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的机械式按键相比,电容式触摸感应按键美观、耐用、寿命长。电容式触摸感应按键实际只是pcb上的一小块“覆铜焊盘”,与四周“地信号”构成一个感应电容,触摸该按键会影响该电容值。现在检测电容值的方法有很多种,如电流与电压相位差检测、由电容构成的振荡器频率检测、电容桥电荷转换检测。而这里则是利用感应电容与电阻构成的rc回路,检测充放电时间的变化量,不需要专用检测电路,
成本低廉。
1 检测原理
电容式触摸按键电路的原理构成如图1所示,按键即是一个焊盘,与地构成一个感应电容,在周围环境不变的情况下电容值固定为微小值,具有固定的充放电时间,而当有一个导体向电极靠近时,会形成耦合电容,这样就会改变固有的充放电时间,而手指就是这样的导体。通过测量充放电时间的改变即可检测是否有按键被按下。充放电时间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t,r,c分别为充放电时间,电阻值,电容值;v1为充放电终止电压值;v2为充放电起始电压值;vt为充放电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值。
首先,开关在断开的状态下该按键被下拉电阻拉低,电势为0 v,这时开关闭合开始对按键充电,等充满电稳定后再断开开关,这时按键开始放电,并用定时器记录这段放电时间为t1,反复该过程。当有手指触碰按键时,放电时间会改变为t2,如图2所示,由此即可判断出手指是否触摸到该按键。
2 检测电路设计
该检测电路由msp430f1121a作为主控制器,由jtag接口在线仿真调试,键盘分为单个触摸按键检测和矩阵触摸按键检测两部分,如图3所示。其占用的单片机资源包括带有中断功能的gpio口和定时计数器。
2.1 单个触摸按键检测
图3中连接单片机p2.5引脚的keypad与电阻r5构成一个rc充放电回路,这里由单片机的p2.5引脚控制电容的充放电,其作用相当于图1中的开关。实际的电路板中keypad与周围及背面的覆铜构成电容,p2.5置为高电平,给keypad充电,等到稳定后将p2.5引脚置为输入,并使能中断功能,且设为下降沿触发,这时keypad上的电荷会由r5对地放电,多次测量放电时间,作为基准放电时间。当手指触碰时,放电时间会改变,反复实验测出合理的阈值。以后检测到放电时间超过这一阈值,则说明有按键按下。为精确测量充放电时间,要使充放电电流很小,放电的电阻在兆数量级,这里选用6.1 mω的电阻,msp430引脚设为输入时的漏电流为50 na,对放电回路可以忽略。
2.2 矩阵触摸按键检测
msp430的p1.0~p1.3和p2.0~p2.3分别连接到pad1~pad4和pad5~pad8构成一个4x4的键盘矩阵,按键从a~p,如图3所示。两两焊盘交汇处即是一个按键。在扫描过程中如果pad2与pad7的扫描结果超出阈值,则说明其交汇处(即按键g)被按下。需要注意的是其充放电过程有所变化,不再是单一的电容对地放电,而是两个焊盘间互相充放电。例如行扫描的pad1与pad2通过r1由引脚p1.0和p1.1互相充放电。对于pad1的检测过程如下:1)将p1.o设为输出低电平,p1.1设为输出高电平,待稳定;2)将p1.0设置为输入并启动p1.0的上升沿触发中断功能,定时器开始计时;3)待到pad1充电到达触发电平上限,产生中断,停止计时,算出按键1的充电时间t+;4)将p1.0设为输出高电平,p1.1设为输出低电平,待稳定;5)将p1.1设置为输入并肩动p1.0的下降沿触发中断功能,定时器开始计时;6)待到pad1放电到达触发电平下限,产生中断,停止计时,算出按键1的放电时间t_;7)利用t+和t_求出按键1的平均充放电时间tbase,并作为基准值;8)按照步骤1)~步骤6)不断检测充放电时间t,并与基准值tbase作比较,如果其差值超出某一阈值,则可以判断有按键被按下;9)用同样的步骤计算pad2的充放电时间,完成pad1和pad2的充放电扫描。10)同理,分别由pad3和pad4、pad5和pad6、pad7和pad8构成充放电电极对,检测其充放电时间。利用这种结构可构成规模较大的低成本触摸键盘矩阵,而不需专用芯片。电路中用充放电时间平均值代替放电时间平均值,更能增强抗干扰性。
3 软件程序设计
软件设计最主要的是基于以上步骤不断对键盘进行扫描,除此之外由于触摸按键的电容值会受环境的影响而变化,尤其是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因此能跟踪环境变化及时校正基本充放电时间tbase很必要,整体软件设计如图4所示。
如果控制器发现很长时间内没有按键被按下(这里设为60 s),就开始启动校正功能,重新扫描键盘,获取新的充放电时间,并作为基准值,这样可以克服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
4 pcb设计与布局
键盘可以做成任意形状,但为尽量避免尖端放电效应,应尽可能采用圆弧形作为边缘,对于单个按键一般设计成直径10 mm的圆形,尺寸过小会使得检测信号微弱,不利于检测,尺寸过大会使未碰触时和碰触时电容量的差值降低,而设计时尽量使差异值最大化,所以按键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对于矩阵按键,应设计成相互交叉的手指状。各个感应盘的形状、面积应该相同,以保证灵敏度一致。各触摸按键之间应尽量远一点,以减少相互间的干扰,可用覆地隔开,通常按键与地信号间有o.5 mm的间隙,在按键的背面也覆一层地,以减少电磁干扰。触摸按键的连接线应尽量的细,不要跨越其他的信号线,尤其是高频、强干扰的信号线。
5 结束语
触摸式按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是产品研发中必须考虑的问题,而电容式触摸按键的检测方法有多种,本论文中用到的硬件设计利用检测rc电路充放电时间的原理以判别按键是否被按下,不仅可以检测单个按键,还可以检测矩阵按键,检测电路仅由电阻电容构成的充放电回路及单片机组成,替代了专用的检测芯片,这样简单、易用,且有效地降低了硬件成本。
国内外电磁辐射标准使用和修订介绍
26种取出断丝锥的方法
一个世界级智能装备产业集群的雏形
Java反序列化回显方法
mos管旁边为什么要并以二极管?有何作用呢?
电容式触摸感应按键设计方案
aigo国民好物双十一战报:固态硬盘产品销售额同比翻400倍
VLAN技术在智能化变电站网络中的应用
一文看懂配电变压器的分类安装与供配方式
小米米家推出智能晾衣机
ADI耳塞式光学心率测量解决方案
PCB板元器件布局技巧
控制结构、顺序结构和公式节点
大圆柱电池或是电动车最佳选择
还在为3.8节礼物发愁 下面性价比高的蓝牙耳机解决你的烦恼
类I2C介绍及应用注意事项
基于SA-1110微处理器实现网络实时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
GAT模型如何来编码依存关系
传统的石化巨头投资新能源汽车 加油站+充电桩并非想象中那样简单
Arphic加入MIPS联盟计划,为MIPS全球授权客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