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形机器人迎来产业化元年

2022年10月,特斯拉发布optimus人形机器人原型机,11月,openai的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问世,aigc与人形机器人的融合,给具身ai带来无限想象。2023年,特斯拉optimus技术不断迭代:4月发布gen 1-demo1视频,9月发布gen 1-demo2视频,12月发布gen 2视频,每一次的进步都引发了市场的强烈关注。我们总结了2024年人形机器人产业的九大要点,迎接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元年。
01 2024年,人形机器人迎来产业化元年
按照统计局数据,截至2022年,中国每万名工人机器人保有量接近400台,距离全球机器人密度最高的韩国(万名工人机器人保有量1000台),机器人的市场空间似乎不大了。这里说的,是被当作专用设备来使用的工业机器人。2023年7月6日,马斯克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提出:“未来的某个时刻,机器人和人类的比例或将超过1:1”。这里马斯克所说的机器人,指的是ai机器人(具身智能)。ai机器人是有身体并支持物理交互的智能体,未来ai机器人的形态不仅包括人形,还包括轮式机器人、力控机器人、视觉机器人、焊接机器人、打磨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等等,人形机器人是ai机器人重要形态之一。将来,ai机器不仅会替代大量人工,也会替代部分专用设备。未来ai机器人进入家庭,将带来需求的大爆发。
2023年,人形机器人digit进入亚马逊工厂验证,2024年,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优必选、智元机器人有望分别进入特斯拉工厂和byd工厂进行商业化验证,人形机器人迎来产业化元年。
02 产业化两大条件:“技术可行,成本可达”
制造成本过高是制约ai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吗?我们认为,有产量,成本就能下降,规模和成本成反比。关键的问题是:为什么要生产这么多ai机器人?通过硬件技术创新,生产出满足下游真实需求的ai机器人产品是关键。满足下游真实需求的ai机器人产品必须具备:“灵活高效的身体(高能量密度硬件)+聪明的大脑(算法)”,两大条件,实现的技术瓶颈包括:大模型数据获取、硬件的控制算法、硬件设计创新三方面。
03 三大技术瓶颈:数据获取、运控算法、硬件创新
人形机器人无论是进入工厂还是进入家庭,要解决三个方面的技术瓶颈问题:1)大模型数据获取的速度和成本:机器人大模型需要的数据来自于真实需求和场景,数据采集成本高、速度慢,因此数据的采集是第一个难点。2)硬件控制的统一性和准确性:人形机器人执行具体任务时,需要解决准确性和实时性,ai在机器人的任务/运动规划、对硬件控制的统一性和准确性上,存在挑战。3)灵活高效的身体需要高功率密度的硬件,在一定体积、一定成本条件下输出最高功率的硬件产品,也是技术需要探索的方向。此外,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后产生的社会伦理,法律法规等问题,也需要解决。
04 投资核心逻辑:“硬件设计创新+中国制造降本”
硬件技术创新,成本控制是当前人形机器人赛道的核心逻辑,中国拥有成熟的制造业产业链,中国制造是降成本的主要方式之一。从成本构成来看,自动化控制三大件(驱控和执行部件)占比接近1/3,各类传感器占比1/3,软件占比接近1/3。综合考虑“单机价值量+国产替代+技术壁垒”三大因素,我们总结出人形机器人重点“3+3”核心零部件:第一个3指的是自动化控制三大件:电机电控+执行器(谐波减速器、行星滚柱丝杠);第二个3指的是传感器三大件:力觉传感器、触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这些硬件领域的技术突破和创新,进口替代降本的进展,是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重要关注点。
05 零部件:聚焦“3+3“核心零部件的技术创新和进口替代
“3+3“核心零部件技术壁垒由高到低,我们认为分别是:多维力觉/触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行星滚柱丝杠、谐波减速器、无框力矩和空心杯电机。传感器是个平台技术类的产品,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结构设计、标定算法、解耦算法;触觉传感器的技术壁垒体现在:柔性材料、工艺(mems工艺是方向)、解耦算法。行星滚柱丝杠和谐波减速器主要的壁垒体现在:材料、加工工艺、关键设备上。电机类的产品,主要壁垒在磁路工艺设计和绕线工艺上。技术壁高低决定了国产替代的快慢,我们认为国产替代由快到慢分别是: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谐波减速器、视觉传感器、行星滚柱丝杠、力觉/触觉传感器。2024年,具备国产替代的零部件,包括电机和谐波减速器,需要关注产业化落地的进展,还在技术研发进口替代过程中的零部件,包括行星滚珠丝杠、力觉/触觉传感器,需要重点关注技术进展。
06 新材料:关注碳钎维、高分子塑料和3d打印技术
我们认为碳纤维和peek材料的在人形机器人上的单机价值量比较小,由于是一个新的领域,也得到了市场的关注,我们认为轻量化的技术发展方向主要有四个:1) 新材料:碳纤维、聚四氟乙烯、镁合金、peek等。具体采取哪种材料,要考虑零件受力状态材料加工性能,比如,碳纤维板适合做机架材料,受力的异型零件可以采用铝合金或者镁合金等,不受力的异型零件可以采用树脂、尼龙。其次是要考虑成本,目前碳钎维和peek的成本远高于其他材料。2)拓扑优化:采取3d打印技术。3)电缆线束。
07 设备:高精度磨床等关键加工设备的进口替代有望提速
谐波减速器的加工过程中,热处理、精加工决定减速器齿轮精度,热处理、磨齿机、三坐标等关键设备存在进口替代的机会。行星滚柱丝杠的加工过程中,决定加工精度的环节主要是对直、热处理、精磨,热处理、μ级的磨床、c5等级以上旋风铣等关键设备存在进口替代机会。
08 算法:fds进入中国将加速机器人ai化的进程
特斯拉机器人与汽车共用fsd系统,这个系统由数据、算法、硬件构成整体架构,其迭代路径是通过不断升级算力的硬件来支撑不断升级的算法,处理不断增加的海量数据。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与 fsd 底层模块打通,一定程度上算法可复用。特斯拉“交互搜索”规划模型进一步增强了fsd系统的规控能力,且fsd系统还能通过occupancy network对可视区域进行建模,处理未知不可见的场景。根据特斯拉推特tesla ai帐号的公告,到2024年,特斯拉dojo的算力将进入世界前5大的算例规模,接近10万块英伟达a100显卡算力的总和。德国之声报道,2024年fsd有望进入中国,中国官网的车主手册已经更新了fsd beta的相关介绍和使用规范,毫无疑问,fsd进入中国,会加速机器人ai化的进程。
09 本体厂商:软硬件全栈自研的ai机器人本体厂商更有机会胜出
我们认为机器人与汽车、手机行业一样,未来稳定状态下会是赢者通吃、头部聚集的竞争格局。软硬件全栈自研的ai机器人本体厂商更有机会胜出,要关注细细打磨产品,积累后发优势的公司。有底层操作系统的大厂,可以通过收购,或者自己组建本体团队,具备全链条整合创新能力的企业胜率更大。


美图面试C++工程师的经历
LED灯具光辐射安全相关标准
罗姆开发出业界首创搭载PFC控制功能的高效AC/DC转换器IC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发电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希捷扩充产品线 推出全新酷鱼固态硬盘
2024年,人形机器人迎来产业化元年
CVPR | 数字文艺复兴:NVIDIA Neuralangelo 研究重构 3D 场景
因特网太贵?“多跳网络”帮你搭建物联网!
智能压力变送器如何改变量程
浅谈贴片电感的作用
紫光集团成都3D堆叠芯片存储工厂三期项目建成后将月产30万片
怎么做SGS科特迪瓦COC清关证书多少钱
新唐科技W79E632A主板简介
芯片巨头高通将面临“拆分”和“重组”?
中小企业IT主管如何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
高频电缆和普通电缆二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ArkUI如何自定义弹窗(eTS)
到底哪家强?三星与华为的战争
周正宁:WebRTC+AV1将会是未来技术的风向标
AI+医疗政策助推,促行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