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即通过互动课堂、vr/ar课堂、全息课堂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沉浸式、强互动的学习环境。在张晓峰看来,我国智慧化技术发展普遍还不成熟,如全息技术、ar/vr等教学片源较弱,是智慧化教育的软肋。而且,如何教学、设计内容也很难,这要求老师既能够吃透知识的生成原理,也要了解人的成长认知规律。相较之下,教务、后勤、安全等标准化程度较高且更容易,智慧校园、智慧管理已基本能够实现。智慧教育的成本是制约应用场景推广的主要因素。
未来教育的主要形式将是开放性的虚拟学校+实体学校,学校将实现知识生成中心化的加强和知识传播渠道的去中心化,虚拟学校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和学校对接,这对不便于在校学习的人群是一个福音。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教育。人的教育包括人文历史、自然科学、体育教育三大方面,教育智慧化主要侧重自然科学部分,更多地体现其工具辅助价值,不能用教育的工具化替代教育的本质,这个属性必须坚持。自我觉醒是科技化手段代替不了的。
人工智能学习的速度有多快?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未来教育中心主任蒋里举了几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只用两年半的时间,著名的人形机器人atlas实现了从“笨蛋机器人”到“后空翻机器人”的蜕变:刚“出世”时,仅仅是完成开门这个动作,atlas就要耗费一个多小时,因为它要计算门把手在哪里;两年半后,它可以灵活地完成跳跃、转身、甚至360度后空翻的动作。第二个例子是,让机器人画出下面的画作,只需要训练7000次。
那人类该怎样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不要与机器人在它擅长的领域竞争,不要把学生当机器人训练,而是要学会人工智能思维。
何为人工智能思维(ai thinking)?第一,了解人工智能的运行方式。其内涵远远不止是学会写代码程序,而是指了解其背后的运行逻辑。第二,把自己和人工智能机器人区分开的能力。第三,与人工智能机器人协作的能力,因为人工智能就是工具。
掌握人工智能思维有什么作用?蒋里认为,人工智能思维最终指向的是创造性的脑力活动,这包括:创造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开放性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的机器能力能够达到完成重复性脑力劳动的要求,而未来的人工智能教育必将指向更高级的脑力活动。
教育和科技的融合会经历从概念、工具到思维的三个阶段。现在很多做ai教育的公司,是把ai技术用到k12教育中来提分,处于工具阶段。这也有助于优化教学内容和机制,有好过无。而且,教育与科技的融合也是渐进的,人的创造力需要合适的工具来支持,继而才可能成为习惯和思考模式,到达下一个思维阶段。
Cadence调试器助力提升调试性能效率
智慧交通的建设怎样利用好AI技术
Heliospectra宣布在加拿大建立新营业单位 将扩大园艺LED照明业务
京微齐力FPGA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方案
联通购买41.6万4G基站_联通意在制霸4G?
人工智能将是未来人们生活的关键
创建可靠FPGA设计的10大技巧
华为荣耀magic八曲面人工智能神机一出谁与争锋
易华录完成河南省首批数据资产评估企业试点工作
贴片电阻串联和并联的作用
SEW-MOVIFIT® FC应用程序解决方案“AMX1001”
光伏电池等效电路图
中控智慧科技指纹门锁CL300简介
内核转储是怎么设置的?
立洋光电I节能之光L13B路灯 点亮低碳新视界!
VERTU发布AI手机METAVERTU2,用户可以定制AI恋人
网络智能协同与控制怎样利用AI和5g改进
realme X2 Pro限时直降500元该机拥有90Hz刷新率支持50W超级闪充
集成段码LCD驱动低功耗系列MM32L0130
5G技术首进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