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消息,据ic insights报告显示,2019年度全球mcu销售额约为160亿美元,中国mcu销售额约72亿美元,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市场。2020年因疫情影响,该机构预估,全球mcu销售额今年萎缩幅度将达8%,跌幅高居各类ic器件之首,预计将在2021年才恢复增长。
不过,行业人士认为,疫情对海外市场销售影响较大,但国内市场表现仍很强劲。目前,国内汽车和工业用mcu的市场份额很低,可挖掘潜力很大,预计未来五年mcu在汽车、工业控制等领域的应用有较大提升。在新贸易形势下,国内汽车厂商积极需求mcu国产替代方案,引发本土厂商积极布局汽车市场,借助国内庞大的汽车市场,本土mcu企业有望进一步向全球巨头靠拢。
车规级mcu进口替代需求大
据了解,一辆汽车装备的所有半导体器件中,mcu大概占三成,每辆车平均用到70颗以上的mcu芯片。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提升,汽车用mcu有望超过300颗!从国内汽车的保有量来看,车规级mcu的需求量大。从发动机控制单元,到电动车窗、雨刷、电动座椅、空调、前后灯、风机、水泵等控制单元,从车身动力总成,到车身控制、信息娱乐、辅助驾驶,每一个功能的实现背后都需要一系列的芯片和电子元器件作为支撑,mcu在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mcu在实现车内各类应用场景的同时,还要对安全性有足够保证,这也是对车用mcu本身的功能、可靠性、工作温度等要求严苛的原因。
因此,行业人士指出,“国产mcu企业虽然不下100家,但真正能在工业控制、汽车电子这些领域实现有效国产替代的寥寥无几。国产mcu普遍聚集在能快速实现短期效益的消费领域,而品质要求非常高的耐用工业品和汽车应用领域对很多mcu厂商而言,仍存在很高的门槛。”
对于mcu在车上应用的门槛,一位arm资深人士向集微网表示,“车用mcu的高门槛,一方面是在汽车标准上体现,要符合aec-q100可靠性标准、符合iso26262标准的asil功能安全保证级别等标准细则方面。”
“另一方面则体现在生态系统建设方面。”该人士补充到,“包括ip、芯片设计、晶圆厂、封测厂等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完善程度。要把汽车标准要求的产品不良率做到1dppm(百万分之一的缺陷率)以下,这对芯片设计、制造、封测各环节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车规芯片的工艺技术难度远大于消费电子类芯片。”
相对而言,国外mcu厂商起步早,在生态系统建设方面比国内企业成熟。在全球mcu市场竞争格局高度集中背景下,前八大厂商占据了近9成市场份额,且均为国外厂商。特别是在汽车应用方面,国内mcu市场多由国外品牌垄断。
不过,随着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体量不断扩大,在多项政策推动和国外厂商不可预测的交货期作用下,mcu的国产替代需求进一步增大。据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0.6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长期趋势不变,粗略测算,国内每年有百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国产替代空间。
多位车企人士向集微网表示,“中美贸易关系的变化以及海外疫情控制不力下,外资品牌客户服务和交货日期不稳定等问题被放大,现在很多同行都在积极寻求国内替代方案。”
多家本土厂商布局车规级mcu
尽管机构预测全球mcu市场销量萎缩,但行业人士认为,“实际上国内mcu市场表现仍很强劲。一方面是国内在疫情控制做得很好,市场恢复较快;另一方面,随着中美贸易趋势变化之后,mcu迎来国产替代的良机,这两年国内mcu的出货量在快速增长;此外,我们发现国内厂商在汽车和工业用mcu的市场份额很低,这两个市场可挖掘潜力很大,预计未来五年mcu在汽车、工业控制等领域的应用有较大提升。”
强劲的国内市场需求为发展壮大中的国产mcu厂商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车规级mcu国产替代的巨大市场需求给国内厂商带来了无限想象空间,传统mcu厂商甚至部分车企,都积极布局车规级mcu,其中就包括兆易创新、芯旺微等mcu厂商和比亚迪等车企。
据了解,截至今年6月,兆易创新的mcu出货量超4亿颗,作为国内mcu龙头企业,兆易创新在积极推动mcu产品在车上应用。兆易创新相关人士向集微网透露,“我们在存储方面已经取得车规级认证,不少车企对我们mcu产品也感兴趣,所以接下来将借助成功的经验,推动mcu尽快实现在汽车上应用。兆易创新未来将会立项专门研发车规级mcu,以满足汽车级产品认证、车身控制系统以及辅助驾驶系统等方面的应用。”
除了通用mcu的龙头企业外,专注于工业级&汽车级mcu设计与开发的芯旺微近年来也在推动国产车用mcu发展。值得关注的是,芯旺微已实现车规级32位mcukf32a系列量产,该系列可应用到车载空调面板、bcm、汽车电动防夹门窗、汽车照明系统和汽车电机控制系统当中。近日,芯旺微已完成a轮融资,借助资本的力量推动研发更高性能的车规mcu,据芯旺微透露,下一代mcu其主频将达到180mhz,具有1m的flash和256k的ram。
面对mcu巨大的市场,比亚迪也参与其中,力图分一杯羹。一位接近比亚迪人士向集微网透露,“比亚迪第一款批量装车的车规级mcu芯片目前出货量已经有300万颗了。”
据悉,这款车规级mcu芯片在2017年就开始装车跑测试。该人士补充到,“前面两年装车量不大,一方面是在做验证,不断跑路测来提高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之前国外的mcu供货和服务比较稳定,主要采购他们产品。但全球贸易趋势变化之后,我们意识到危机,而且自己的mcu也做得比较好了,更多的用自己,同时我们开放对其他车企供货,所以量一下就起来了,到今年7月份,出货量应该突破300万颗了。”
尽管不少企业进入汽车市场,但当前国内车规级mcu与国际龙头厂商有不小差距,如何缩小差距并脱颖而出是国内mcu厂商面临的一大难题。在中科芯张键看来,“全球mcu产值基本上都是国外企业占据了高份额,尤其是车规级mcu方面,nxp目前处于全球领先的位置。从产值来看,国内mcu目前还处在中低端的水平,不过,我们国家对集成电路的支持以及新基建为本土mcu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我认为,本土企业抓住这个机遇,可以缩小和国外领先厂商的差距。其中,国内mcu客户对本土mcu产品的认可和支持是很重要的推力。”
目前来看,车规级mcu门槛仍较高,产业周期长且需要大规模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国内汽车mcu市场自主化率仍很低,即便在车规级mcu被捧为“香饽饽”的当下,国内很少能够打入车企且稳定供货的厂商。正如行业人士所言,国产mcu需要差异化创新以及搭建周边生态圈。国产车规mcu要真正实现突破,不仅要紧跟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更要与下游应用产业融合,完善生态系统建设。
原文标题:车企寻求进口替代方案,引发国内mcu厂商加速入局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半导体投资联盟】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Reference Design Ensures Dynam
创新南山2018“创业之星”大赛硕果盈枝实现三大历史性突破
贝尔金推出全新SOUNDFORM 真无线入耳式耳机 支持苹果 “Find my”功能
即将上市新机:iphone8、小米MIX2、华为mate10,谁才是你心中最美全面屏?
小米公司向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雷军给出天价奖金
多家本土厂商布局车规级MCU
微软CEO纳德拉获2023年度CEO殊荣,AI大模型引领新时代
用于测量测绘的高速连传数传电台模块RD400D
小米确定造车,或将由雷军亲自带队
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禹向群一行调研拓维信息
如何创建重叠的封装文件
安富利:聚焦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新技术、新生态
爱普特全国产RISC-V MCU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老年健康机器人推荐这款小康助手
华为一体式设计手机专利曝光,采用双打孔显示屏设计
空气能热泵安装方法图解
iOS11测试版今日首发,iOS11怎么样?iOS11可更新设备汇总,iOS11升级教程奉上先体验!iOS11公测版6月底见
扬尘监测设备的主要应用场所
2023工博会,正运动超高速PCIe实时运动控制卡应用预览(一)
航空航天 | 中国火箭掌握发射“新姿势”!长十一完成海射首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