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两家造车企业的电池系统

最近在搜集一些信息,把处在风口浪尖的两家新造车企业的电池系统来谈一谈。这次是查到了相关的信息,仅供探讨,并不贬谪之意,望两家企业的相关人员莫激动。
1)wm pk nio 整车概述
这是典型的七座suv和5座suv之间的比拼,整车层面项目立项定义的300km,到现在好像有些低
备注:wm的新闻稿是450公里的续航,但是实际的数值做出来是330,我这里做个说明,如果感兴趣可以找工信部的公告系统去查。
1.1) 百公里耗电
这两台车都设计在1倍的补贴,不过李25%的线比较近了
以上这些供参考,不便于多说,wm走的路线,是经典的管理路线,都是交给供应商;nio走的路线是开发自己的动力总成,在下面的电池系统上也是一样的风格。
2)电池系统
两家的电芯,采用的是相似的化学体系,配置上有一些差异
一个是用50ah,成组2p6s,再两个模组并联,再16串
一个是150ah,成组1p96s,简单一些
由于实际测试1c导致,前者的可释放容量要小一些,这里涉及到一种信仰问题,电芯内实际膨胀怎么解决
成组效率
这两包都应该是水冷的,成组效率大概在70%以下
这里的下壳体的设计,我们可以理解为第一代型材的设计,强度比较大,而后来的明显在下壳体和水冷板的设计上要有优势一些。
备注:目前wm没说,可能根据这个重量,用了口琴管的设计
wm没说,这电池系统大概率都是给catl主导设计的(作者猜测,未必对)
如果2018年底,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的要求,标准模组的瓶颈就很明显了
电池管理系统,wm是完全交给catl开发的。nio比较有追求,找了联电做硬件设计,自己来做应用层软件。
小结:目前获知的信息如下,供各位读者参考,信息如有错误,请留言指出。这一波造车运动里面,动力系统最大的赢家无疑是catl^_^

浅谈Latch-up(二)
数智低碳时代,一起创芯向未来
媒体实测比亚迪宋DM-i油耗 百公里仅2.6L
元件极限功率损耗与分散详解
内容消费的膨胀时代下 VR/AR将迎来挑战与机遇
谈一谈两家造车企业的电池系统
揭露中国互联网的黑暗面,或许你不想知道,但它真实存在
紫外耐气候老化试验箱的维护说明
从实验室到试验场:罗德与施瓦茨携手奥迪进行C-V2X道路交通场景测试
一文知道专业功放的维修方法
科大讯飞再创佳绩 利润不到5亿却坐拥800多亿市值
红外传感器种类及功能
势均力敌的5G与WIFI6
看直播 | 11/8 ST工业控制及自动化机械解决方案介绍
AI产业将产生下一个盖茨和扎克伯格
热敏电阻应用与参数详解
LED芯片及封装设计与生产动态
中国IC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什么是WAP,什么是无线应用协议
反向器的输出连接到输入时实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