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电源发展的架构--分比式功率

近年电子及数据产业的发展及分布式供电系统的推广, dc-dc转换器的应用越来越广, 新的微处理器、记忆体、dsp及asic都趋向要求低电压、大电流供电。 面对新世代的电子器件和负载,电源业要面对重大的挑战, 产品除了能在低电压输出大电流外, 还要做到体积小、重量轻、动态反应快, 噪声小和价钱相宜。 这些需求促使业界重新审视现有技术和架构。
电源架构的发展 (cpa)
集中式电源,这是最基本的电源结构,简单、成本轻。它把从前端到dc-dc转换的功能集中在一个框架, 减少占用负载点的电路板空间, 避免串接作多次功率转换,效率较佳,也相对能容易处理散热及emi问题。 设计师也需要在i2r功耗与emi两方面平衡考虑,决定电源与负载的距离。虽然集中式电源在很多应用上运作良好,但对要求低电压、多个负载点的应用,不是很适合。
分布式架构 (dpa)
自80年代,电源模块面世后,分布式架构被广泛采用,成为最常用的架构。(砖式的电源模块齐备了dc-dc转换器的三项基本功能: 隔离、变压和稳压,工程师可以把电源模块置在系统电路板上,靠近负载供电。 分布式架构是由较粗糙的dc母线(一般为48v或300v)供电, 再由放置在系统电路板旁的dc-dc转换器转换成合适的电压为负载供电。这种布局可以改善系统的动态反应,避免整个系统在低电压操作所产生的问题。
分布式电源的成本一般较高,尤其是在负载数目多的情形下,需要占用较大的电路板空间。而且在每一个负载点都重复包括隔离、变压、稳压、emi滤波和输入保护等功能,模块的成本自然增大。
中转母线架构 (iba)
中转母线架构 (图1) 弥补了分布式电源架构的缺点。它把dc-dc转换器的隔离、变压及稳压功能分配到两个器件。 ibc (中转母线转换器) 具变压及隔离功能。nipol (非隔离负载点转换器) 则提供稳压功能。 ibc把半稳压的分布母线转为不稳压及隔离的中转母线电压(一般是12v), 供电给一连串的nipol。 nipol 靠近负载, 提供变压及稳压功能。iba 的理念是把母线电压降至一个稍稍高于负载点的电压, 再由较便宜的降压器(nipol)来完成余下的工作。降压器(nipol)经由电感器传输电压到负载,这电压相等于上开关和下开关共同端电压的平均值,等如上开关电压占空比与中转母线的乘积。
中转母线架构的问题是令ibc和nipol均能有效操作的条件是互相冲突的。 图2比较了多个把48v分布母线转为1v用的方法, 各分布母线的宽度代表了所带的电流。
第一个例子显示由48v直接用nipol转为1v,虽然电流和功耗都很少,但nipol的占空比只有2%。占空比太低,会引发高峰值电流,输入输出纹波太大,瞬态反应慢,噪声高及功率密度低等问题。
第二个例子,以ibc转换48v母线至12v中转电压,nipol的占空比是8%,改进不大。而ibc所带的电流比第一个例子高四倍。避免分布损耗,母线的截面面积需增大16倍,或缩短ibc与nipol的距离。
余下两个例子显示利用ibc转换48v至3v或2v。电压越低,占空比越高。但中转母线电流亦越大,分布损耗更多。由于母线电流高,在这两个例子中,ibc与nipol 要靠得很近。在2v的例子,nipol的占空比是50%, 很好, 但此时ibc要跟着nipol的尾巴走, 彼此靠近得如同整体是一个dc-dc转换器,说明将dc-dc转换器分开两个器件的甩的在iba是达不到的, 重复分布式架构的困局,不能发挥iba的优点。
iba的另一个问题是nipol的瞬变反应。nipol能否快速地按负载变化加大或减少电流呢? 它的根本难处是它把电感器放错了位置。
电感器内的电流变化率由加于电感器上的电压决定。在低电压应用时,当负载处于大电流状态, 它的电流变化率受输出电压所限。当输出电压越低,电流变化率越小, 需要更长的时间减低电流,即越难停止电感的惯性电流,复原的时间亦更长,需要在输出加上大电容。
在nipol前放置的大电容, 虽负责滤波及维持低阻抗, 但对负载旁路效果不大。 由于电感的位置不当,产生电流惯性,因此需要在输出加上大电容以保持稳定。
总的来说, iba架构内存在固有的互相抵触的效应,它的根本原因可追索到基本的奥姆定律,只能在某些范围内折冲使用。 但对另一些应用,以上提到的缺点便浮现出来了。
分比式功率架构 (fpatm)
分比式功率架构把dc-dc转换器的功能重新编排; 并以晶片封装的元件来实现。 它的主要元件是预稳压模块(prm)和电压转变模块(vtm)。prm只有稳压功能, vtm具变压和隔离功能,prm和vtm合起来,就能实现dc-dc转换器的功能。 prm可接受宽广的输入电压及把它转换为一个稳压的分比母线(vf)传送到vtm。 vtm作为负载点转换器,把分比母线升压或 降压,提供隔离电压给负载。负载变化由反馈电路传到prm,由prm 调控分比电压,实现稳压。
跟分布式架构或中转母线架构不一样, 在分比式架构, 稳压功能由prm提供, 可远离负载。vtm作为负载点的转换器, 它不需要提供稳压的功能, 可以无须靠近负载。 它只负责按k比值 “倍大电流” 或 “降低电压” (vout = vf k),vtm可在整个转换周期传送电流,它的占空比是百份之一百。fpa以分比母线传输功率,可以较随意的选择电压,无须如前所述的iba架构,因固有的冲突,中转电压只能选定在稍高于负载的电压,否则它的占空比将无法管理。
由于vtm负责在负载点变压,它的k比值最高可达到200,分比母线因此无须受负载电压限制,可设定在任何一点上,甚至可把分比母线设定跟电源电压相同。如图5, 负载电压是1v,分比母线可设定为48v,完全不受负载电压或prm与vtm的距离影响,不需在输送损耗与转换损耗中折冲取舍。重点是fpa把变压的部份放在负载点,克服了iba面对的难题,占空比可达100%。fpa的瞬变反应较iba理想。如前述,iba把电感器放在中转母线与负载之间,产生电流惯性。在fpa分比母线与负载之间没有电感器(图6),由于vtm不受电感惯性左右,可快速的反应负载变化。在分比母线的电容由于没有电感的阻隔,可对负载有效旁路,该电容相等于在负载加上1/k2倍电容值,这便无须在负载点加上大电容。图7清楚表示在fpa只需用上4uf的电容便可以取代iba中的10000uf电容。
fpa的控制架构
prm内的控制系统和辅助asics令prm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控制vtm的输出电压。
本地闭环(图8)是最简单的方法。prm感应它自己的输出电压,再调整及维持分比母线电压在一个常数。负载电压按vtm的输出阻抗的比例升降 (vf k-ioutrout)。 一个prm可同时连接多个vtm。
自适应闭环(图9)。由vtm把讯号传送给prm,让prm调整分比母线。以补偿vtm的输出阻抗。自适应闭环只需要在vtm与prm之间接上简单、非隔离的反馈电路,它的稳压精度便可达+/-1%。
遥感闭环(图10)把负载电压反馈到prm。这方法的稳压精度最高可达+/-0.2%,但可能需要隔离反馈环路。prm可连接多只vtm,其中一个vtm提供反馈讯号。
分比式功率架构,未来的电源架构
尽管iba对于低电压应用,它仍然是有效及成本低的方案,但由于iba有其固有的局限,在结构上互相冲突,它需要妥协折冲传输损耗与转换损耗,及牺牲瞬变反应。
反观fpa及vi晶片,没有了这些局限。vi晶片是非常灵活、高效的元件,它可以用在集中式、分布式和中转母线架构,工程师可即时提升系统的表现,大大缩小系统空间,改善瞬变、散热噪声等的问题。fpa及vi晶片,将是未来电源架构及元件的典范。

电感式Kplus传感器的功能及特点
源同步信号跨时钟域采集的两种方法
设计新知:笔记本电脑未来的机型设计与触控发展
MIUI新添短时降水预报功能,实用还是噱头?MIUI开发版上线2小时降水预报功能
还在苦苦等待OLED普及吗?苹果正致力开发Micro LED屏幕
未来电源发展的架构--分比式功率
当无人机遇上VR,这下真的要上天!
基于STC89C516RD与DS18B20实现冰箱温控器系统的设计
L波段功率放大器CGHV40050
笼型电动机正反转的控制线路(电路图)
苹果再次启动招募 因收购Turi后成立新机器学习部门
揭秘人工智能神经网络为何无法实现人类的推理或产生意识
三星Galaxy M系列的首款新机曝光
粮食水分测定仪怎么样,它有哪些优势
买充电宝主要看什么参数?性能最好的充电宝推荐
Velis Plus SA电热水器利用云智能实现了“用户+云端+终端”的智能互联
马斯克证实存在‘疯狂麦克斯’模式,特斯拉测试中的诸多新功能
华为麦芒7评测 青年Mate登顶颜值巅峰
实时噪声频谱仪系统软硬件设计方案及实现
无人机在智慧城市的设计和管理中的应用和重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