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好书
你即使从来没有学过物理,从来没学过数学也能看懂,但是有点太简单了,适合入门,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cmos内容,就要看这一期的内容了,因为只有了解完工艺流程(也就是二极管的制作流程)之后,才可以继续了解后面的内容。那我们这一期就了解一下这个cmos在foundry公司是怎么生产的(以非先进制程作为例子,先进制程的cmos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制作原理上都不一样)。
首先要知道foundry从供应商(硅片供应商)那里拿到的晶圆(也叫wafer,我们后面简称wafer)是一片一片的,半径为200mm(8寸厂)或者是300mm(12寸厂)的晶圆。如下图,其实就是类似于一个大饼,我们把它称作衬底。
但是呢,我们这么看不太方便,我们从下往上看,看截面图,也就是变成了下图这个样子。
下面我们就看看怎么出现我们上一期提到的cmos模型,由于实际的process需要几千个步骤,我在这里就拿最简单的8寸晶圆的主要步骤来聊。
制作well和反型层:
也就是通常说的阱,well是通过离子植入(ion implantation,后面简称imp)的方式进入到衬底上的,如果要制作nmos,需要植入p型well,如果制作pmos,需要植入n型well,为了方便大家了解,我们拿nmos来做例子。离子植入的机器通过将需要植入的p型元素打入到衬底中的特定深度,然后再在炉管中高温加热,让这些离子活化并且向周围扩散。这样就完成了well的制作。制作完成后是这个样子的。
在制作well之后,后面还有其他离子植入的步骤,目的就是控制沟道电流和阀值电压的大小,大家可以统一叫做反型层。如果是要做nmos,反型层植入的是p型离子,如果是要做pmos,反型层植入的是n型离子。植入之后是下面这个模型。
这里面有很多内容的,比如离子植入时的能量,角度,离子的浓度等等,那些不在这一期当中,而且我相信你了解那一些的话,肯定是圈内人,你肯定有方法了解到。
制作sio2:
后面就会制作二氧化硅(sio2,后面简称oxide),在cmos的制作流程中,制作oxide的方法有很多。在这里由的sio2是用在栅极下面的,它的厚度直接影响了阀值电压的大小和沟道电流的大小。所以大多数foundry在这一步都是选择质量最高,厚度控制最精确,均匀性最好的炉管氧化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在通氧气的炉管中,通过高温,让氧气和硅发生化学反应,生成sio2。这样就在si的表面生成了薄薄的一层sio2,如下面的图形。
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多具体的信息,比如需要具体多少度啊,需要多少浓度的氧气啊,需要高温多长时间啊等等,这些都不是我们现在考虑的,那些太具体了。
栅端poly的形成:
但是到这里还没结束,sio2只是相当于螺纹,真正的栅极(poly)还没有开始做呢。所以我们下一步就是在sio2上面铺一层多晶硅(多晶硅也是单一的硅元素组成,但是晶格排列方式不同。你千万不要问我为什么衬底用单晶硅,栅极用多晶硅,这个有一本书叫半导体物理,您可以了解下,尴尬~)。poly也是cmos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但是poly的成分是si,不能像生长sio2那样通过直接和si衬底直接反应生成。这就需要传说中的cvd(化学气相沉淀,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就是在真空中发生化学反应,将生成的物体沉淀到wafer上,在这个例子中,生成的物质就是多晶硅,然后沉淀到wafer上(这里要多说一句,poly是用cvd的方法在炉管中生成的,所以poly的生成不是用的纯正cvd的机台)。
但是这种方法形成的多晶硅会在整片wafer都沉淀下来,沉淀之后是这个样子。
poly和sio2的曝光:
到了上面这一步,其实已经形成我们想要的垂直结构了,最上面是poly,下面是sio2,再到下面是衬底。但是现在整片wafer都是这样,其实我们只需要一个特定位置是“水龙头”结构。于是就有了整个工艺流程中最最关键的一步—曝光。
我们先在wafer表面铺一层光刻胶,也叫光阻(很难解释光刻胶的概念是什么,我相信你看着看着就懂了)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然后再用定义好的掩膜版(掩膜版上已经定义好了电路图形)放在上面,最后用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被照射的地方光阻会变活化,由于被掩膜版挡住的地方没有被光源照到,所以这块光阻没有被活化。
由于被活化的光刻胶特别容易被特定化学液体洗掉,而没有被活化的光刻胶不能被洗掉,所以通过照射后,再用特定的液体洗掉已经活化的
胶,最后就变成了这个样子,在需要保留poly和sio2的地方留下光阻,在不需要保留的地方除去光阻。
poly和sio2的刻蚀:
这之后就是把那些多余的poly和sio2刻蚀掉,也就是除去掉,这个时候使用的是定向刻蚀。在刻蚀的分类中,有一种分法是定向刻蚀和非定向刻蚀,定向刻蚀就是指在某个特定方向进行刻蚀,而非定向刻蚀就是不定向的(一不小心又说多了,总之就是通过特定的酸碱,在某个特定的方向除去sio2)。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采取向下的定向刻蚀除去sio2,变成了这个样子。
最后再除去光阻,这个时候除去光阻的方法就不是上面提到的通过光的照射活化,而是通过其他方式,因为我们不需要在这个时候定义特定的大小,而是将光阻全部除掉。最后变成如下图所示。
这样我们就完成了保留特定位置poly个sio2的目的。
源端和漏端的形成:
最后我们再考虑一下源端和漏端是怎么形成的。大家还记得在上一期中我们聊过,源端和漏端都是离子植入相同类型的元素。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在需要植入n型的源/漏区域上用光阻开口。由于我们是只拿nmos做例子,所以上图中的所有部分都会开口,如下图
由于被光阻盖住的部份是不能被植入的(光阻挡着了嘛),所以只有在需要的nmos上才会植入n型元素。由于poly下面的衬底被poly和sio2挡住,所以也不会被植入,于是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到这里,一个简单的mos模型就制作出来了,理论上来讲,在source,drain,poly和衬底上加上电压,这个mos是可以工作的,但是我们总不能直接在source和drain拿个探针直接加上电压吧。这个时候就需要mos的布线,也就是在这个mos上面,连导线,让很多mos连在一起。我们就看看这个布线的过程。
制作via:
首先第一步就是在整个mos上盖一层sio2,如下图
当然这个sio2是通过cvd的方式产生的,因为这样速度会很快,很节省时间。下面的话还是铺光阻,曝光的那一套,结束之后是长这个样子。
然后再用刻蚀的方法在sio2上刻蚀出一个洞,如下图灰色的部分,这个洞的深度直接接触si表面。
最后再除去光阻,得到下面的样子。
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在这个洞里填导体,至于这个导体是什么?各家都不一样,大部分都是钨(tungsten)的合金,那怎么才能填好这个洞呢?用的是pvd(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物理气相沉淀)的方式,原理类似于下图。
使用高能量的电子或离子轰击靶材,被打碎的靶材,会以原子的形式降落到下面,就这样形成了下面的镀膜。我们平时看新闻中提到的靶材就是指这里的靶材。
填完洞之后,就长这个样子。
当然我们在填的时候,不可能控制镀膜的厚度正好等于洞的深度,所以会多余一些,这样就用到了cmp(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化学机械研磨)技术,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就是磨,将多余的部分都给磨掉。结果就是这个样子。
到了这里我们就完成了一层via的制作,当然,via制作主要是为了后面的金属层布线。
金属层制作:
在上面这个条件下,我们用pvd的方式再dep一层金属(metal)。这个金属主要是以铜为主的合金。
然后再经过曝光,刻蚀,得到我们想要的样子。然后不断的往上叠加,直到满足我们的需求。
我们在画layout时,会告诉你使用的工艺最多有多少层metal,多少层via,就是指它可以叠加多少层。
最终就得到这样的结构。最上面的pad就是这颗芯片的引脚,封装之后就成了我们能看到的管脚(当然我这是胡乱画的,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只是为了举例子)。
这就是一颗芯片制作的大概流程。这一期我们了解了半导体foundry中最重要的曝光,刻蚀,离子植入,炉管,cvd,pvd,cmp等等
聊天机器人小冰启示录:对话是人工智能的基础
英特尔宣布光数据通信实现重大突破 达50Gb/秒
简述伟创力电源模拟非隔离点负载转换器
长沙新一代半导体研究院正式揭牌 产业链项目投资基金联盟也一并成立
穿戴装置旺!无线通讯芯片吃补、德仪等受惠
这可能最简单的半导体工艺流程
开着极狐阿尔法T回家过年,我变成了这条Gai上最靓的仔
采用PIC16F877单片机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桁架机器人-减少工伤事故发生
探究新型银纳米点增强非晶硅薄膜的光吸收
广和通子公司获两项专利证书:涉及车载通信技术等
应变片与传感光纤应变测试对比
厦门-重庆物联网产业对接会举办,36家物联网企业参加
新的集成DAC如何提高效率并减少模拟量输出模块中的电路板空间
设计分析产品问题,学习HFSS仿真很重要!
荣耀V20魅海蓝高清图赏
【虹科】5分钟理解PTP延迟测量机制:E2E和P2P
这样讲解SD-WAN,你总该掌握这门技术了吧!
中国电信积极推动eSIM在泛智能终端以及物联网领域的应用
5G、AI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加速智慧城市的创新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