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虽然intel第七代kaby lake处理器下个月初才会跟全新的200系芯片组主板一起发布,然而网上已有流出,另外由于目前的100系列芯片组主板只要刷新到最新的bios(前提下是主板厂家有提供)就能支持第七代cpu,所以即使没有新主板也能提前玩。intel i7-7700k 正式版散片一枚,用了闪光灯之后拍出来的cpu上盖直接过曝了,省了打码的功夫。
i7-7700k(左)默频4.2g,睿频4.4g,单核睿频4.5g,而i7-6700k(右)默频4.0g,睿频4.2g,7700k在频率上占有优势。外观对比上一代的i7-6700k,顶盖设计有变化,一眼就能辨别出来。
话说第七代kaby lake cpu跟第六代skylake相比只是改良版,从针脚和背面的电容对比看来两者差别不大。
pcb厚度完全一样,还是那么薄,呵呵哒。
测试平台简介
简单介绍过cpu的情况,下面交代一下这次的测试平台。正如前面所说,100系主板可以兼容第七代cpu,加上200系的主板目前实在找不到,所以要尝鲜只能用上一代的板子先玩玩。手上这块微星z170a gaming m7正好有新biso可以下载,所以顺理成章地成为本次使用的主板。
目前不少厂商都已经发布了支持下一代cpu的新bios,不过按照楼主的经验,bios发布后随时都有被撤的可能性,当年几大厂商支持z170芯片组非k超频的bios在发布后不久就全部下架了,楼主印象深刻啊。
微星z170a gaming m7定位中高端,主打超频和游戏,由于skylake构架cpu取消了fivr全集成式电压调节模块,cpu超频的供电责任需由主板承担,因此主板供电设计对超频性能有一定影响。z170a gaming m7供电部分比较堆料,13相数字供电设计,钛金电感和黑化电容也用上了,看着很养眼。
供电散热片用上了热管。
内存最高支持64g ddr4,频率最高可超频至3600mhz。此外,微星从100系主板开始加入了ddr4 boost技术,内存插槽与cpu底座之间的涂装区域据介绍说是内存与cpu之间专用的独立内存传输线路,通过独立传输线路避开其它组件的电磁干扰,提高稳定性。
三条pci-e 3.0 x16插槽,支持双卡sli和三卡交火,前面两条pci-e 3.0 x16插槽带有pci-e插槽装甲,可增加插槽对显卡的支撑能力。另外的四条pci-e 3.0 x1插槽末端采用开口设计,可以插入超过x1长度的设备。此外主板还提供了两个支持2280、2260、2242三种规格的m.2接口,支持pci-e 3.0 x4和sata 6gb/s两种规格,可组raid 0,而且支持nvme pci-e m.2转接u.2接口转接器。
主板左下角有侦错led灯,自检时可诊断系统状况,进入系统后会实时显示cpu的温度。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没刷新bios之前就装新u,机器是过不了自检的,所以手上还得有块旧u,不过微星这款主板只要将新bios放u盘然后按主板上的flashb键就可以盲刷bios, cpu和内存显卡都不需要,只连电源线就ok。旁边的“低速模式”开关打开后将降低cpu核心电压,此功能有助于略过读取windows系统时的负载量,使得超频更容易成功。
主板自带power和reset开关,适合裸机折腾。
后置i/o接口加入金属屏蔽罩设计,比较有意思的是cmos清除按钮,超频失败可以直接重置,比跳线方便,而且可以免开机箱,此外,提供usb 3.1 gen2 type-a和usb 3.1 gen2 type-c接口提供2倍于usb 3.1 gen1的传输速度。
内存使用金士顿hyperx fury 32g ddr4 2400套装,由两条16g单条内存组成,黑色pcb+黑色散热片,马甲比较矮,与大型风冷散热器的兼容性还算ok。hyperx fury内存属于自动超频系列,默认频率是2400hz直接就跑这个频率,不用开xmp。
散热片使用非对称设计,广告上介绍说散热片上的缺口可以提高机箱内的空气流动性,有点玄学的感觉。
如果只插两条内存,需要优先插在dimm2和dimm4上面。
测试显卡是xfx rx 480 4g 深红版,跟xfx的 rx 480 4g黑狼进化版相比也就风扇换成了带灯的版本,其它地方包括频率等等都是完全一样的。
侧面xfx logo带灯,三根8mm热管,单8pin供电设计。
全金属背板,显卡整流罩略长于显卡pcb和背板。
dp*3+hdmi+dvi输出,比公版rx 480多了一个dvi。
与黑狼进化版同样是免工具拆装风扇设计,方便清洁散热片,风扇使用接触式弹片代替传统的电源线插头,拆装都简单。原配风扇是红光的,另外还有蓝光和白光的风扇可选,可以根据装机风格去配色。
7700k加上rx 480这个平台用650w电源已经绰绰有余,xfx xtr 650全模组电源使用llc+同步整流+dc-dc方案,总功率650w,+12v单路输出设计,功率648w,通过80plus金牌认证。
模组线接口一侧有低负载风扇停转开关,这个配置如果只是上上网的话风扇根本不会转。
13.5cm fdb轴承风扇,还算比较静音。
电源自带的模组线是黑色的扁平线,比较硬,一般用用问题不大,但要走线好看的话还是镀银线比较理想,而xfx自己搞了一套element ti纯铜镀银模组线,可以兼容自家的电源,也可以兼容海韵的电源。
+12v使用16awg线材,相比常见的18awg线材要粗点,耐电流量和承受功率更高,当然成本也更高。
电源线还附送了手拿包和扎带。
这次计划测试7700k与6700k的温度对比,散热器用的是酷冷masterliquid pro 240(冰神2)一体水冷散热器。
由于使用了双腔体设计,精密组件置于冷水层,单向流通,没有热水的影响,所以外观跟以前的一体水冷头有点不同,个头比较高。
纯铜底座,铣底工艺处理。
方形冷排设计增加了散热片和热水通道的接触面,外观感觉上也比以前的好看。
标配的风扇是masterfan pro 120 ab,风扇上有三档可调,其中p档转速约500-2500rpm、q档转速约500-2000rpm、s档转速约500-1500rpm。
螺丝零件有专门的收纳盒,虽然盒子的质地不咋样,但总比塑料袋强点。
介绍完测试平台就装好开工了,裸机开放式环境,室温20℃,显示器是dell u2311h,分辨率1920*1080。
开机一次点亮,但因为换了新u需要进去bios重置一下,这些就不在话下了。
测试一:7700k默频
验明正身,cpu后面不带es字样,正式版无疑。
默频下先跑一次cpu-z自带的benchmark,对比参考6700k,多线程性能提升11%,这与频率的提升成正比。
国际象棋测试。
super pi 1m跑三次,取最好成绩,下面的测试也一样。
cinebench r15分别测试了opengl性能和cpu性能。这些测试在下面都会加入超频后的成绩以及与6700k作为对比。
masterliquid pro 240一体水,泵的转速约6600rpm,风扇转速在bios中控制在约1000rpm这个几乎没有声音的转速,7700k空载,核心温度约25℃。
单跑fpu十分钟,核心温度稳定在70℃左右,风扇转速人为锁定在1000rpm,泵和风扇都安静。
下面跑显卡,xfx rx 480 4g 深红版默认核心频率1338mhz,频率高于公版的1266mhz,显存等效7000mhz。amd显卡驱动是最新的深红16.12.1
3dmark详细跑分见下图。警告的地方是“不认处理器”,这个无需理会,不影响本次测试的有效性。
vrmark是新上线的vr测试程序,跑分7052分,评级为非常好。
手上只有《古墓丽影:崛起》这一款自带benchmark的游戏,所以就简单测一下了,设置1080p分辨率,开dx12,关闭抗锯齿,预设高画质。
三个场景整体平均帧数约93帧,后面会加入和6700k作对比。
内存方面,两条16g组成32g双通道,内存默认频率2400mhz,时序15-15-15-35,无需设置xmp即运行在这个频率下。
内存带宽和缓存速度测试,后面会加入cpu超频后的成绩对比。
测试二:7700k超频5g
参考了外媒的评测,据说7700k普遍体质都不错,加上对这款主板的超频性能比较有信心,所以这次超频直接就从5g起步。微星z170a gaming m7使用第五代图形化bios,可以使用鼠标操作,从bios里面可以看到cpu的默认电压约1.192v,这里直接将电压调至1.3v。
保存退出之前bios会列出本次修改的地方,确认无误保存重启电脑就马上生效。
1.3v超频5g成功点亮,跑cpu-z自带的benchmark测试比默频有较大提升。
国际象棋跑分,超频后相比默频,单线程和8线程分别提高了15.5%和13%。
super pi 1m测试,超频后只要7.35秒。
cinebench r15 cpu测试,比默频提高了12%
1.3v跑5g前面的测试都通过了,然而单拷fpu的时候出现了蓝屏,最后逐步提升电压到1.35v算是稳下来,这里将风扇的转速也提升到约1500rpm,但拷机的核心温度依然接近85℃,由此可见超频后的7700k依然需要给力的散热。
超频到5g后的7700k再跑3dmark和vrmark,总体分数提升并不多,当然物理得分是有提升的。
超频后的内存读写速度变化不大,但缓存读写速度特别是l1和l2有比较可观的提升。
测试三:7700k pk 6700k
最后的重头戏送上7700k pk 6700k,两代王者的巅峰对决。6700k默频的cpu-z跑分与预设的参考数值接近。
国际象棋跑分,默频下的7700k在单线程和8线程下分别领先6700k 7%和9.3%,与频率提升的幅度基本吻合。
而super pi 1m测试,7700k快了将近1秒。
cinebench r15 cpu测试,7700k比6700k快9.9%
再对比温度,这次6700k上演了逆转,同样的风扇转速,6700k空载核心温度只有20℃左右,比7700k略低2-3℃。
满载的温度差距进一步拉开,6700k比7700k低了约10℃
最后是《古墓丽影:崛起》测试对比,两者成绩伯仲之间,由此看来这款游戏对cpu性能并不敏感。
装机环节
经过上面的测试,7700k的大体水平基本已经清楚,而电脑最终还是以用为本,所以装机才是最终的归宿,机箱是普力魔p66e,外铝内钢,左右两侧板使用钢化玻璃,电源位置使用隐藏式设计。
前面板完全密封但可以拿下,气流由机箱左右两侧进入内部,前面最多可以安装两个140mm风扇。
机箱背面有专门的藏线槽,多余的线材收纳起来,背部走线就清爽多了。
后部可以安装120风扇或冷排。
最终形态。
机箱顶部预装了10色变换led灯,颜色与前面板指示灯、电源罩logo灯联动,可以用顶部的开关控制,按一下就换一种颜色,长按5秒关灯。
总结
总结部分首先要说明的是,温度对比测试以及超频测试涉及到cpu体质的问题,另外由于skylake构架cpu(kaby lake也一样)取消了fivr全集成式电压调节模块,因此主板的供电设计对cpu的超频性能会有较大影响,而微星z170a gaming m7主板较为堆料的供电用料设计在超频方面会有一定加成,所以必须说明的就是这次的测试结果仅对手上的测试品负责,数据仅供参考。
从测试结果看来,如果排除频率上的差别,7700k对比6700k在性能方面的提升的确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而且更高的默频也有可能是导致了7700k温度高于6700k的原因。不过就超频性能而言,7700k可以用较低的电压轻松超到5g这个还是有点意思的,但如果日常用不折腾的话,7700k并没有什么压倒性的优势。
目前由于7700k的最终售价还没公布,所以现在谈论是否值得买的话还言之过早,不过从目前能掌握到的200系列主板的信息而言,intel又一次挤牙膏是几乎可以肯定了,但如果新一代产品价格与上一代差别不大的话,买新不买旧的原则依然是能说得过去,而现在的话,坐等新品正式发布即可,也许低端的奔腾或者i3系列会带来一点惊喜。
MBL研究团队采用深度学习大大减少图像分析时间
聚焦AI终端市场——埃瓦科技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以初心,常探索——国产化Chiplet探索之路,永不停歇!
导体电阻夹具对导体长度要求
交流接触器经常烧的原因分析
i7-7700K正式版实测 对比6700K并没有什么压倒性的优势
碳化硅在光伏领域的应用优势
解析单片机与CPU的区别
LED灯泡发光量达450流明
教你如何让电动车永葆青春?
RDA6216功率放大器模块的基本特性、原理及应用
IOTE 2022 | 用丰富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赋能物联网产业加速升级
诺基亚两款原生云软件应用,助力更好的为客户服务
嵌入式系统下的物联网有什么增强的功能
高镍三元电池具有哪些优势?国内电池行业布局将发生怎样的改变?
华为nova6渲染图曝光 首次采用前置双摄像头挖孔屏设计
如何使用atmeg328IC构建Arduino
日本地震重创半导体产业链
分析RF连接器发生的巨大变革和发展
多晶硅价格变动混乱 三部委将出来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