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视觉+汽车“遍地开花”

随着汽车智能互联化的快速推进,以人脸身份识别,疲劳检测预警等为代表的特定功能量产车落地加快。与此同时,由于上述功能技术涉及到ai视觉技术,更多的人工智能技术企业也在进入汽车市场。
4月25日,国内ai独角兽商汤科技发布首款智能汽车产品sensedrive dms驾驶员监控系统。该系统以原创领先的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技术,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和嵌入式芯片优化技术结合,实现对驾驶员疲劳驾驶、驾驶分心、危险动作等驾驶员状态的实时智能检测与提醒。
商汤科技sensedrive dms系统具备功能齐备的优势,只需要借助普通ir摄像头,配合一枚普通芯片及商汤的dms sdk就能达到人脸识别设备、眨眼检测眼镜、注意力检测设备、分心动作识别设备四合一的效果,轻松实现对驾驶员的全方位状态检测。
sensedrive dms系统使用高通820a soc上的arm cpu、arm a53等芯片即可实时运行,达到出色的效果,即使使用价格更低的车载芯片imx6,许多功能的运行速度也可达到实时。
而在2017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也发布了由apollo团队开发基于百度大脑的图像识别技术研发的疲劳驾驶监测系统。彼时,百度宣布apollo将与一汽合作推进疲劳驾驶监测项目的落地及量产。
驾驶疲劳是指驾驶员由于睡眠不足或长时间持续驾驶造成的反应能力下降,这种下降表现在驾驶员困倦、打瞌睡、驾驶操作失误或完全丧失驾驶能力。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对交通事故原因的调查研究发现85%的事故与驾驶员有关,车辆和环境因素只占15%。
1999年4月,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首先提出了把perclos作为预测机动车驾驶员驾驶疲劳的可行方法。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perclos方法已被公认为最有效的、车载的、实时的驾驶疲劳测评方法。
现有驾驶人疲劳状态的检测方法可大致分为基于驾驶人生理信号、基于驾驶人生理反应特征、基于驾驶人操作行为和基于车辆状态信息的检测方法。
其中基于驾驶人生理信号、生理反应特征的检测方案目前涉足企业最多,利用面部识别技术定位眼睛、鼻尖和嘴角位置,将眼睛、鼻尖和嘴角位置结合起来,再根据对眼球的追踪可以获得驾驶人注意力方向,并判断驾驶人的注意力是否分散。
而基于驾驶人操作行为和基于车辆状态信息的检测方法更多是传统汽车零部件厂商和oem厂商的强项。
比如,大众汽车的mke疲劳驾驶识别系统能够收集和监控驾驶者的驾驶动作和车辆行驶过程中的相关信息,通过分析来判断驾驶者的疲劳程度,检测到疲劳驾驶的情况后,仪表屏幕会显示“咖啡”标识,并会发出提示声音。
这个疲劳程度是取决于来自转向角传感器或电子助力转向系统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驾驶员疲劳探测系统会不断分析驾驶员的转向行为来确认其状态,计算出疲劳指数。
现代汽车研发的一套用于防止疲劳驾驶的系统是通过监控驾驶员心率和车辆行驶状态。例如,当驾驶者心率低于正常值或者车辆忽左忽右地前行时,系统就会判定为疲劳驾驶并发出警告。
奔驰在防止疲劳驾驶方面也有着自己的一套注意力警示系统。这套系统会首先采集驾驶员从刚开始开车的15-20分钟内的驾驶行为,并为其建档。
在行驶过程中,通过车辆上配备的一系列传感器,驾驶员的每一个指令都会被监控,有72项不同的数据会被持续不断地记录在车载电脑,包括行驶时间、转向角、车速、加速度、以及驾驶员在驾驶时候的各种举动。系统会对这些数据进行监控,然后与档案中的信息进行对比。
如果系统确定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状态,系统会激活警报,这套系统在车速60km/h时开始启动。目前该系统已经配备在c、cl、e、glk、s、gl、slk、sl级车型上。
目前,国内市场疲劳预警主要量产市场在商用车领域为主。而在乘用车市场,则渗透率相对较低。根据高工智能产业研究院(ggai)监测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底,目前在售乘用车型前装搭载疲劳预警功能的车型占比仅为11.75%,且大多集中在高端车型。
除此之外,基于人脸识别等视觉技术的身份认证,也正在成为更多网约车、分时租赁车队、新造车实力及自主品牌中高端车型的标配。
早在2016年,国内最大网约车平台滴滴就宣布将陆续上线‘分享行程’、‘紧急求助’、‘号码保护’、‘人像认证’等安全功能,确保对司机和乘客的实时安全监控与保护。在此之前,滴滴收购的uber中国上线的司机人脸识别登陆功能就是与国内人脸识别算法厂商face++(旷视科技)合作,使用后者开源算法实现功能。
按照2017年交通运输部和住建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未来“电子围栏”、人脸识别、车联网等功能将率先被应用到共享汽车。
随后,首汽集团旗下新能源共享汽车品牌gofun出行宣布已启用“人脸识别”技术对驾车用户身份进行验证,进一步提升平台监管力度,有效降低业内潜在的非注册人驾驶等安全隐患,而gofun出行也因此成为全国首个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共享汽车平台。
gofun使用的同样是face++研发的faceid互联网身份验证服务,通过人脸识别和证件识别等技术,提供从远程终端到云端对比的身份验证服务,来保障租车账户信息与驾驶人身份信息一致。
而在前装量产车方面,独立id身份账号,通过大数据为用户提供“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及体验,成为时下新造车实力和传统汽车智能互联升级的必备配置。
在国内量产车市场,荣威rx5首创用“一个超级id身份”登陆的概念,车主的每一次驾驶汽车、使用服务,都会在云端生产大量数据信息,同时联通具备独立id身份账号的alios斑马智能车机。
而刚刚发布的吉利gkui同样是给每一位吉利车主分配一个专属身份id,车主只要通过登录认证,便可获得g-store、g-钱包及导航、伴听、语音助理、e路通等第三方应用功能模块使用授权,系统将会记住车主的习惯、喜好。
独立id身份+人脸识别,在今年陆续发布的各大车企的概念车可见一斑,byton概念车提出了人脸识别进入系统,在车辆两侧的b柱上,分别嵌入了三颗脸部识别摄像头。长城汽车旗下wey全新概念电动suv正式命名“wey-x”。该车采用了全新的纯电动平台打造,并搭载智能互联技术、3d全息影像以及人脸识别等技术。
而奇瑞汽车最新旗舰suv瑞虎8则支持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认证代替之前的数字密码进行认证,东风风光与百度联手打造的首款智能轿跑型suv——风光ix5也搭载了后者的人脸识别功能。
去年底,斑马智行系统2.0进行了全面的更新,相较于斑马1.0版本,引入了人脸识别、ar技术(增强现实技术)、车内视频直播等。
彼时,百度apollo开放平台也重磅发布了全球首款人车ai交互系统——apollo小度车载系统。系统提供智能语音助手、人脸识别、疲劳监测、ar导航、hmi、车家互联、智能安全等多个ai核心能力。

盘点几款性价比非常不错的智能手机
米尔科技意法半导体ST ARM内核Cortex-M0 M3 M4内核芯片介绍
LSI宣布3.22亿收购SandForce SSD芯片方案商
科研级全项目土壤肥料养分检测仪测试土壤更加准确
讯维车载应急指挥系统助力打造现代化应急机动指挥平台!
AI视觉+汽车“遍地开花”
关于特斯拉的那些事这可能是离真相最近的一篇吧
微软暂缓LinkedIn上云项目,转向自建数据中心投资
极海APM32A407车规级MCU倒车雷达记录仪应用方案
CANopen协议在智嵌物联ZQWL采集控制终端产品中的应用
我国还有哪些模拟芯片核心技术需要去突破
世界首艘自动驾驶货船明年开测首次任务 能省下90%运营成本
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正当时 量身定制激发创新活力
芯动神州发布DAC2163LFP-500高速DAC芯片
电容器充电器的制作教程
详解计算机缓存Cache以及Cache Line
5G智慧医疗未来的发展会是怎样的
制造行业应该怎样从生成式AI这项新兴技术中获益呢?
工业相机编程模型和流程及SDK接口使用
在STM32平台上实现基于汽车音频总线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