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充电作为电池续航不足的一种解决方案,得到广泛的关注。快充技术涉及到两大模块:一是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头、充电线、手机集成电路(ic)及算法;二是电池本身。可以这么说,电池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快充的潜力,而充电装置的优劣就在于挖掘潜力的深与浅。
换句话说,电池本身的性质是“本质”,如果电池技术得到了长足进步,那么续航问题就迎刃而解。但电池技术受限于物理与化学边界,想进步不是那么简单的。于是,各大手机厂商的快速充电技术主要是指充电装置上的创新。
充电装置端的快充技术
无论是oppo的vooc快充技术,还是高通的quick charge2.0技术,都属于充电装置端的快充技术,其本质都是: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尽可能地提高到达电池的电压/电流。
一定的限制条件: 对于手机电池来说,限制条件主要是安全性条件与耐久性条性。所谓安全性,就是指充太快也不要爆炸;耐久性条件,就是指充太快会使寿命衰减,但不要衰减得太快,至少能用一年。
尽可能地提高到达电池的电压/电流:oppo的快充宣传强调“低电压高电流”,这会带来误导:感觉像是在说快充分为两派,一是提高电流派,二是提高电压派一样。而实际上,我们可以将电池简单地看成一串电阻与电容的组合,任意时刻下电压是电流的单值函数,是一一对应的。
充电装置端的两种技术路线
那 么,oppo所谓的“低电压高电流”是忽悠人吗?也不尽然,那只是营销时的一种口号罢了。我们都学过焦耳定律,发热功率 = 电流的平方 * 电阻。当快速充电时,发热功率就会过大,充电线、充电线两端的接口都会受不了。怎么才能把发热功率降下来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技术路线分成了两派:
1) 降电阻派: 也就是oppo的vooc技术,大概思路就是把充电线加粗、充电线缆线路由普通的4针或5针扩充为7针等。线粗了、截面积增加了,电阻降低了,发热量也就降低了。
2) 降电流派: 充电功率 = 电流 * 电压,如果要降电流,那就要升电压。在充电头处升完电压之后,在手机集成电路再降下来,充给电池。这和咱们国家的“特高压”输电工程的思路是一致的,这也就是高通的quick charge或mtk pep。
从电压的角度来对比一下传统慢充、降电阻快充技术与降电流快充技术,如下图所示。
a) 传统慢充技术中,充电头将220v降低到5v,通过充电线传输到手机的降压电路,将电压降低到3.3v-3.6v后再给电池充电。
b) 降电流快充技术中,充电头将220v降低到9-12v左右,充电线电压高、电流低、发热小,再通过手机的新式降压电路(例如高通的quick charge技术),将电压降低到3.3v-3.6v再供给电池。
c) 降电阻快充技术中,oppo在充电头环节就把电压直降到3.3v-3.6v,充电线电压低、电流大,但由于线粗电阻小,发热也小。这样,手机端就不需要再次降压(图中是虚线),而可以直接供电给电池。
两 派各有所长,oppo的降电阻派的技术思路简单,研发周期也短,但问题在于充电头与充电线不兼容。如果oppo派的快充得以发扬光大,从此除了苹果、安卓 充电头之外,又多了一个oppo充电头。quick charge等的降电流派的优点就是与现有的usb头与线兼容。不仅与现有的兼容,还与下一代usb接口usb type c接头兼容。
而oppo的vooc接口与usb type c是不兼容的,那就说明这种特立独行的充电技术,充电头、充电线、充电接口都不能通过规模化来降低成本。那么,当usb type c接口的降电流派的快充技术也普及的时候,oppo能不能扛得住不放弃自己的vooc技术呢?
为什么充电装置的快充直到最近才进展飞速?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快速充电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技术。本质上来说,电池并没有什么进步,只不过厂商开始在充电装置上花功夫了,开始挖掘潜力了而已。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是现在,而不是几年前?我想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手机市场竞争激烈
对 于每个厂商来说,国内的手机市场已经不再快速增长,如果要保持原有的份额必须在品牌与功能上进行差异化竞争。什么vr功能、3d扫描功能,估计不出几年, 都会加入到手机功能中去。对于快速充电这样一个还算比较刚需的功能来说,各厂商自然也不会放过。也许过一两年,这会成为手机的标配功能。
2电池厂商的电池质量趋于稳定
笔 记本与手机催生了锂电池的第一个春天,性能与成本达到商用化的水平。光伏产业与电动汽车产业使锂电池的产业地位又上升一个档次,蕴育了一批具备一定技术水 平与制造水平的电池厂商,从鱼龙混杂、野蛮生长的状态中脱颖而出。这些电池厂的电池质量趋于稳定,安全性、一致性都比较好,电池的监管也日趋严格,这成为 了快速充电技术发展的基础条件。
也就是说,在以前鱼龙混杂的状态下,是没有手机厂商愿意冒着爆炸的风险去量产快速充电技术的,得不偿失。
3手机厂商具备规模,具备一定的研发实力
智能手机是一个历史大机遇,老的手机厂商倒下了一批:诺基亚、西门子、夏普等。浴火重生中,一批国产手机厂商站了起来,从一开始的“组装厂”发展到今天,完成了资本的积累与人才队伍的建设,具备一定的研发实力,这也是研发快充技术的基础。
说到国产手机厂商,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小米”或“魅族”。小米最早,也最典型。令人欣喜的是,发展到2016年,和小米体量相当、甚至更有潜力的国产手 机厂商已经崛起,他们也有实力去自主研发很多新技术,未来最新技术可能不再是苹果或三星首发,而是华为首发、oppo首发了。
机智云新版开发者中心,零代码轻松搞定IoT小程序开发及管理
电动车锂电池中使用 Thermistor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的作用
位移传感厂商:上海新茂半导体有限公司简介
iPhoneSE2或在明年上半年推出 LCD屏幕是由夏普生产
如何避免二极管过载损坏
要想快速充电,必先从充电装置入手
苹果13预计上市时间价格 苹果13什么时候发售
怎样用ClickteamFusion2.5与Arduino等串行设备进行通信
数商云采购管理系统邀请招标实施步骤,助力建筑工程企业采购工作降本增效
Linux系统下进程的几种状态介绍
PCB布局时RK3588产品ESD/EMI防护设计建议
Holtek推出无线充电发射端专用Flash MCU拥有三种调整功率的模式
外资机器人企业进军国内市场,国产并联机器人将率先与之展开较量
影响激光粒度分析仪器测试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飞兆推出带USB/充电器检测功能的便携应用OVP器件FAN3
冷却塔有什么用_冷却塔应用在什么场所
苹果iPhone手机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需要从价格方面下手
明年Mini LED背光或迎来爆发式增长
2010年IT市场10大预测
高等级自动驾驶芯片征程 5是对“数字发动机”的全新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