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战”一触即发,堪称X86史上第三次洗牌行动

这么多年来diy圈一直在谈“diy已死”甚至“pc已死”,原因是大家没什么动力升级新硬件了,消费者抱怨厂商推新品没诚意,性能挤牙膏,厂商那边又觉得委屈,市场不断下滑,研发新产品不要钱吗?
amd、intel“核战”开打,28核、32核桌面cpu驾临 在台北电脑展主题演讲中,英特尔出人意外地宣布了28核桌面处理器的存在,现场还演示了cinbench r15的测试,可以28个核心全速运行在5ghz频率了。这一举动震惊了全世界,要知道目前intel消费级处理器最多才18个核心,全核睿频频率才3.4ghz。
只过了一天,amd在6月6日的发布会上就宣布了宣布了第二代threadripper处理器,12nm lp工艺,zen+架构,同时核心数增加到了32核64线程,超越了英特尔前一天展示的28核56线程处理器,成为新的桌面处理器王者。
处理器核心数一下子增加到了28-32核,除了性能大幅提升之外,伴随而来的还有tdp功耗,amd的32核处理器tdp功耗达到了250w,intel的28核处理器则要300w tdp,cpu功耗一下子超越了当前的高端显卡,要知道nvidia家的gtx 1080 ti显卡tdp功耗也不过250w,现在cpu功耗比gpu tdp功耗还高,这让核弹狂魔如何是好?
玩笑归玩笑,amd、intel今年掀起的核战不只是带来几款高性能处理器这么简单,自从amd有了ryzen这把神兵利器之后,他们已经有机会改变处理器市场现在的颓势,intel不管愿意不愿意,都不可能在如过去十年那样把桌面处理器停留在4核上不管了,这场核战有可能改变未来处理器的发展,堪称x86史上第三次洗牌行动。
x86处理器第一次洗牌:pentium问世,群雄终结 熟悉pc发展史的玩家知道我们今天所说的pc是ibm在1980年代确立的标准,操作系统是微软提供的,先是dos,后是windows,处理器则是始于intel的8088,这也是wintel联盟的由来。
当年推x86处理器的不止intel一家,ibm为了保证供应,需要多家供应商,intel把x86处理器授权给了amd公司,这也是amd进军x86处理器的由来。大家不知道的是,除了这两家之外,还有不少第三方x86处理器,包括摩托罗拉,cyrix、国家半导体以及后来的via威盛等等,当年这些公司可以仿制intel的x86处理器,而且命名上也很英特尔产品相似,比如cyrix就推出过4x86、5x86、6x86等处理器,性能比intel产品好,价格更低,针脚又兼容,所以很受市场欢迎。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x86市场可以说百花齐放,amd、cyrix等公司的x86兼容处理器凭借更高的性能、更低的价格让intel苦不堪言,intel最终在1993年终结了x86这样的命名方式,推出了pentium奔腾处理器品牌。
采用了新的p5架构,频率可达66mhz,性能领先其他公司,拉开了其他厂商的差距。从此之后,x86市场上除了amd之外,其他公司就逐渐退出了,本来他们也不像amd、intel这样专注x86处理器,摩托、国家半导体等公司都是玩票性质,有其他业务养着,所以x86市场在奔腾品牌问世之后经历了第一次洗牌,主要剩下amd、intel两家正规军。
x86处理器第二次洗牌:core问世,amd被边缘化 奔腾问世之后的几年里,amd、intel双方一直咬的很紧,尽管份额上依然是intel最多,但是amd当年在技术上跟intel是互有胜负,各有所长,pentium ii、pentium iii时代amd还能凭借k5、k6、k6-2架构偶尔领先intel处理器。
2000年intel推出了pentium 4处理器,刚开始p4处理器受到了pc厂商及消费者的欢迎,不过amd后面推出了雷鸟核心的athlon处理器,性能优势逐渐显现出来,p4开始招架不住了,到了2003年amd的k8大锤处理器问世,首发64位架构,intel就失了下风了,再加上intel当年强推rambus内存,弃主流ddr内存不顾,p4这一代的下场大家也看到了。
不过amd的风光没持续多久,p4上intel虽然失利了,但是他们的反扑也非常快,intel迅速掉头推出了core架构,“扣肉”时代来临了,高性能低功耗的p6微架构帮助intel收复失地,而amd在k8之后的k10、推土机架构上接连不振,沉沦至今。
intel在core架构赢得胜利之后并没有停步不前,继而推出了tick-tock战略,每两年升级一次工艺,每两年升级一次架构,每年都有新一代处理器问世,从45nm的penryn(core架构第一代产品)一直持续到了14nm工艺的broadwell。
在这10年中amd就如p4时代的intel一样左支右绌,无力应对intel的进攻,推土机架构处理器失利之后,amd在2012年就事实上停止了新架构处理器产品,憋足了劲研发新一代的zen架构。
x86处理器第三次洗牌:超多核处理器时代到来 为什么我们会认为amd、intel今年争相推出28核、32核处理器如此重要,甚至可以说是x86史上第三次洗牌?实在是因为过去10年中桌面处理器没什么明显进步,如一潭死水,整个diy乃至pc行业都因此发展缓慢。
如今的半导体制程工艺逐渐逼近物理极限,10nm之后工艺升级越来越困难,指望大幅提升处理器频率已经不太可能,单核ipc性能已经没有多少空间可挖了,这几年大家都说intel升级挤牙膏,他们也是有苦衷的,但在多核上无动于衷就是intel的错了。
主流处理器停留在4核水平上已经有很多年了,英特尔一是缺少竞争动力,二是认为桌面应用对多核的支持不够好,根本用不到这么多核心。这个理论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实际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桌面应用对多核支持不够好是因为多年来桌面主流处理器就只有2核、4核,amd以及intel不提前把多核处理器普及到桌面市场,软件厂商怎么可能去主动优化应用,只有硬件先行了,软件优化才能跟进,而不是等着软件优化过关了,intel再推多核处理器。
这个道理在x64指令集上就上演过一次了,intel搞64位指令集比amd早得多,但是为什么最后被amd抢先了,就是因为intel认为桌面市场推64位没什么用,结果错失了良机。如今intel在超多核处理器上也是抱有这样的心态,好在这一次又被amd打醒了,ryzen开始在桌面普及8核16线程处理器,高端市场力推16核处理器,今年则是32核处理器。如今intel也开窍了,桌面市场也开始推超多核心的处理器了,尽管目前只是发烧级市场,但是主流市场后续还会有8核16线程处理器,未来再推10核、12核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正如x64位指令集遇到的那样,未来一两年内8核、10核甚至28核、32核可能都不会有太多桌面应用、游戏支持,但是有了硬件平台,系统及软件、游戏厂商才有可能去优化超多核处理器,才能真正应用推广开来,没有amd、intel先行一步,多核优化的时代就更没机会到来。

基于PLC的混料灌控制系统设计
加快5G网络的设施建设
传音控股“制造”“质造”“智造”三轮驱动实现创新升级
手持式VOC检测仪的特点介绍
新起点 小米开盘破发
“核战”一触即发,堪称X86史上第三次洗牌行动
4G+2.5G 高通S4芯片迎来智能终端新时代
华为的技术发展和时代背景简介
三款诺基亚新机现身认证,均支持双频Wi-Fi
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700亿元,是全国领先水平
蜂鸣器驱动电路图大全(五款蜂鸣器驱动电路原理图)
托管数据中心的灾难类型和解决措施
Linux平台设备框架驱动
受电动汽车市场影响,本田在中国裁员900人
“AI赋能 智引安防”——第七届中国·深圳智慧城市建设高峰论坛成功召开
电子变压器在新能源逆变器中有哪些应用呢?
Vishay发布超小尺寸具有业内最高亮度的LED
适用于Apple macOS的最佳防病毒软件
宁德时代:已发布钠离子电池,将于明年实现产业化
Ecler发布天花固定安装扬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