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问题
最近在研究三极管时翻到了《晶体管电路设计(上)》这本书,相信很多业内的小伙伴都有这本书。书中在第2章中的实验电路,正好和我们前面分析的例子相匹配。当然这不是巧合,毕竟这个电路太典型,很多模电书上都有分析。
在page24中,如下图红圈,有提到高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fc=1/2πrc。不知道屏幕前的你在研究这本书时有没有疑惑?
反正我是有疑问: ①为什么fc是1/2πrc?②r为什么是r1//r2,18kω?三极管的rbe和re为啥不考虑?
理论分析
带着这两个疑问,对这个共射极放大电路进行分析。此时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低频带。在低频带时,交流耦合电容c1,c2不能再像中频带一样短路,需要考虑耦合电容的影响;而三极管的结电容依旧可以当做短路。
于是,就有如下交流通流:
此时的rb是rb1//rb2并联后的简化。由于发射极电阻re的存在,使得这个交流通路不是很直观,需要做进一步简化。把re分别折算到输入回路和输出回路。
如上图所示,re折算到输入回路,变成了等效电阻(1+β)re。而在输出回路,由于连接的是受控电流源,电流源的内阻本身已经是无穷大,可以暂且忽略re在输出回路的影响(这是基于个人理解给出的解释)。
为了让电路更加直观,我们做进一步简化。在输入回路,c1右侧的电阻简化为ri。在输出回路,根据诺顿定理讲受控电流源β*ib转换受控电压源β*ib*rc,输出回路的等效电压源的内阻也变成了rc,如上图所示。
注意:在电路中re=2k,rb=rb1//rb2=18k,β如果取值200,rbe暂且不算,已经有(1+β)re>>rb。那[rbe+(1+β)re]//rb的值应趋近于rb,所以有:ri近似约等于rb。
讨论完ri,我们再看下输入回路的电流ii。rbe+(1+β)re上的电压vi=ib[rbe+(1+β)re]。由于rb和rbe+(1+β)re是并联关系,则rb两端电压也是vi。
于是,可以求得:
由于rbe+(1+β)re和rb的两端电压都是vi,rbe+(1+β)re>>rb,则有:
计算完ri和ii,我们可以开始求解vs。
求解vo:
备注:rl'=rc//rl。
再求解avsl:
这样的话,可以得到两个低频截止频率fl1和fl2。
针对vs,由于没有设置rs,那么fl1=1/2π*rb*c1。这个不就是文章开头《晶体管电路设计(上)》书中的计算公式么!而且rb正是rb1//rb2。
把整个推导过程的手写版本,全部放出来:
特别说明:上面的推导仅限于上图中的电路。如果在re上并联一颗大电容,推导出来的avsl计算公式又不一样了,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tina-ti仿真
还是用这个共射极放大电路,老粉儿应该不陌生,已经用了多次。
在前一篇文章中,仿真频率响应得到的幅频曲线是这样的:
为什么这里面没有体现出高通滤波的特性呢?
这是因为起始频率设置的太高。如果我们把起始频率设置为0.1hz,再仿真看看。如下图所示,中频带的增益是13.69,在下降3db后,在低频区对应的频点是944mhz,即0.9hz。
这也正好和计算的fl1=1/2π*rb*c1=0.9hz能对应上。
总 结
写到这里,终于把前面共射极放大电路低频截频计算方法说清楚了。
现在梳理下今天讨论的内容:
①ce放大电路的低频等效电路及其低频截频fh推导过程;
②用tina-ti仿真ce放大电路的低频带的幅频响应;
怎么样?一个简短的问题,给出的回答可浅可深。我的助攻只能到这里,能否晋升到陆地神仙境,一剑开天门,就看你的造化了!
小米6发布会倒计时:明天12点,小米要搞件啥大事情?
在Allegro中设计开窗的完整操作步骤
国内智能建筑的规模预测及发展意义
51单片机的启动文件作用是什么
VR电力事故模拟体验系统,通过沉浸式体验感受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聊聊三极管CE组态的低频等效电路、低频截频及对应的伯特图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分析报告以及发展趋势
!@@!HP8648A,HP8648B超低价!!现货欢迎来电
智能门锁已成为了目前值得信赖的安全管家
C++98元编程技术解析
直线马达在坐标码垛机器人中的应用
安科瑞霍尔直流漏电电流传感器AHLC-EA适用于交流直流脉冲等隔离转换
安捷伦科技2012年第四季度财务报告
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创客教育的未来发展
如何进行监控系统组网
浙江移动推出基于5G+MEC“连接+算力+能力”工业增强一体化方案
Python数据挖掘:WordCloud词云配置过程及词频分析
全球TOP15半导体厂商今年第一季度营收出炉
伺服驱动器输出电压的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宽带功率放大器的结构原理和如何实现应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