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硬件各有各的成功,但不成功的硬件往往都是相似的。总结了12种最不该做的硬件产品,基本上还真覆盖到了绝大多数产品。各位不妨一看,万一你想到了一个牛x 的创意,然后还碰巧符合了其中的几条呢。
1、nicheware
小而美的产品很符合文艺青年的调性,但即使做大了这个市场和用户都很有限。像 click and grow 这样的产品,小清新气质爆棚,但是真要面向消费者时,不讲出一个“roseonly”般的故事,肯定不太好卖。
2、easyware
太简单的产品没有技术门槛,你做起来容易,别人抄起来也不难。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蓝牙追踪器,技术门槛相对低,基本直接跨入了红海市场。而像 makerbot 这种有技术门槛又有专利的产品,才能获得充足的时间窗口。
3、sameware
没有创新的同质化产品怎么会脱颖而出呢?你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成本才有机会赶超。但万一人家有钱有势呢? 比如,高仿一款 jawbone、misfit 的产品,价格便宜几倍,但是也可能卖不过正品。
4、solutionware
技术导向的团队往往不从需求出发,出发点基本是“我能做啥”,先做出产品再挖掘需求。在找到需求前往往发展缓慢。比如,mit 的自组织机器人,技术惊艳,想象力爆棚,但在短期内应用场景有限;磁悬浮滑板hoverboard狂拽酷炫,但售价 1 万美元起,也只能卖给土豪做玩具了。
5、vaporware
虽然酷炫的产品吸睛,但造不出来的硬件都是浮云,最后往往还要赔上创始人的声望。上面提到的 hoverboard,最后也以创始人发表道歉视频而告终。这样的产品还有不少,比如永不充电的蓝牙追踪器、可以投影的手环,结局都不太好。
6、lameware
与那些 vaporware 类似,lameware 往往不能完全实现承诺的功能,不仅会遭到用户吐槽,还往往会伤透用户的心。最著名的案例可能就是智能手表kreyos了,跳票十个月,还基本砍掉了所有的亮点功能,估计用户再也不会相信创始人了。
7、failware
设计不达标的产品,即使成功做出来了,也不会有前景。比如,微软在 2002 年就推出了“平板”,既不轻薄,性能又不流畅,很自然地就被历史淘汰了。大公司会做错误的决策,小公司也同样会做这样失败的产品,且遭受的损失更致命。
8、localware
有时候,创业者会“坐井观天”,把自己的需求和喜好扩大成普适性的。初期很容易吸引一类用户,但很快就将触到天花板。比如日本人手机技术长期领先,但一直专注于本地化,因此出口一直不理想。一些硬件产品没有专利或者钻了专利的空子,未来也很难走向海外。这是加拉帕戈斯综合症(galapagos syndrome),是病,还是要治的。
9、boreware
用户用几次就烦了,这样的产品肯定没有前途。而如果你不能及时更新迭代,改善产品的缺陷,最终肯定要被用户抛弃。现在风头正劲的手环等可穿戴设备,功能单一,监测还不准确,不少都被用户抛弃了。
10、lossware
“成本价产品”虽然有可能扩大市场份额,但无异于杀鸡取卵。如果产品的价格约等于售价,那么后期肯定没有渠道愿意销售你的产品。
上面讲的这些还都是自己作死的。但即使避免了上述 10 种硬件思路 ,也可能遇到另两种意料不及的情况。
11、lateware
你的产品很棒,开辟了一个新市场,但很不幸唤醒了有钱有势的对手。当年提出一键启动应用的 pressy 在 360 智键、小米米键面前也无可奈何。如果不能保证按时出货,境况可能更慘。比如智能车锁 lockitron,虽然众筹了 220 万美元,最终因为跳票,给了对手机会,目前要面临激烈的竞争。
12、futureware
这应该是最冤的,产品很棒、很酷,可是太未来了,此时的用户还接受不了,就像 google glass 生不逢时一样。不过我始终相信这样的产品总会卷土重来。
华为P40 Pro日渐清晰 硬件方面相当的强悍
关于自动驾驶的人机交互变革与应对方式分析和介绍
一个月能节省几十块的节电器?小心交智商税
小型直流继电器的安装事项和维护保养方法
华为昇腾智能制造使能平台的相关实践
颠覆格局 盘点12种不成功的智能硬件
航驾会对无人机实行“三不管” 超过限制范围需持证上岗
三星Galaxy S20 LED保护壳曝光 背部为矩阵式模组且内藏三摄
日立投影机灯泡真伪鉴别方法
电线电缆品牌排行榜
疫情助力扫地机器人市场迎来拐点
MiniLED电视站稳家庭C位,集画质与智慧功能于一身
推荐GitHub上与嵌入式相关的高星开源项目
网关快速连接各种光伏设备,让生产更智能化!
西部数据推出高质量数据中心存储解决方案
采用熔盐法制备合成方法实现了BP的高产率
国内毫米波安防雷达应用篇——木牛WAYV雷达助力智慧安防
MVG 5G毫米波OTA测试的全新解决方案 首销告捷!
物联网网关是什么
TK3030B:三相交流标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