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李浩、尤立星团队和赋同量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合作,成功研制了基于小型液氦杜瓦(工作温度4.2k)、在1550nm波段系统探测效率超过70%的移动式超导单光子探测系统,为未来开展基于移动平台(机载、车载等)的高性能单光子探应用铺平了道路。相关研究成果以《在1550nm波段探测效率超过70%的移动式超导条带光子探测系统(mobile superconducting strip photon detection system with efficiency over 70% at a 1550 nm wavelength)》为题,发表在optics express上。
超导条带光子探测器(sspd:superconducting strip photon detector)作为高性能的单光子探测器,广泛地应用于量子信息和弱光探测等领域,有力地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然而sspd的综合探测性能显著地依赖于器件的工作温度,温度越低,系统探测效率越高。迄今为止,高效率的sspd系统通常需要使用gm制冷机(t≤2.5 k)、吸附式制冷机(t≤0.85 k)甚至更低温度的制冷机,这些系统的质量、体积、功耗等成为了限制sspd在机载等移动平台应用的关键原因。如果能在4.2k工作温度实现高效率sspd,便可以利用小型液氦杜瓦构建小型、低功耗、短时工作的超导单光子探测系统,为无人机、航空等移动平台应用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sspd的光响应性能与超导薄膜材料的无序度密切相关,利用高无序超导薄膜材料调控技术实现面电阻更高的超导薄膜材料,增强sspd的探测灵敏度是提升sspd工作温度的方法之一。在本项目中,研究人员利用了面电阻超过600ω的nbtin超导薄膜材料实现了4.2k工作温度近饱和探测效率的sspd。同时研发制造了sspd专用的小型液氦杜瓦,结合基于电池的低功耗电路模块,实现了探测效率超过70%的移动式单光子探测系统。
图:(左)液氦杜瓦的系统图;(右)移动式sspd系统探测效率和暗计数性能曲线
论文第一作者为上海微系统所副研究员张孝富,第二作者为上海微系统所博士研究生马若岩。通讯作者为上海微系统所张孝富、尤立星。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扬帆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364/oe.501552
t610与天玑700参数对比
5G时代对服务器的新要求有哪
苹果wwdc发布会2022时间 苹果wwdc发布会直播内容
如果碳原子变成二维结构会表现出怎样的能力?
倍思氮化镓充电器怎么样
上海微系统所成功研制移动式高效率超导单光子探测系统
一文了解随机存取和非随机存取的区别
关于锡膏的保存常识汇总与详解?
浅谈OriginOS全新的的桌面网格体系
利用继电器模块提升功能安全
为锂电池智造赋能,传感器在入壳设备中可以这样用~
支撑车联网应用发展的相关标准化需求和重点方向
如何画出美而高效的PCB板
电机换向应用的低功耗锁存器足够可靠吗?
碧桂园农业在无人化农场领域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就
探头式热继电器在控温及电机中的保护应用
苹果13发布会2021发布会时间
各种触发电路特点分析与新型的晶闸管两端采集过零信号电路设计(仿真效果图文分析)
医用手套不透水性测试仪的主要技术参数介绍
AI将越来越普及,盘点总结AI算法中的道德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