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某工业用便携式流速检测仪在进行cs(传导抗扰度)实验时,电流表检测读数超允许误差范围,电流表检测精度为ua级,为整改带来了难度,以下为实际案例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和启发。
1. 组网与测试配置
流速检测仪为两通道输入输出,传感器输入采用同轴线,输出线缆为屏蔽线缆,供电dc15v ,传感器同轴线长度约为6m,输出屏蔽线长度约为3m,详见图1组网测试配置图。
图1 组网测试配置图
2. cs测试问题描述
测试等级:3v,150khz-80mhz;
测试线缆:传感器同轴线缆;测试问题:10mhz-20mhz左右频点实验时,电流表读数出现飘偏,允许误差±30ua,测试时偏差达到了上飘到50ua。3. cs测试布置
3.1 测试波形
测试等级为3v,是指urms为3v,实际测试波形为1khz正玄波,80%调制后的upp达到了15.27v。调制前后波形参见图2.
3.2 测试原理与布局
根据iec 61000-4-6标准要求,测试应该尽量保证被测对象处于300ω阻抗环路中,以保证测试合规性与一致性。测试原理参见图3。
标准推荐布局应该参照图4进行。与流速测试仪的实际组网图1对比可知,实验测试只有一个cdn,缺少对被测线缆路径的300ω控制。
流速测试仪的测试布局严格来讲是不满足标准要求,在此不进行过多的讲述,后续实验在当前的测试布局下进行分析。图5中为标准对测试阻抗要求说明。
4. 问题分析
cs测试实际上是电场和磁场的耦合,但电磁场的分析过于复杂,将场转化成路的分析比较简单和高效。
4.1 噪声路径分析
cs信号发生器将干扰信号注入到em clamp中,em clamp通过电场和磁场耦合到被测线缆中。同轴线缆耦合的干扰,通过同轴线及分布电容回流。噪声回路参见图6所示。
4.2 敏感设备
经过排查分析,确认敏感设备为传感器,cs注入的干扰,使得传感器信号受到了干扰而产生了波动,特别是经过了经过长距离传输后,pcb1板中接受的信号质量很差,导致超过允差范围。
工程师整改方法:
在传感器侧加滤波电容,使得传感器信号质量得到保证,但无法落地;在pcb1侧加滤波电容,没有效果,主要受干扰的信号经过长线传输后,传输线效应削弱了滤波效果;在pcb1侧加共模电感,无效果;在pcb1侧加磁环,有效果;以上四中方法中1)和2),原因分析比较常见,后续针对3)和4)进行机理分析。
4.3 同轴线抗扰性能
同轴线或屏蔽线的ems性能可以通过屏蔽效率来表征,包括屏蔽效能和转移阻抗两方面评估,gb/t117738.1标准中评价同轴线的屏蔽效率的测试方法参见图7所示。同轴线的cs测试从这个角度来看也是考量同轴线线缆的屏蔽效率特性。
4.3.1 屏蔽效能
(1)传输线等效电路分析
cs的干扰注入同轴线屏蔽层的等效电路图参见图8所示,其中z1为流量检测仪内阻、z2位传感器内阻、vnoise为cs信号发生器通过em clamp耦合到屏蔽层的干扰电压、vcsg为cs发生器的注入噪声电压、z3和z4为clamp em阻抗、 z5为em clamp与同轴线屏蔽层的耦合阻抗、z6和z7为同轴线屏蔽层阻抗、zcsg为cs发生器内阻、zcs为耦合夹侧负载阻抗、zc1为流量检测仪对地分布电容阻抗、zc2为传感器侧对地分布电容阻抗。为进行量化分析,本文在20mhz下将同轴线的参数评估约为:z1为 95ω,z2为95ω,z5为95ω,z3、z4、z6和z7为0.1ω,zc1和zc2为1nf。
由图8(b)可计算出屏蔽层耦合的噪声vnoise:
z5可表征em clamp与同轴线屏蔽层的耦合效率阻抗,z6和z7可表征同轴线屏蔽层的屏蔽效能。当理想情况下z6和z7的阻抗为0,则vnoise=0。z5为0时,em clamp的耦合效率最高。z5为∞时,em clamp的耦合效率最低。
实际的同轴线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选用屏蔽效能好的电缆,同时注意现场噪声源和线缆间的耦合阻抗,阻抗越大越好,即等效距离越大越好。
(2)em clamp耦合效率分析
em clamp在干扰耦合时,其耦合效率随着频率变化而变化,标准中em clamp的耦合效率测试布局参见图9,测试结果参见图10。
em clamp的测试电路是在300欧姆回路阻抗的前提下,进行2端口s参数测量,s21即表示耦合因数。由图10可知10mhz的耦合因数为-3db(150ω两端电压约为0.69vcsg),20mhz的数耦合因数为-1.5db(150ω两端电压约为0.84vcsg)。
当测试3v等级upp达到了15.27v时,vnoise≈15.27mv,可见传感器的敏感度很高,很小的电压就会被干扰,设计需要重点考虑。
4.3.2 转移阻抗
转移阻抗是指在屏蔽层上流过的电流i,在屏蔽层与芯线间产生的电压v,即zt=v/i。屏蔽层上流过的电流i,在屏蔽层阻抗上产生干扰电压vnoise,pcb1端的干扰为vnoise在z1上产生的电压,来评估z1两端的干扰强弱。
z1为流量检测仪内阻、z2位传感器内阻、z3-z7位同轴线的传输阻抗、zpe为同轴线两端对地的分布阻抗:
z5表征转移阻抗,z5为0时,vz1的转移效率最高。z5为∞时,vz1的转移效率最低。同轴线线缆选型时注意转移阻抗参数。
4.4 抑制措施分析
同规格不同厂家的同轴线的屏蔽效能是不同的,但因同轴线线不可更换,下面重点对转移阻抗结合滤波措施进行分析。
4.4.1 共模电感滤波
如图12所示,共模电感加在pcb1侧,其100mhz阻抗为共模200ω左右,差模阻抗仅仅10ω(2*zdm)。
经分析对共模电感的加入对z1两端的电压分压影响较小,这也是加入共模电感后,没有效果的原因。
4.4.2磁环滤波
屏蔽线缆加磁环参见图13所示,因屏蔽层的屏蔽作用,同轴线内部芯线内电流产生的磁场被屏蔽层中产生的涡流抵消,使得同轴线芯线产生的磁场无法链过磁环,内部芯线不会产生阻抗。
整改加入的磁环在20mhz约有300ω(1匝),可计算出vz1=0.21vnoise;两匝阻抗约1200ω,可计算出vz1=0.07vnoise,噪声被很好的衰减了。
5. 设计落地
设计落地方案三种:
同轴线外加磁环方案bnc和磁环一体结构件方案同轴线和磁环一体线缆方案方案(1)最简单方便,但涉及磁环如何固定,需要结合震动实验进行权衡设计;方案(2)的一体结构件设计,可作为选配件应用到同类产品中,适应场景灵活性高,但成本较高;方案(3)做成了标配线缆,但实际客户应用时的线缆长度不定,从方案落实困难,需要限定客户应用线缆长度。最终采取方案(1)进行落地。
6. 思考与启示
传感器类器件较敏感,一般容易受到干扰,设计时需要考虑实际的应用场景和测试要求,在设计端预留滤波措施;同轴线为噪声的耦合传输路径,屏蔽效能和转移阻抗很好的评定同轴线的性能,设计时尽量选择转移阻抗小屏蔽效能高的线缆;同轴线加磁环后,内部芯线因同轴线屏蔽层屏蔽效应,使得内部芯线电流产生的磁场无法链过磁环,因此加磁环前后内部芯线阻抗无变化。同轴线应用场合下,注意差共模的转化机理,本文中的共模电流主要从屏蔽层中流过,通过转移阻抗转化为差模影响敏感设备;共模电感在同轴线抗扰抑制方法中不是最优选择,需要结噪声和路径机理分析,选择合适的滤波器件。
魅族Flyme6系统并不是真正的零广告!你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
怎样使用XMMS2在树莓派上播放音乐
FT4470复印机维修三例
SSD势不可挡 PC硬盘的出货量将大幅下降
松下8-18mmF2.8-4评测 旅行挂机选择
同轴线互连传感器CS抗扰度布置分析
基于μC/OS-II的智能拆焊、回流焊温度控制系统
NPN三极管分压偏置电路
如何选购气体检测仪,需要考虑哪些方面
MCU功耗在目前的电池供电应用中正变得越来越举足轻重
iPhone8发布会倒计时,已从郑州富士康打包运往美国
la76810a引脚功能及电压资料
小米小爱老师体验 让你专心学英语的多功能翻译机
【IoT毕设】机智云物联网平台+STM32单片机+智能宠物屋实现
ARM设计的高速数据采集远程监控系统技术
高压线束导线连接器的选型
全球MOSFET最主要的制造商有哪些?
基于PIC单片机的相干光通信系统设计
物联网工控网关工业串口WiFi模块 串口转以太网模块选型
Flyme官方预热:魅族Watch有望明日亮相、嘉德420mAh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