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产业投资旺盛,何时成为市场主流?

oled是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的简称,中文名为有机发光显示,是继crt(cathode-ray tube,阴极射线管)、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之后的新一代显示技术。oled是以无机半导体发光二极管为设计原型,以有机材料为发光材料,以电流驱动控制发光亮度的,具有超薄层状结构和柔性可弯曲的特点。
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具有以下独特特点:
(1)器件结构为全固态机构,无真空,液体物质,抗震性好,可以适应巨大的加速度,振动等恶劣环境;
(2)厚度很薄,厚度可以小于1mm,为液晶的1/3;
(3)主动发光,相比于被动发光的液晶显示,几乎没有视角限制,视角一般可达到170度;
(4)响应时间短,属于微秒级的;
(5)所需材料很少,制作上工序较简单,成本大幅降低;
(6)能耗非常低,低电压直流驱动,10v以下,用电池就能点亮。高亮度,可达300明流以上;
一、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加快布局,oled产业投资旺盛
1、日本:产业整合,合力发展oled
2011年8月31日,日本东芝、日立和索尼三家企业合并中小型液晶面板业务,这次合并得到了日本政府的积极支持,政府和民间共同出资的基金——产业革新机构将出资2000亿日元,拥有新公司70%的股权。2011年12月,索尼以9.4亿美元的价格将液晶显示器面板合资企业的50%股份出售给三星。 2012年3月,鸿海收购夏普约11%的股份,并拟投资约8亿美金获取夏普十代线46.5%的股权。
其实,一系列产业整合事件背后更多凸显的是日本在lcd产业领域的集体衰退,2011年夏普、松下、索尼、东芝等日本lcd企业集体出现巨额亏损,导致企业债务上升,经营困难,市场竞争力下滑。在这种背景的产业整合,更多是降低成本、抱团取暖的举动。
2、韩国:规模领先,产业化速度加快
目前,韩国在oled产业化方面走在了全球的前列,三星和lgd的oled面板产能占据了全球90%以上的份额。2011年5月31日,三星smd在韩国投资21亿美元建设的5.5代oled面板生产线已提前两个月进入量产;2012年,第二条5.5代线和第一条8代线投入建设,预计2013年将实现量产。同样,lgd在oled领域的投入也持续加快,2010年lg投资2500亿韩元扩增oled生产线产能,将其一条4.5代oled面板生产线产能提升了50%;2011年,lg启动了8代oled生产线规划,预计也将2013年实现量产。韩国在oled领域的不断投资,体现了国家在发展oled产业方面的决心。
3、中国***:进程较慢,正加紧布局
面对日、韩针对oled产业的积极投资,***oled产业化进程要稍慢一些。但一些液晶面板厂商如友达、奇美电等企业,利用自身在液晶技术领域的优势,也都在加紧对oled的布局。
图:***oled企业动态
4、中国:进入oled产业投资旺盛期
目前国内量产的oled产品均以pmoled面板及模组为主,在amoled领域,目前国内尚未形成有效的产能,但投资比较旺盛,预计未来2-3年会迎来量产化的高峰。
二、受制于产能、技术和成本等因素,oled成为主流仍需时日
1、产能释放速度较慢,2012年全球oled面板市场增速出现下滑
2012年,全球oled面板出货量同比增长8.5%,达到了19500.0万片;销售额达到55.6亿美元,同比增长25.0%。增长率的下滑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2011年oled产能的快速增加提高了去年规模基数,另一方面是由于2012年虽然三星smd、lgd开始实行扩产或新建计划,但没有形成规模的释放。但从市场终端应用市场来看,oled面板仍然是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
2、大尺寸oled面板技术尚未成熟,导致目前产品主要局限在小尺寸领域
目前,amoled面板主要采用ltps和oxide两种技术,其中小尺寸的oled面板主要采用ltps技术,可以实现高分辨率。目前,ltps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全球已经量产的生产线也基本集中在5.5代线以下,以切割小尺寸oled面板为主。但是在未来的大尺寸oled面板产品上,再采用ltps技术存在一定的难度,一定要用氧化物tft或其他可以采用在低温下、大面积沉积薄膜技术而制造的tft。但从目前来看,在技术上由于良率迟迟无法提升,三星与lgd已先后宣告,将55寸oled电视的量产时间延后,而原定于今年启动的amoled八代线生产计划,亦将暂缓执行。因此,大尺寸oled面板技术的不成熟,也影响了oled面板的大范围应用。
3、oled面板成本仍然较高,也成为市场发展的阻力之一
由于一些量产技术的壁垒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导致量产化的oled产品良率过低,小尺寸oled面板的平均良品率大约是60%左右,而大尺寸的平均良品率仅为20%左右,从而导致了oled面板的单价过高,影响了其对lcd面板的取代速度。以手机为例,oled屏幕比lcd屏幕的价格高约30%左右;以液晶电视为例,oled屏的电视比普通的液晶电视价格要高出1倍左右。因此,成本的问题,也导致oled面板短时间内难以成为市场主流,对于小尺寸oled显示面板来说,成为主流大概需3-5年左右的时间;而对于大尺寸而言,时间可能会更长,至少5年以上。
三、中国应加紧技术研发和产业布局,抢占下一轮显示产业竞争制高点
1、重点鼓励基础研发和成果的产业化转移
中国应充分鼓励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集聚政产学研等各种社会资源,统一行动,解决我国oled产业的关键产品和工艺技术瓶颈,建立完全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体系,提升我国oled产业的全球技术竞争力。鼓励的方向可以包括以下几点:1)鼓励产业核心技术、关键原材料、元器件以及设备的研发;2)鼓励技术成果转让,以政府投资、担保借贷、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等方式为企业的技术转化提供便利;3)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人才培养和引进,学习和借鉴日韩及***的先进经验和发展模式,实现我国oled产业的快速发展。
图:2008-2012年全球oled面板出货量及增长率
2、建立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资金支撑体系
政府可以在行政体制允许的范围内,采用各种可能的方式支持产业的发展,具体如:1)减息贷款。政府通过政策性银行等为企业提供减息贷款,或为中长期资金提供担保;2)税收优惠。在产业发展初期,积极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从税收角度给予优惠,包括减免所得税、增值税、关键设备和原材料进口关税等;3)政府亦可以直接投资方式支持产业发展,以体现国家意志。主要包括政府直接补贴、直接资本金投入以及设计投资基金;4)吸引外资,通过减免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吸引外商投资;5)提供宽松的融资环境和多元化的融资工具,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oled产业。
3、注重产业链配套与协作,共同提高市场竞争力
oled产业涉及原材料、设备、器件、面板及终端电子产品等多个产业链。对于国内刚起步的企业而言,必须加强与上游原料供应商、下游产品应用客户的通力合作,甚至可不妨采取相互参股,达成策略联盟关系,形成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与上下游厂商结成策略联盟,实现某些设备、技术、人员等关键资源的共享互用,既提高成本的经济性与资源的利用率,又可加快产品从研发设计至生产销售的顺利转化。通过产业链配套与协作等策略联盟关系,共同提高联盟内部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乃至国内oled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直升机健康与使用监控系统(HUMS)
简谈 IIC总线
台积电董事谈贸易摩擦:不如金融海啸,持续出货给华为
电感,只看DCR,饱和电流吗?
12代酷睿细节曝光 英特尔用上了10nm
OLED产业投资旺盛,何时成为市场主流?
什么是智能传感器
自动驾驶深度感知技术对车和行人的检测
一文解析 RJ 连接器
优傲机器人公司推动汽车行业进入“工业5.0”时代
钢管切割设备 相贯线切割机
温湿度试验箱的操作方法-贝尔试验箱
采用MAX22191的工业数字输入
首发新品Viva机器人洗地机,享受自由生活,拥抱美好未来今日
Diodes推出专为IGBT设计的ZXGD3006E6闸极驱动器
通过秒杀商品来模拟高并发的场景
励磁涌流是怎么产生的?与哪些因素有关
iPhone SE 2曝光将采用类似iPhone 8的设计非刘海全面屏没有双摄
半导体制造工艺中的主要设备及材料【三】
双电源转换开关怎么用_双电源转换开关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