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如果你与不同的对象讨论,他们对于risc-v架构在中国的发展前景看法可能也不同。一些说risc-v即将起飞,一些则认为它正日益萎缩中。《ee times》资深记者junko yoshida和rick merritt分别寻找risc-v架构在中国发展的真相,最终得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结论。
rick merritt根据在硅谷参与risc-v会议的供应商指出,risc-v在中国的成长动能强劲。ip供应商晶心科技(andes technology)详细介绍了使用开放来源指令集架构(isa)的6颗核心以及开发中的4颗核心;另一家中国广州供应商高云半导体(gowin)也展示采用risc-v的fpga。
但根据junko yoshida在中国采访发现,确实有很多“买家”对risc-v核心感兴趣。而当她试图在上海寻找想利用risc-v指令集的“开发商”时,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
如果你问我“免费”且“开放来源”的risc-v架构应该可以在哪一个国家落地生根?我很确定应该就是中国。
从中国的产业发展史来看,虽然政府过去曾经投资于各种cpu,但中国从未开发出本土cpu。因此,很自然地,中国工程界也将顺势切入risc-v架构。对吧?
risc-v基金会
先别急着下定论。正如rick merritt在硅谷的报导,中国确实有很多“买家”对于risc-v核心感兴趣。但是,当我在上海试着寻找想利用risc-v指令集的“开发商”时,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
理论上,risc-v架构应该可以为中国工程师提供亟需的公平竞争环境。但现实情况是,中国和risc-v似乎并不兼容——至少目前还是如此。原因如下:
首先,大多数的中国芯片供应商已经在arm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并因此获益匪浅。如今想要摆脱与arm的关系并不容易。
这是因为arm架构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生态系统以及为android智能手机提供了首选处理核心,设计和开发android手机芯片的本地公司为什么还会想转向其他架构?
其次,risc-v也不是完全免费的核心。当然,risc-v架构提供免费的开放来源源指令集(isa)。但这并不表示如果一家中国公司可以从risc-v基金会取得大量的“免费核心”。
第三,开发cpu需要几种专业的设计专业知识。这些专业包括电子逻辑、编译程序和操作系统。中国设计师需要具备现代化、高质量通用计算机指令集的第一手经验。
第四,risc-v目标在于建立一个统一的社群。从许多社群计划来看,亚洲工程师通常往往更渴望从社群中“接受”而不是“贡献”。正如芯原科技(verisilicon)首席执行官戴伟民所说的,“中国工程师并不习惯‘上传’其想法。他们应该从这方面开始学习。”
第五,中国科技界善于制造“分裂”。一次又一次,当某一种标准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建立后,热切希望打造中国自有标准的中国公司,也会着手建立一种具有中国风味的变化版“标准”(小编:比如五花八门的安卓?)。尽管因此而“衍生”的中国标准很少获得其他地方的使用,但要让每个人都同意拥有统一基础的价值仍难以逾越中国科技界“例外主义”(exceptionalism)的鸿沟。
戴伟民举了一个例子。他说最近在中国有人在推动一个名为‘risc-f’的团体,当然这可不是‘risc-v’。他说自己忍不住开口问问:“你在开玩笑吗?”他说,有些中国人显然认为,如果是“开放且免费的”,那么他们当然可以自由地做任何想做的事情。但这又错了。
risc-v:ai和iot的汇流
在此背景下,一个名为“中国risc-v产业联盟”(crvic)的新产业组织于2018年9月正式激活,并于上个月举行了首次会议。以戴伟民为主导的这个产业组织目前大约有60家成员公司。戴伟民说,crvic的任务十分明确。“我们的重点是推动risc-v在中国的商用化。”
该产业联盟期望追踪和分享risc-v在中国的各种举措进展——包括推出商用risc-v产品、单位数量以及大学开始教授risc-v的课程等。戴伟民说:“我们也希望提供兼容于risc-v的服务。”
由于全球市场在物联网(iot)和人工智能(ai)的影响下持续分化,戴伟民看好risc-v架构于此关键时刻崛起的重要性。一方面,iot市场越来越零散。另一方面,ai需要异质系统。许多专家都认为,传统的计算架构越来越难以在各种特定领域ai应用中有效地处理数据。
戴伟民说:“我并不是说arm或x86正逐渐消失,而是将会与risc-v架构共存。”
但随着众多的iot变化增加,推广risc-v背后的想法是,较小的系统公司可以从新的处理核心中受益,而无需向arm支付严格的授权费用。同样地,戴伟民解释说,对于ai应用,硬件可以使用从gpu、dsp和fpga到ai硬件加速器等各种方法。
物联网设备的全球嵌入式cpu市场(来源:gartner)
中国不止一家产业联盟
除了9月诞生的crvic,位于北京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ict)上周在浙江乌镇召开世界互联网大会,并成立了“中国开放指令生态系统(risc-v)联盟”。
ict成立中国开放指令生态系统(risc-v)联盟
由于ict是crvic的成员之一,因此,新成立的这个联盟与crvic究竟有何不同目前仍不清楚。有鉴于ict与中国政府之间的关系密切,该组织似乎更专注于将risc-v用于国防、卫星和其他政府主导的相关应用,以及因应国家需求的客制risc-v架构。
与此同时,risc-v基金会宣布任命半导体产业资深人士方之熙(jesse zhixi fang)为risc-v基金会新成立的中国顾问委员会主席。方之熙可望成为美国risc-v基金会与中国顾问委员会之间的联络人。
中国自家的risc-v芯片?
虽然中国投入芯片开发不久,才刚刚在risc-v市场上崭露头角,但中国已经有几家知名公司在此领域崛起了。
包括杭州中天微系统(c-sky)、北京君正集成电路公司(ingenic semiconductor)、致象尔微电子(tangram technologies)、华米科技(huami)和芯来科技(nuclei system technology)。
中国risc-v联盟成员——部份名单(来源:verisilicon)
中天微系统已在今年被阿里巴巴(alibaba)收购了,最近并更名为“平头哥半导体”(honey badger),该公司将在打造阿里巴巴半导体集团上发挥重要作用。
平头哥半导体总部位于杭州,是一家致力于32位高性能和低功耗嵌入式cpu的ic设计公司。
总部位于北京的君正集成电路公司成立于2005年,采用mips32架构设计超低功耗、高性能的xburst cpu。
今年9月,小米支持的华米科技推出了黄山1号(huangshan no. 1)——号称全球首款支持ai的可穿戴设备芯片组。华米科技正是使用risc-v指令集开发这款芯片。
致象尔微电子专注于开发智能、高性能、低功耗和安全/隐私的iot芯片。该公司的产品采用异质多核心架构,在严苛的功率限制下为各种边缘计算应用实现高能效,包括高传真语音识别与指纹识别等应用。
芯来科技虽然是一家新创公司,但却是中国最积极投入risc-v的业者之一。据戴伟民介绍,该公司创办人,同时也是第一本risc-v中文书的作者——胡振波,开发了中国第一款开放来源的risc-v核心——hummingbird e203。此外,该公司还发布了用于iot应用的n200系列超低功耗risc-v核心ip。
技领半导体推出节能应用控制器
艾锐光电光芯片封装测试项目落户山东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 总投资7000万元
使用 Si 和 SiC 器件的电力电子教育工具箱
耐辐射FPGA助力解决航天器设计中的挑战
各种天线在GNSS/GPS/GLONASS北斗定位产品上的方案与应用
V在中国有大不相同的遭遇?
游戏手机成新宠?酷派/华为/360引领2017手机引领潮流
无线充电技术的未来前景及发展
Digi-Key将同时参加现场和线上2020慕尼黑上海电子展
以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动农业创新与转型的10家IT服务商
电动牙刷市场已按下高速档位
弹簧管压力表由哪些零部件组成,它是如何工作的
四款好用的Linux终端多路复用器综述
工业物联网网关助力热力供暖行业实现碳中和
千元品质的降噪效果成本竟然能这么低?
政策环境助推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再生资源回收总量逐年增长
RS出货Raspberry Pi相机模块
蓝牙耳机哪个品牌性价比高,国内性价比高的无线蓝牙耳机推荐
氢燃料电池和智能锂离子电池是欧洲绿色复苏的关键
智慧浴室的“大脑”——智能家居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