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Mini LED背光“收割期”已来?

mini led背光车载屏持续“上车”!
今年以来,mini led背光车载显示屏在继成功“上车”理想l7、林肯新一代航海家等车型后,近日其身影又正式出现在比亚迪旗下高端汽车品牌“仰望”里。
2021年开始,mini led背光就开始在车用市场引入,仅去年就有理想、蔚来、长城汽车、上汽、凯迪拉克、飞凡等汽车品牌都开始采用mini led车载显示屏,覆盖车内外应用。
即使在led产业链较为低迷的2022年,mini led背光车载显示也凭借着在亮度、对比、功耗、可曲面显示以及大型化等方面的诸多优势,并借势新能源汽车的东风,走出了一波独立的行情!
高工产研led研究所(ggii)调研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车用led市场规模超过了40亿美元。其中mini led背光车载显示屏出货量超过了12.5万片。
ggii预计,随着mini led背光成本的下降和车厂加速引入mini led背光车载显示屏,2025年车用mini led背光显示屏出货量将突破100万片大关。
而在2022年年底,隆利科技与德国博世集团签订30亿元mini led背光车载屏供货订单,无疑是给mini led车载屏产业链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如同“发令枪”般昭示着早期布局该赛道的企业,车用mini led背光的收割期已然来临。
0****1
mini led破局车载市场的关键
汽车诞生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但传统意义上的车用“屏幕”直至上世纪70年代末才出现,那时候的屏幕还只有简单的显示功能,无法实现交互。
直到2010年前后,以“屏幕+物理按键”的形式构成集成的中控系统,使得中控显示屏逐渐成为主流,并从豪车下沉到入门级车。
而特斯拉model s的出现,则真正的颠覆了车载显示。其在抛弃物理按键的同时,搭载了17寸液晶显示屏,开启了真正的车用显示大屏时代。
在近十年的发展中,车载显示屏幕呈现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两大趋势。
去年奔驰发布的奔驰纯电动车vision eqxx上,就搭载一块47.7英寸的一体式mini led背光车载屏;今年理想发布的l7上共搭载了5块屏幕,分别是覆盖前排双15.7英寸lcd中控屏和副驾驶屏,15.7英寸lcd后排娱乐屏、13.35英寸hud以及mini led安全驾驶交互屏。
在汽车智能化浪潮下,车载屏幕大屏化、多屏化的趋势并不难理解,因为从使用者的角度,相较于自动驾驶,车载显示的智能化更容易被感知。
只是为何mini led背光车载屏的出现为何能对当下看似已满足使用者需求的主流显示lcd车载屏造成如此大的冲击和危机感?
隆利科技认为,mini led技术能满足车载显示模组在寿命、产品抗震、耐高低温、安全性、节能等方面的高标准和要求。
深天马同样也指出,相较于常规led背光,mini led可以实现对单独光源的主动控制,通过减少led的点亮数量以降低屏幕的功耗与发热,能更好地助力新能源汽车超长续航,实现“里程无忧”。
综上所述,mini led背光显示在整体亮度、对比、功耗、曲面显示上皆优于传统侧背光显示器,同时相较oled又有更高的信赖度。
0****2
被寄予厚望的车用mini led
在绝对性能优势下,mini led背光车载显示被产业寄予厚望。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市场中,京东方、深天马、tcl华星、龙腾光电、华灿光电、聚飞光电、晶科电子、晶台股份、隆利科技、三安光电、乾照光电、聚灿光电等多家企业均有布局mini led背光车载显示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过程中,tcl华星、天马、京东方、友达、群创、lg、三星、惠科、信利等面板厂商也将mini led背光车载市场作为兵家必争之地。
对于传统led厂商而言,mini led背光车载显示更像是一种新兴应用领域,而面板厂商,大有将mini led背光车载显示当成传统lcd的迭代技术发展的势头。
其中,京东方、深天马、tcl华星三大国内面板巨头已在mini led背光车载显示应用方面暗自较劲多年。
京东方依托mini led新型显示技术打造符合用户需求的车载显示产品,当前已经导入国内外多个客户项目,预计于2024年开始批量进行量产。
在今年上半年,深天马的mini led车载技术方案已实现了对车载大客户的出货,另有客户新项目也会在今年陆续投产;在新产品上,深天马相继发布am mini led车载背光显示技术方案、集成mini led等多项技术的的dream车载显示屏,进一步深化mini led车载显示布局。
tcl华星ceo赵军日前接受采访透露,tcl华星在车载的产品和技术方面做了很多的创新和探索,包括更大的尺寸、更高的分辨率,还有显示与触控集成。此外,曲面、mini led等新的车载显示技术产品,也在进行开发和量化生产。
此外,台湾两大面板厂商群创与友达也没有落下这块“香饽饽”。
群创瞄准智慧车用驾驶舱市场,具备整合式座舱显示系统开发能力,通吃特斯拉、积架、bmw、福特、保时捷、通用(gm)及中国大陆一线车厂订单,车用营收占比以几近倍数的速度增长中,在此波车用热潮下受惠最大。
友达也以既有汽车原厂面板出货量全球前三大之姿,同步受惠,目前全球十大车厂中,至少七至八成是友达客户。
0****3
车规级认证、成本两大痛点亟待突破
mini led背光车载屏无论是从需求段来说,还是供应端来说,都已完全具备大规模导入的条件,但当下依旧只是小规模车型应用,深究其因,一是车规要求,二是成本。
**出于行驶安全、零部件使用寿命等考虑,mini led背光车载屏需要经过车规级认证,据高工led了解,这个认证周期一般需要1.5—2年。**这让汽车厂商在选择mini led技术时会更加谨慎。
另外,受基板、驱动ic和芯片等因素的制约,mini led背光车载屏价格比一般led背光显示器的要高1—3倍。
好在随着mini led产业链的逐渐发展成熟,成本问题正在快速解决中。
pcb作为mini led背光的第一大成本,在2022年以前,由于mini led对于pcb基板的性能要求较高,能够满足要求的产品基本都需要从国外或者中国台湾地区进口。
这也导致了pcb基板价格居高不下,这种高成本也延展到了mini背光和直显产品。
时间来到2022年,mini led所用pcb基板大量依赖进口的情况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高工led调研了解到,**目前mini led背光采用的pcb基板已经基本应用了国产。**而在pcb的成本中,材料占比相当高且降价空间非常小,这导致更大的降本可能需要技术的革新,比如说未来的玻璃基板。
在芯片方面,mini led芯片价格的快速下降在2022年已经成为现实,据高工led此前调研的数据显示,2022年mini led芯片价格跌幅超50%。
在传统tv领域,ggii认为20%是mini led一条的“生死线”,即在tv领域,mini led背光成本不能超过普通led背光的20%。
但在mini led背光车载应用方面,如果方案及性能具备足够大的竞争优势,那么市场能接受的成本上涨指数应当会明显高于tv领域。
无疑,当下国内厂商已完全具备mini led车载显示全产业链生产的能力,而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是协同产业共同降本增效,并方案差异化的竞争。


[图文]调频无线话筒
弹片微针模组可有效解决手机电池测试的难题
奥托立夫前排中置安全气囊让人受伤率下降80%
基于CAN总线的智能馈线终端的研究
零序电压继电器作电机缺相保护有哪些方法
车用Mini LED背光“收割期”已来?
新汉推出NISE 3140 系列垂直行业应用专用机
蓄电池的放电倍率_蓄电池的放电时率
如何将差分放大器模块化
华为智能云网2.0相比于1.0的升级点都有哪些?
英飞凌新推氮化镓开关管驱动芯片
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创造更安全的纳米材料吗?
熵智科技赋予机器人环境感知和“手眼协调”能力
压电陶瓷PZT动态操作以及它的使用注意事项
浅述行人航位推算的室内定位技术综述
2015 CES无人驾驶:群雄逐鹿,各显神通
智能家居谁最玩得转
欧司朗成功开发OLED大型透明光源原型
加速5G商业正循环,拥抱更繁荣的5.5G(5G-A)
基于图像传感器的CPLD视觉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