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斌谈华为5G为什么持续领先 无线创新三大DNA

“创新是一场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马拉松,身在赛道就要一直跑下去。”华为无线产品线副总裁甘斌在该公司新一届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如是说道。
ict是个知识密集型行业,也是一个瞬息万变、高度竞争的行业,唯有持续的创新方能令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华为在移动通信领域从追随者到领跑者的逆袭之旅,以及如今在5g上的巨大优势,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对创新的战略坚持。
以5g超级上行方案为例,从2017年首创的上下行解耦方案被标准接纳(3gpp r15)开始,华为和运营商一起对着上行能力增强的“城墙口”不断冲锋,直至形成完备的超级上行方案服务于厦门等5g city,与新兴直播场景结合为厦门马拉松带来全新的观赛体验,下一步还将奔向上行能力十倍提升的5.5g上行超宽带(ucbc),可谓创新不止、领先不止。
同时,持续创新也要讲究方法论。在大会发言以及随后的媒体圆桌中,甘斌以massive mimo多天线技术为脉络,总结了华为无线持续创新的三大dna,即“洞见、开放、聚焦”。他表示,基于这三大dna,华为将通过5g持续创新,致力于把多天线技术带入每个频段、每个场景;通过联合定义5.5g产业方向,做好关键技术准备,实现持续引领。
洞见:深刻洞察产业方向    
首先,华为的创新,绝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基于对产业方向的洞察以及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
massive mimo是5g核心技术,也是5g极简网络之本。到目前为止,华为5g massive mimo产品部署已超百万站,成为全球主流运营商的首选。
在5g研发初期,这家公司就洞察出5g兑现全覆盖gbps体验的基础是massive mimo技术。甘斌谈到,要兑现gbps的极致体验需要大带宽,要提供大带宽则需要利用更高的频段上,而高频段发挥大带宽优势又面临着连续覆盖的挑战。massive mimo通过多天线波束赋形增益弥补传播损耗,可以在高频段上实现和lte共站建设,并发挥高频大带宽的优势,由此成为一致性高体验的5g网络规模部署的确定性方向。
开放:联合客户持续创新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在创新之路上,探索者不应独行,而要呼朋唤友、砥砺同行。华为联合全球运营商,深挖客户痛点持续开放创新,正是其产品领先的一大原因。
比如在韩国,对设备安装的重量要求严苛,楼顶安装基站设备有承重限制。为此,华为在2018年通过材料、散热等系统性创新将massive mimo重量减少至20kg,满足单人安装诉求和屋顶承重要求。
再比如在欧洲很多国家,面临天面受限的难题,存在30%的单天面场景;同时,高度限制、新抱杆申请周期长等问题也是困扰运营商的大难题。为此,华为在2019年率先推出a+p天面,创新性地将2g/3g/4g天线和5g aau融合在一起,同时把高度做到了2米,满足了天面安装要求,帮助欧洲客户突破单抱杆部署限制。
类似例子,在华为“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简单留给用户”的理念下不胜枚举,一次又一次的创新实践就是这么实现的。     聚焦:力出一孔饱和投入    
在识别战略方向后,华为通过多梯队、多波次的饱和投入,聚焦战略方向,在算法、功放、材料、天线、散热等各领域积累了大量领先优势。按照“商用一代、储备一代、预研一代”的节奏进行多梯队循环创新,以及多波次饱和投入,保持产品领先。
同样以massive mimo为例,早在2012年,华为就进行了4g massive mimo的技术验证;到2014年,4g massive mimo进入预商用,同步5g的massive mimo又开始了技术验证;通过多梯队、多波次的迭代优化、饱和投入,领先业界的5g massive mimo在2018年就实现了规模商用,性能领先业界。
甘斌指出,华为无线持续创新的三大dna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与逻辑,以洞见找准产业方向,以开放明确创新重点,以聚焦确保产品领先。    1+n:将多天线带入每个频段每个场景    
上世纪初,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提出“企业家的职能在于创新”,这在华为的5g旅程中已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而正如甘斌所言,“创新是一场马拉松”,tdd massive mimo的创新实践只是开始。
基于三大dna,华为提出了面向未来的“1+n”5g目标网,指出未来需要全频谱、全场景走向多天线,构筑1个普遍覆盖的宽管道、n维能力按需叠加的极简目标网络。在今年的世界移动大会·上海期间,华为围绕于此推出“十大建网利器”,助力运营商持续构筑网络差异化优势,将5g的极致能力落到实处。
一方面,推动多天线从tdd走向fdd,并最终走向全频段。在tdd上,华为推出了带宽最宽的massive mimo,最大支持带宽可以达到400mhz,满足运营商不连续离散频谱或共建共享场景。在fdd上,华为提供了业界唯一可商用fdd massive mimo,大幅提升小区容量至4t4r网络的5到6倍;同时,搭载业界首款数字化天线的fdd 8t8r方案,可以让fdd多天线实现灵活部署。
“当前fdd基于原有4g 4t4r硬件升级支持nr空口,它的体验和性能还没有达到跨代的要求。在tdd上我们已经证明了massive mimo技术的可用性和优势,所以现在要将它带入fdd。我们将32t32r的massive mimo与2.1ghz、1.8ghz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在和sub-1g 4g同样的覆盖条件下达成跨代体验。”甘斌解释说。
另一方面,推动多天线走向全场景,从多抱杆走向单抱杆,从室外走向室内。华为推出的业界首款64t bladeaau pro解决方案,单抱杆实现64t64r massive mimo和sub3ghz全频段部署。针对室内场景,推出业界唯一室内分布式massive mimo,创新地将massive mimo技术理念引入到室内数字化头端实现,最高可达64收发通道能力,实现室内千兆体验。
移动通信技术十年一代,正如2g到3g有gprs/edge、3g到4g有hspa/hspa+/dc-hspa+、4g到5g有4.5g/4.5g evolution那样,每一个大的代际中技术仍在不断升级进步。5g亦需要持续演进以支撑xr pro等沉浸式业务的普及,以及机器视觉、车联网等多样性、差异化的物联需求。经过运营商、学术界的持续开放讨论,5g演进共识已经基本形成,华为将基于共识围绕三大技术方向创新,一是sub 100g频谱按需分配;二是空口按需定义,能力智能编排;三是网络拓扑按需动态组合。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5g成功,需要瞄准战略方向长期投入。甘斌指出,通过无止境的创新帮助客户商业成功,共创5g的黄金十年,是华为对全球客户的承诺。而我们也相信,秉持三大创新dna,华为也将在未来继续领跑5g赛道,为我们带来更多价值和惊喜。


苹果重返CES AR将构筑前所未有的游戏空间
物联网和5G技术的持续发展,加速智能停车场的落地布局
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动推进系统架构解读
STM32峰会垂直应用篇 | 以平台型设计软件破题垂直应用
求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拍拍灯解决方案
甘斌谈华为5G为什么持续领先 无线创新三大DNA
物联网如何推动新模式的诞生
中慈新能源动力电池一期正式投产
叫你用“一分钟制板”来制作测试电路板
善睐物联-5G行业物联网卡-个人禁用!
荣耀Magic4新品发布会 荣耀Magic4“超大杯”超有料
FPGA交换矩阵的使用实现
教你在家居维修装修的时如何辨别火线与地线
SLG47105提供的低功耗功能包括哪些?
MEMS热电堆红外传感器生产线每日产能有5万颗
新一轮科技革命机器人制造是关键
机械加工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种抑制高分辨率器件漏电流的新策略
华为P10评测:华为P10对比华为mate9,配置、性能、颜值、价格你知道自己该选择哪一款吗?
PCB板钻孔流程及工艺故障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