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曝光了一家伪AI明星公司,AI可能是泡沫?

昨日,《华尔街日报》曝光了一家印度伪ai明星公司engineer.ai。
这家总部设在美国洛杉矶和英国伦敦的公司,一直以来都声称:使用ai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移动app的自动化开发。
在2018年11月,engineer.ai对外宣布完成了295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亿元)的a轮融资,由lakestar和jungle ventures领投,soft bank的deep core参与。而这家base在伦敦和洛杉矶的初创公司,也成就了去年欧洲最大规模的一笔al轮投资。
jungle ventures官网的海外投资项目中,engineer.ai的描述为“通过人工辅助ai定制软件”。
去年,日本科技巨头软银集团(soft bank group corp.)推出了一支专用于人工智能的投资基金,预期资本为1080亿美元。这次投资也成为了软银deep core这笔ai专项基金,投资的第一个海外项目。
然而,获得软银和多家投资机构认可的engineer.ai被曝出:其所声称的大部分demo制作和软件生成,目前都是依靠印度以及其他地方的人工工程师来完成的。甚至,这家公司连一个像样的人工智能专家团队都没有,内部能称得上技术的东西,就是决策树了。
人工代替ai,竟挣了1个多亿
“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名为natasha的软件和人工智能,允许任何人像定披萨一样,定制一款app。”engineer.ai创始人sachin dev duggal去年在印度的一个采访中说道。
engineer.ai创始人sachin dev duggal在多伦多的一次技术会议上发言。
engineer.ai公开宣称,其“人工辅助ai”可以让所有人,通过点击其网站上的菜单,来创建移动应用程序。
engineer.ai的关键产品是它的builder工具,它针对的是那些想要为他们的业务创建应用程序或者电子商务网站,但却苦于没有技术或预算来支撑开发的人。duggal举了一个例子,一个拥有200名教练的法国滑雪学校的人,想要做一个连接不同系统的网站和应用程序,但却无法负担定制软件所需的500,000美元。
engineer.ai
但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几位熟悉公司运营的人员(包括现任和前任员工)爆料,engineer.ai并未使用人工智能来自动生成应用程序的代码。他们表示,该公司依靠印度和其他地方的人工工程师来完成大部分工作。
“公司两个月前才刚刚开始这款自动化开发程序的研发,距离真正完成至少还要一年。“
一些现任和前任员工表示,目前,包括某些定价和时间表计算是由传统软件而非ai生成的,而且大部分工作是由员工手动完成。
这些员工还向《华尔街日报》透露,这家公司并没有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公司内部实际上使用的技术是上世纪50年代就出现的技术——决策树……而这肯定不是ai。
内部用着决策树,而对外却宣称自己在构建深度学习ai自动化软件,并且卖的不亦乐乎。
面对《华尔街日报》的指控,engineer.ai也指出,自己曾经在其网站上发布的一份声明,该声明表示软件的“平均约60%”是机器完成,其余由人类生成。但是,当被再次问及其产品中到底哪个部分是如何用ai生产的时候,发言人以这些细节是核心技术专利为理由拒绝详细说明。
更让人震惊的是,除了没有核心技术说明,该公司甚至还没有像样的研发团队。
据内部人员透露,engineer.ai团队中并没有高级机器学习团队。当第一次被要求公开具有ai专业知识的高级员工时,该公司才给出了一个。
并且在随后的网站声明中,engineer.ai表示人工智能专家很难雇用,但最近已经招到了一些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研究者。在另一份声明中,该公司介绍了三名有一定数据科学和其他学科方面经验的团队成员,但没有详细说明。
然而,就算在这样的模式下,这家公司还是在2018年获得了231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6亿元)的收入,65%来自于印度。engineer.ai也表示,2019年将实现4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2亿元)的收入,并预计印度的贡献将达到3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5亿元)。
ai落地骨感,催生行业泡沫
今年3月份,风投公司mmc发布报告表示,在欧洲2830家被归为人工智能公司的初创企业中,只有1580家符合描述。即在欧洲有40%左右的创业公司,都是假ai公司。这个标签,指的是计算机系统能够执行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执行的任务。
报告中还指出,与其他科技公司相比,有着人工智能标签的初创公司吸引的资金要多15-50%。
这些所谓的ai,和engineer.ai一样,只存在于论文中、demo中、产品的介绍中。
为什么?因为落地太骨感了。
就算谷歌、facebook这样的ai重镇,也遭遇着这样的情况。
今年5月份,《纽约时报》报道称,谷歌能够自动打电话的ai,被称赞通过图灵测试的duplex,背后有真人在伪装。
使用duplex成功预订4次餐厅中,有3次源于duplex背后的人工。
google duplex 团队负责人 yaniv leviathan 和 项目工程主管 matan kalma 在餐厅吃饭,这顿饭就是 duplex 打电话为他们预订的。
而在之前,打电话ai duplex背后还有人类呼叫中心这件事,谷歌之前从未披露过。
甚至一直以来,谷歌展现的姿态,都是完全ai,完全自动化,完全不需要人类。
只是之前官方博客里,有云淡风轻提到过,机器能够自主完成大部分任务,并识别自己无法处理的情况,然后让人类来处理。
但现实呢?这项技术还很年轻、使用有限。目前谷歌仍在使用人工呼叫来帮助获取数据、训练ai。
有谷歌铁杆支持者认为,谷歌这样谨慎而不激进地引入duplex,是明智的。
但炫酷的demo和尴尬的现实对比下,无疑是一记耳光。
还有一些公司,遭遇落地骨感的过程中,也是方法频出。
比如美国的一家自动驾驶货运公司starsky robotics,核心目标和所有的无人驾驶公司一样,致力于让卡车自动驾驶。
2018年2月,这家公司将无人卡车开上了佛罗里达州的公路上,完成了一次长达7英里的无人驾驶。
成立3年以来,已经从y combinator、sam altman等投资方获取了2170万美元资金(约合人民币1.5亿)。单从投资方和融资额度上来看,也算是一个有潜力的公司。
但科技网站techcrunch报道称,这家成立3年多的公司,只有3辆无人卡车,普通卡车则有36辆。
有一半的员工,都在致力于运营有人类司机驱动的卡车运输服务,这项服务已经开展了近两年,为客户运送了2200多批货物。
为什么?
因为需要普通卡车业务的反哺,需要数据,更需要收入。
starsky的ceo斯特凡·塞尔茨-阿克斯马赫(stefan seltz-axmacher)说,这是公司长远发展的关键,他说:“如果没有人类司机驱动的卡车运输业务,starsky永远不会拥有一个可运营或者盈利的无人卡车业务。”
ai可能是泡沫,但别害怕泡沫破灭
现在,时间已是2019年,当我们谈论ai,一切都有了根本性的不同。
在竞争最激烈的领域,第一阶段的战争甚至已经结束,曾经灿若群星的一众ai新势力,现在层次分明,甚至有公司已无力参与下一阶段竞争。
还有行业与行业的边界,技术公司通过ai线下落地,场景企业也在加持ai攻坚技术,都说ai+,但新增红利归属谁,最大红利谁吃掉,胜负难分。
虽然目前ai发展存在泡沫,我们不应该害怕泡沫的破灭。因为,一个洗牌的时代已经来临,深度泛滥、伪ai创业的公司难有未来。一个新的时代也正在来临,落地为王,技术价值转换为商业价值的公司,一定是未来。
不久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任正非也表示,人工智能有可能是泡沫,但别害怕这个泡沫破灭。如果我们不是采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提升生产效率,我们公司就不可能实现低成本,不可能获得高利润,也不可能加大对未来的战略。

CKS32F4xx系列低功耗模式SLEEP模式
刹车电机的结构原理
哈佛研究世界第一个全软体机器人:宛如章鱼
中国移动正式发布了2020年至2021年分布式块存储产品集采招标公告
万元以下听个响?来试试这款3000元的Hi-Fi音箱吧!好声音之外,还有时尚的设计
又曝光了一家伪AI明星公司,AI可能是泡沫?
索尼电子推出新型号ES接收器满足各种自定义安装需求
GPS的数据更新率/刷新速度
实验室超声波清洗器的作用
Linus:内核移除对i486 CPU支持提上日程
LED彩灯PLC编程接线及梯形图
拼接屏能不能触屏操作?
调频立体声发射机和BA1404应用
欧洲主要运营商采用1400 MHz 基站天线
华为将在28日召开发布会,或将发布其最新折叠屏手机Mate X3?
射频芯片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市场份额正逐渐往大品牌集中,魅族需要提升出货量
信息娱乐系统中基于SAF775D芯片的音频解决方案
360度全景智能监控方案解析
随着安防技术的深入应用 公租房智能化已经成为了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