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的市售主板上,m.2接口已经基本做到了完全普及。双m.2接口,sata+nvme双模式接口、傲腾内存加速等产品和技术的出现,让m.2接口有了更多选择与配置模式,可以更好地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不过作为相对较新的一种接口,很多人对它和相应产品的了解都相当有限,加上前一段时间,m.2 ssd的容量价格比也远不如sata ssd,因此在大量的主板上,这一接口仍然处于空置状态,非常可惜。好在本轮价格调整后,主流容量产品的价格大幅跌落,一般用户也完全可以承受,与sata ssd的价格差距不断缩小,更使其容量价格比、性能价格比都更加吸引人。所以,下面不妨跟随笔者一起了解一下m.2接口以及经典的产品,考虑填充一下空置的m.2接口,在这个迷人的金秋,享受电脑使用新体验吧。
○我们不一样 m.2接口和nvme规范
一说到m.2接口,很多人都会马上联想到高速、pci-e总线等,这并不完全正确,m.2只是一种接口,在制定其早期标准ngff的时候,就是既可以连接高速的pci-e通道,也可以连接相对低速的sata通道的,因此m.2≠pci-e。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m.2接口的进化,在目前市售的绝大部分主板上,m.2接口默认标准都是pci-e,反而是极少量的sata通道m.2接口进行特别注明。
在采用pci-e通道的m.2插槽中,同样有不同的类型,即socket 2(b key)、socket 3(m key)。前者可兼容sata和pci-e ×2标准的ssd,后者才是真正支持完整nvme标准的产品,不仅同样兼容sata,而且最高支持到pci-e ×4标准ssd。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两个接口上接入的ssd以哪种标准速率运行,是由ssd的板载总控芯片而非主板决定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m.2接口上会注明同时兼容nvme(pci-e)和sata。
在电气结构方面,两者的差异主要是短插槽部分的金手指数量,socket 2的ssd接口正反面为5+6个金手指,主板插槽一般可见5个触点,socket 3的ssd接口正反面为4+5个金手指,主板插槽则一般可见4个触点。目前的大部分m.2 ssd都会采用三节式金手指设计,以便兼容两种接口,不过也有使用两节式金手指的,那就要考虑其兼容性了。
○不要浪费 m.2速度有区别
m.2接口的速度差异相当大,如果不注意匹配的话,很可能使得购买的ssd无法发挥其实际能力。在这方面sata标准自不必说,主要的区别在于支持nvme(pci-e)标准的ssd上。目前主流的nvme ssd速度有两种,一种是读写速度在1000mb/s~2000mb/s的产品,只要其极限速度未超过2000mb/s,一般就可以认为是支持pci-e ×2标准的,只要结构兼容,安装在socket 2或socket 3插槽上均可;而对于最高读写速度在2500mb~4000mb/s之间的nvme ssd,就应尽量选用socket 3插槽,否则很可能无法正常发挥其性能。
而在主板接口方面,尽管从触点上可以分辨socket 2、socket 3接口,但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很难清晰地观察到,加上某些设计可能会使用翻转方向的接口,那么外露触点数量就会出现变化,无法直接分辨。其实对于提供最高速连接能力的socket 3插槽,大部分主板为了彰显这一高端接口,都会进行一些醒目的标注,例如比较标准的“m.2 socket 3”、pci-e ×4,甚至m.2 ×4,华擎则将其命名为“ultra m.2”,也有一些主板则会明确标注速度,如“32gbps”(pci-e 3.0×4)或“20gbps”(pci-e 2.0×4)等;至于没有任何专门标注的m.2接口,一般可以认为都是socket 2。
○长度有差别 m.2 ssd尺寸要看准
与其他配件不同的是,m.2设备是“悬空”安装的,因此必须使用支架进行支撑,因为支架位置被设计在尾部,所以m.2设备的型号中通常会带有2242/2260/2280的后缀,其中22为宽度,另外两位数字就代表设备的长度,主板上的m.2接口前方也设置了相应的支架,便于选择安装。
在某些主板上,因为设计问题,可能会缺少一些相应的支架,那么在选配ssd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长度,不要购买没有相应长度支架的产品,使其无支撑地悬空工作,是很危险的。
为了安装其他元件,这一m.2接口前方没有2242长度支架
○典型产品
在目前的市场上,有哪些性价比出色,或者非常有特色的m.2 ssd产品呢?就让我们来简单盘点一下吧。
●东芝q200 ex m.2
接口标准:sata
尺寸规格:2280
读写速率:550mb/s、510mb/s
特色:mlc闪存
在自有芯片厂的支持下,东芝的很多ssd仍坚持使用目前已经比较少见的mlc闪存,q200ex也是如此。尽管其价格并不算便宜,速度也不算快,但mlc能保证更长的使用寿命,适合关注数据安全性的用户。
●西部数据绿盘(green)
接口标准:sata
尺寸规格:2280
读写速率:540mb/s、465mb/s
特色:便宜
西数的绿盘产品已经从机械序列中取消,目前只出现在其ssd产品序列中,这一型号的ssd性能一般,但拥有非常出色的容量价格比和较低的功耗,其m.2接口产品的价格甚至比很多主流sata接口ssd还要便宜,特别适合资金不充裕、更关注容量的笔记本升级用户,可以在保留原有sata硬盘的情况下,以较低的成本增加存储总容量。
●金士顿a1000
接口标准:nvme(pci-e×2)
尺寸规格:2280
读写速率:1500mb/s、800/900/1000mb/s(240gb/480gb/960gb)
特色:价格实惠,性能较好
在与常见sata ssd类似的价位上,也有一些高速的nvme标准ssd,例如金士顿a10000,它是一款典型的pci-e ×2标准产品,可提供相当于sata标准3倍的读取速度和两倍的写入速度,适合追求速度,同时资金并不充裕的用户。
●hp ex900
接口标准:nvme(pci-e×4)
尺寸规格:2280
读写速率:2100mb/s、1500mb/s
特色:价格实惠,性能出色
惠普ssd虽然比较小众,不过也提供了一些性价比颇高的型号,hp ex900在与大品牌sata ssd类似的价位上,提供了达到pci-e×4水平的读写速率。不过这款产品采用的是比较少见的惠普自家主控,兼容性会略差一些;此外它的性能仅仅略高于常见的pci-e ×2 ssd,却需要占用一个最高速的m.2接口,这都是在选用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更推荐相对有经验的diyer选用。
●三星970 evo
接口标准:nvme(pci-e×4)
尺寸规格:2280
读写速率:3400mb/s、2300mb/s
特色:顶尖性能
三星高端ssd是消费市场中的高性能典范,新推出的970系列的读取性能已经接近接口极限,写入性能也达到了很多nvme ssd的两倍,是不差钱的用户、专业用户的最好选择。
●东芝rc100
接口标准:nvme(pci-e×2)
尺寸规格:2242
读写速率:1600mb/s、1100mb/s
特色:外形小巧,性能较好
在某些情况下,电脑无法为m.2设备提供80mm长的空间,此时就需要使用2260甚至2242标准的m.2 ssd了。市场中的短版m.2 ssd价格都比较贵,而且还大都采用速度较低的sata标准,所以采用nvme标准,价格却与其他短版m.2 ssd类似的东芝rc100就是更值得推荐的产品了。它显然更适合超小型设备、超轻薄笔记本等空间不足的设备升级使用。
●intel傲腾内存
接口标准:nvme(pci-e×2)
尺寸规格:2280
读写速率:900mb/s、1450mb/s
特色:以最小成本加速硬盘
很多intel第七代及更新的主板支持傲腾内存加速功能。傲腾内存实际上可以看做是采用3dxpoint技术的m.2 ssd,主要特点是高响应速度和高随机存取能力。通过intel智能存储技术,傲腾内存可作为机械硬盘或低速ssd的巨大缓存使用,明显提升读取速度,加快开机、启动大型应用、载入大型文件等过程,不过对写入性能的提升幅度很小。它比较适合已有大容量机械硬盘及相应数据,因为成本或实际需求等问题,不能用ssd完全取代机械硬盘,但又想全面提升数据读取速度的用户。目前16gb傲腾内存的实用性比较强,而32gb的价格仍显过高,并不推荐。
最后要注意,在市场中有些m.2 ssd,特别是nvme规范的ssd的读写速率差距非常大,例如某些采用nvme的所谓高速ssd可能读取速度超过1000mb/s,写入却仅有400mb/s左右,还不如中高端sata接口ssd。在常见家庭娱乐、游戏等应用中,数据读取远比写入要重要,所以它们基本够用;但对办公、设计用户来说,数据写入速度对使用体验影响很大,一定不能选择这种产品。
金立ELIFES5.1设计解读
CM300xi-ULN探针台在在片噪声测试领域中的应用
8848钛金手机评测 兼具奢华与实用主义
宇通2022年度欧洲纯电客车销量领先
SMSC发布Hi-Speed USB 2.0连接功能产品USB3750和USB3740
如何挑选M.2SSD固态硬盘
快速二极管损耗小,是否越快越好?
IGBT/MOSFET栅极驱动器耦合器:TLP701A
智慧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正泰电器发布2021年报
人工智能发展的严峻挑战要以务实的态度对待近期的技术发展
CKBO电机保护控制器的特点、技术参数和使用方法
噪音频现:人类未来会向机器人讨饭?
我国民营火箭企业“星际荣耀”完成A轮融资,日本民营火箭企业发射火箭失败
大模型“四小龙”,能否跨越深渊?
中微半导与SGS ISO 26262汽车功能安全认证项目签约仪式顺利举行
Arm走进了迷局,出路在哪里
怎样在RobotStudio制作带有物理属性的传送带
吉利用1元购买丰田汽车THS核心技术
解决自动驾驶系统中定位问题的几种相关思路
城市内涝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