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当今市面的旗舰手机已经很难找到lcd屏幕的了。华为在mate 20 x的惊鸿一瞥之后就再也没推出过lcd旗舰,就连曾经的lcd铁杆支持者苹果,也在iphone 12之后正式叛逃到了oled阵营。在解决成本问题后,oled屏幕一统江湖似乎已不再是梦想。
当然,关于lcd和oled屏幕的差别,网上的各种科普文章已有很多,但这次,小雷希望从近几年手机的发展形态入手,来向诸位简要介绍究竟是什么让手机厂商纷纷选择抛弃“牛夫人”lcd屏幕,而选择了“小甜甜”oled?
更加优秀的观感
提起oled屏幕,我们就不能不提到它优秀的显示素质,由于oled屏幕自发光的特性,oled屏幕的对比度要远远强过被动发光的lcd屏幕。在当今手机疯狂提升摄影头的时代,一块对比度高、色彩饱和度高的屏幕能够将本机的拍照优势体现得一览无余,这也是早期三星加大amoled研发力度的重要原因。
作为一贯重视影视生产——输出端的苹果,也需要给iphone配备最好的屏幕,让它的显示素质尽力和自家的桌面生产工具相匹配。自iphone x之后,苹果就一直在强调高动态范围图像(hdr)在手机内容生产中的重要性。在iphone 12上,苹果还首次加入了杜比视界(dolby vision)的软硬件支持。
除了专业生产力工具和内容分享之外,oled屏幕在内容消费方面也有着天生的优势。它的可视角度更好,色彩显示更丰富,显示表现和“泛白”的lcd屏幕相比高下立判。
除了显示素质高 ,oled还有很多小优势:oled的局部发光特性适合息屏显示(always on dieplay)功能的推出,用户可以在不被分心的状态下查看时间等等状态;由于液晶偏转受温度影响较大,在零下温度环境,lcd屏幕就会出现明显的拖影,oled则完全不用担心。
当然,oled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但在技术补救后,oled屏幕的可用性已经较前几年大大增加。
例如早期除三星以外的oled屏幕偏色问题,近几年lg和华星光电已经拿出了素质较好的量产品;低亮度环境下的频闪伤眼问题,厂商也通过暗黑模式+类dc调光加以规避;还有一贯被诟病的烧屏问题,如今三星的e3、dynamic材质都在努力延长oled的使用寿命。
从目前oled手机的普及现状来看,中端旗舰的oled屏幕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充满槽点,正常使用情况下足够支撑三年时间,大众消费者已经给予了oled屏幕初步认可。但也正因如此,lcd的处境似乎变得更加尴尬了。
现代手机的现代屏幕
虽然小雷介绍了当今oled屏幕的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少数极客来说,oled屏幕抽奖、烧屏、伤眼等特性依然是技术难以补足的。但放眼望去,当今中端旗舰上马lcd屏幕的已经很少,除了iqoo neo 3、redmi k30s和荣耀v30 pro等目标用户明显的机型外,几乎没有哪家厂商愿意给极客用户推出一款lcd专属定制机型。
到这里,小雷就要抛出第二个论点:lcd屏幕之所以被逐渐放弃,除了显示素质之外,更多的是手机技术选择的结果。
在初期,oled屏幕大肆普及的重要原因就是轻薄和可弯折。三星为全面屏时代推出的cop封装大大缩小了手机的边框,优化了全面屏设计的视觉美感,虽然也有lcd机型做出了匹敌cop封装的屏占比。但随着手机屏幕尺寸增长触顶,要想实现大电池+高散热,屏幕厚度必须要做出牺牲,结构更轻薄的oled屏幕成为了首选。
顺带一提,小雷认为这也是“滑盖式”屏幕光速推出历史舞台的根本原因:当今的手机内部结构域无法承受一个体积硕大的滑轨,一个可以运动的机械结构,面临的是散热和元器件安排的艰难排布。在经过手机厂商的反复妥协后,占地相对狭小的升降式摄像头才有了生存空间。
除了轻薄之外,oled极低的响应延迟也给高刷屏+触控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硬件基底。由于液晶偏转速度相对缓慢,不少lcd机型在高刷环境下都会出现拖影问题。哪怕是当今移动lcd屏幕的顶尖水准ipad pro,其有着动态刷新率加成的120hz依旧有不少用户反映拖影问题。如果大尺寸oled屏幕的成本得到解决,ipad pro变成lcd屏幕是迟早的。
而近两年飞速发展的屏下光学指纹+屏下摄像头,又给lcd屏幕的棺材板上钉了颗钉子。oled有机材料具有一定的透光度,这就为传感器、摄像头等置于屏幕下方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保障,而lcd机型就只能采用面部识别+侧边指纹的形式,穿孔屏形态也很难在当今市场上得到营销优势。
手机显示的未来
当然,lcd屏幕拥护者们也无需悲观,目前推出的mircoled等屏幕技术,就是在尝试将oled的子像素发光方式引进到lcd屏幕。虽然它距离手机还有一些距离,但近几年我们会看到这项技术在大型显示器上的普遍应用。
不过幸运的是,近几年手机内部飞速发展的体积大户只有摄像头。在一个6.7英寸的机身下,牺牲摄像素质,采用lcd屏幕的同时保证高续航并非不是什么难事,144hz高刷屏也已经是手机行业中的顶配。在新兴技术进展缓慢的现在,直男用户们还是可以喊出“lcd永不为奴”的口号的。
但在来势汹汹的oled面前,lcd的未来如何,恐怕就很难说了。
常见温度仪表的故障分析
复合放大电路频域与时域稳定性分析
高效高可靠LED灯具设计的五个忠告
可靠性是基础—非隔离电源管理芯片U6110介绍
如何迎接人工智能时代
OLED屏幕大肆普及的重要原因
电池后590模组的总体设计说明
WiFi蓬勃发展 2015年热点数量将增长350%
物联网和AI之间怎样来连接
智能车载信息系统月度监测与分析报告
盘点:2016机器人领域十大前沿技术突破
一个基于瑞芯微Linux RV1126人脸识别项目
目前区块链的应用主要有哪一些
如何使用低成本的硬件来实现Mesh数据的捉包与解密?
电池维护保养小常识
覆铜板 (CCL) 材料的拉伸测试及其测试流程介绍
IntelCorei5-8500处理器评测 平民级的法拉利已经到来
传感器让油烟机更加智能,减少患癌风险
怎么选购空调稳压器
如何编程模拟计算机中的高速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