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Ie如何推动Multi-Die系统一路“狂飙”?

本文转载自《techsugar》感谢《techsugar》对新思科技的关注   《道德经》里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其实芯片也是这样,要做大,先做小,这里的从小做起不仅是指器件建模、rtl描述或ip实现,还包括以真正的“芯粒”组合来搭建大芯片。
在当前先进工艺开发的大型soc中,根据主要功能划分出计算、存储、接口等不同模块,每个模块选择最合适的工艺制造完成后,再通过封装技术组合在一起,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选择。这种“硬核拼搭”的乐高积木式开发方法,可以有效化解集成度持续提高带来的风险,例如良率面积限制、开发成本过高等问题,因而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热点方向。
小芯片之间如何拼接,成为多晶片系统(multi-die system)设计方法学实现的关键。在多晶片系统出现的早期,由于技术新颖,都是各厂商自己摸索,采用自有技术实现不同小芯片之间的连接。但各家都是自研接口技术,不仅重复开发工作繁重,而且也难以真正发挥多晶片系统的效力,如果能够将芯粒的接口技术标准化,则不仅可以加速推广多晶片系统技术,减少重复开发工作量,也可以打破厂商界限,将不同供应商的芯粒组合在一起,从而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开发效率,最终围绕芯粒建立一个大型的生态系统。
正当其时的ucie
近年来,已有不同的行业组织提出了适用于多晶片系统的芯粒间(die-to-die)互连技术规格,而通用芯粒互连标准ucie(universal chiplet interconnect express)在2022年3月发布,作为较晚出现的技术标准,ucie不仅获得了半导体生态链上各主要厂商的支持,也是到目前为止,技术规范定义最完整的一个标准。
图片来源:新思科技
从ucie联盟公布的白皮书来看,ucie 1.0标准支持即插即用,在协议层支持pcie或cxl等成熟技术,也支持用户自定义的流式传输,兼具普适性与灵活性;在协议上,ucie定义了完整的芯粒间互连堆栈,确保了支持ucie技术的芯粒相互之间的互操作性,这是实现多裸片系统的前提条件;虽然是为芯粒技术定制,但ucie既支持封装内集成,也支持封装间互连,可用于数据中心等大型系统设备间的互连组装;对封装内互连,ucie既支持成本优先的普通封装,也支持能效或性能优先的立体封装。总而言之,得到了半导体及应用领域各环节核心厂商支持的ucie,具备了成为普适技术的基础。
不同封装ucie参数
ucie规范概述
ucie是一个三层协议。物理层负责电信号、时钟、链路协商、边带等,芯粒适配器(die-to-die adpater)层为提供链路状态管理和参数控制,它可选地通过循环冗余校验 (crc) 和重试机制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ucie接口通过这两层与标准互连协议层相连。
其中,物理层是最底层,这一层是封装介质的电气接口。它包括电气模拟前端afe、发射器、接收器以及边带信道,可实现两个裸片间的参数交换和协商。该层还具备逻辑phy,可实现链路初始化、训练和校准算法,以及通道的测试和修复功能。
芯粒适配器层负责链路管理功能以及协议仲裁和协商。它包括基于循环冗余校验 crc 和重试机制,以及可选的纠错功能。
协议层可支持对一个或多个 ucie 支持协议的实现。这些协议基于流控单元(flit),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pcie/cxl协议,也可以根据应用自定义流式传输协议。优化的协议层可为用户提供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延迟。
能否统一封装内互连技术?
芯粒间接口技术标准化,既可以为众厂商提供技术发展路线图做参考,又可以让不同厂商生产的符合标准的芯粒自由组合,打破良率尺寸限制,建立起基于先进封装技术的soc开发新生态。
在当前已有的协议中,ucie在协议完整性、支持厂商等方面都具有优势,也具备进一步的发展空间,例如支持更高的数据速率和3d封装等,只不过由于ucie技术相对较新,要成功推广,还需要产业链上核心厂商在ip、工具和制造等方面提供足够的支持。
例如,新思科技就已经推出了完整的ucie设计解决方案,包括phy、控制器和验证ip(vip):
phy:支持标准和高级封装选项,可采用先进的finfet工艺,获得高带宽、低功耗和低延迟的裸片间连接。 控制器ip:支持pcie、cxl和其它广泛应用的协议,用于延迟优化的片上网络(noc)间连接及流协议;例如与cxs接口和axi接口的桥接。 vip:支持全栈各层的待测设计(dut);包括带有/不带有pcie/cxl协议栈的测试平台接口、用于边带服务请求的应用编程接口(api),以及用于流量生成的api。协议检查和功能覆盖位于每个堆栈层和信令接口,实现了可扩展的架构和新思科技定义的互操作性测试套件。  
新思科技的解决方案不仅带来了稳健、可靠的芯粒间连接,并具有可测试性功能,可用于已知良好的裸片,和用于纠错的crc或奇偶校验。它将使芯片设计企业能够在芯粒间建立无缝互连,实现最低的延迟和最高的能效。
从ucie的命名来看,ucie联盟颇有将ucie技术发展成pcie或者usb的雄心,而历史经验表明,只要技术标准足够开放互利,再有成熟的产业链支撑,就有机会统一市场。
‍‍
原文标题:ucie如何推动multi-die系统一路“狂飙”?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新思科技】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WebGL城市地下管网三维可视化监控平台
小米CC系列三款新品在北京发布
NVIDIA发布高性能感知技术的最新项目
采用W77E58和AT45DB161B实现行驶记录仪的设计
中国联通首款5G手机代号U-MAGIC 手机新品发布会将于1月25日举行
UCIe如何推动Multi-Die系统一路“狂飙”?
三星公布第2/3代10nm制程量产时间 呛声台积电
未来手机摄像头将会向着更优化的拍照模式而发展
华为Mate 40 Pro+远没到停产的时候
电视知识问答(四)
离心泵的密封方式_离心泵的主要参数
元宇宙是个慢风口,想做一家慢下来反而更快更好的公司
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到底是什么
多种热管理材料组合使用,解决LED驱动电源散热问题
什么是MEMS陀螺仪?
STM32入门编程总结(时钟+GPIO)
物联网HMI与防火墙的安全协作
智能家居团体标准及NB-IoT智能物联解决方案解读
一图看懂荣耀智慧屏 比普通智能电视的好用在哪
高德红外黄立:已成功研制脑机接口,遥遥领先于马斯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