、铟镓砷、碲镉汞等,需要分子束外延方法生长,以及倒装键和等复杂工艺与读出电路耦合。虽然探测性能高,但是却受限于成本与产量。
胶体量子点(cqd)作为一种新兴的红外探测材料,可以由化学热注射法大规模合成,“墨水式”液相加工可以与硅读出电路直接耦合,大大加快红外焦平面阵列(fpa)的研发进度。目前北京理工大学郝群教授团队已实现320×256、1k×1k百万像素量子点红外焦平面。然而,目前红外胶体量子点暗电流噪声较大的问题限制了成像仪的分辨率和灵敏度。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近日,北京理工大学研究团队提出了量子点带尾调控方法,通过量子点成核生长分离的再生长技术,成功得到了形貌可控(如图1)、分散性好、半峰宽窄、带尾态优的红外量子点。
图1 不同前驱体合成量子点形貌示意图
研究人员基于三种胶体量子点制备了单像素光电导探测器,大幅度降低器件的暗电流和噪声30倍以上,室温下2.5 μm延展短波波段比探测率达到4×10¹¹ jones,响应时间为0.94 μs(如图2)。
图2 光电导探测器结构示意图以及形状控制量子点与两组参考样品的器件性能对比
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将hgte胶体量子点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cmos) 读出集成电路 (roic) 相集成,制备了640×512像素的焦平面阵列成像芯片,有效像元率高达99.997%。成像过程示意图和成像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成像过程示意图以及形状控制量子点640×512像素的焦平面成像结果图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开发了量子点带尾调控方法,通过单像素光电探测器及红外焦平面验证了该方法在暗电流和噪声抑制上的可靠性,在高性能胶体量子点红外光探测器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研究工作于2023年11月发表于中科院1区光学顶刊acs photonics。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为郝群教授、博士生薛晓梦和罗宇宁,通讯作者为陈梦璐准聘教授和唐鑫教授。


PCB设计的规则及抗干扰设计的要求解析
助力全球5G技术突破!新思科技ASIP Designer加速Viettel首款5G SoC面世
汽车集成电路调节器电路
全球MVNO和足迹密集的运营商表现强劲
电源连接器的三种连接方式
研究团队提出量子点带尾调控方法
Akoustis首批5G移动BAW滤波器送样
RK3568 EDP接口调试
和赢智能浅析不锈钢抛光常用的方法
明治传感与全球科技创新成果同台竞技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李朝晨在成都会见易华录董事长林拥军
关于汽车信息安全,你想了解的知识点都在这里!
2018全球石墨烯九大趋势:在传感器,RFID,EMI/ESD等电子领域获得突破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七大功能介绍及应用盘点
小米在印度发布了Redmi 8手机该机搭载骁龙439平台和5000mAh大电池
未来中国有望在汽车电动和智能化实现“换道超车”
在微控制器市场危机中收获成功
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和GPS技术实现PMU测量系统的设计
diy空调制作图解
关于压面电阻和压敏电容,区别它们的方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