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有外媒传出智能手环制造商鼻祖jawbone放弃消费级市场、向医疗市场转型的消息。再联系起元老级可穿戴设备厂商pebble 4000万美元卖身fitbit、fitbit惨遭腰斩的股价、销量暴跌71%的apple watch(idc数据)……可穿戴设备们的凛冬依然在持续。
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后,可穿戴设备曾一度被视为下一个移动互联网入口,诸多硬件厂商高调入局。我国硬件厂商亦不能免俗,在手机领域获得巨大成功的华为,于2015年9月推出了第一款智能手表——huawei watch。
风口
这并非是华为初涉可穿戴领域,早在2014年,华为就推出了具备蓝牙耳机和运动、睡眠监测等简单功能的talkband b1。再加上荣耀手环、手表等系列产品,目前华为商场仍在保持售卖的可穿戴智能硬件产品可达9件(不包括最初的talkband b1)。
两年上线10+ 款产品,借助可穿戴智能硬件风口,华为相关硬件的发展、迭代速度迅猛。手表以及手环业务线,也被华为视作其继手机后,精品终端战略的下一个转折点。甚至华为还为手表开辟了单独的app专区、与滴滴等巨头设立大度合作项目等。
转折
2016年,可穿戴智能硬件行业寒冬骤至。
以apple watch为代表的智能手表遭遇滑铁卢,fitbit等智能手环也受到市场冷眼。在这两个领域都有涉猎的华为,面临着可智能穿戴产品出货量下滑的危机。
(注:智能手表的判定标准为,能够在手表中运行app)
智能手表的库存与销量疑云
idc数据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仅为270万部,与上年同期的560万部相比下滑了51.6%,排名前五的智能手表厂商中未见华为踪影。
这表明,huawei watch出货量尚且不及排名第五、卖身fitbit的pebble;即huawei watch在2016年第三季度出货量最多不会超过8.64万台。
与出货量低相悖,huawei watch在国内电商平台上却面临着库存紧张的问题。在京东、天猫、苏宁等第三方平台上,huawei watch普遍存在部分版本售罄的问题;在天猫华为官方旗舰店中,干脆已将huawei watch做下架处理,不予出售。
这是否意味着huawei watch生产线已对该代产品停产、目前销售是否全部为库存产品,我们不得而知。但据报道,华为正在筹备第二代huawei watch的发布,全力制造二代产品,导致产能捉襟见肘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而值得关注的一点是,第二代huawei watch与第一代产品的发布间隔已超过一年,真空期直逼当年的小米note。在停摆的一年多里,huawei watch的技术与功能并未落后于市场……这并非是huawei watch技术多超前,而是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创新速度实在堪忧。难以在技术、体验上大幅超越上代产品,怕也是华为迟迟不推出新品的原因之一。
可穿戴设备领域的残酷竞争
如果再加上更亲民的智能手环,华为的竞争压力更加巨大。不同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的功能简单、价格低廉、门槛相对较低。某种程度上智能手环市场就是另一个维度的千元机市场,在没有新技术出现之前,所有厂家都将被拖入价格的泥沼。
因此在比拼性价比的智能手环领域,绝大多数手环厂商都遭到了小米的狙击,华为也是受害者之一。
曾有人评价:国内硬件团队靠实现国外产品80%的功能,以及仅需国外产品20%的定价,在竞争力上远胜同类型产品。专门打造“年轻人的第一部xx”的小米(米家),是该套路的集大成者,在颠覆了手机行业后,又在各领域冲击着价格底线。其实如果将智能手环与智能手表的总业绩算在一起,不仅是小米,很多其它友商也给华为造成了巨大的阻力。
idc发布的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第一及第二季度)显示,2016年q1,华为在国内可穿戴市场排名第五,市场份额达3.8%;而到了q2,华为被360超过,跌出前五,沦为“其他”。
华为(以及荣耀)发布的可穿戴设备产品虽然已经超过10款,但从出货量来看,机海战术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并不够实用。
危机
华为始终是一家危机感很强的企业。在危机来临之前,有着敏锐嗅觉的任正非就能预感到危机的源头所在。
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任正非称:“华为正在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华为现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教学、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学的创新层面,尚未真正进入基础理论研究。随着逐步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而对大流量、低时延的理论还未创造出来,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华为已前进在迷航中。重大创新是无人区的生存法则,没有理论突破,没有技术突破,没有大量的技术积累,是不可能产生爆发性创新的。”
这几句话如果拆开分析,几乎能应用于华为的全部产品线,由于篇幅有限,故只分析适用于可穿戴设备业务线的部分:
首先,可穿戴设备市场本身就是一个无人区。从2011年“可穿戴智能硬件”的概念被提出、落地,迄今已6年有余,但全球市场上尚未出现任一款划时代产品;即便是被寄予厚望的apple watch,也依然难以被称作成熟。
其次,不论是手机、基站亦或是日前被疯炒的石墨烯技术,华为每一代产品的技术更新,都是基于元器件技术的提升,如扩充内存、增加像素等。言外之意是,华为(或者说绝大多数厂商)不具备定义产品的能力。即模仿iphone容易,但定义、设计出iphone的却只有乔布斯一人。
曾经有个关于华为的段子。华为手机在向高端市场转型时,领军人余大嘴对设计、美感全然没有概念,于是就去请教任正非;行伍出身的任正非在沉思良久后告诉余承东:“那你就去爱马仕的店去看吧。”这个余承东亲口讲述的故事,完整的折射出了华为人在产品与设计上的迟钝。
手机与通信设备领域的繁荣遮盖了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在成熟的手机市场与通信领域不会发生,因为在华为面前还有苹果、三星、爱立信、高通等公司能够追逐、借鉴;但在没有出现“标答”的可穿戴设备领域,华为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这对于华为来说,并不擅长。
这些症结是任正非自己点出的,而其解决方法,也许就在huawei watch第二代产品上。
未来
据可靠消息,huawei watch 2将于下个月召开的mwc2017上发布。虽然配置与功能尚不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huawei watch 2将继续走自己的高端路线;至于低价位区间,或将交给身后的荣耀手表或手环。
这也是华为在手机市场的布局模式。在该模式的推动下,华为于2015年超越小米,成为国内手机厂商霸主——主打性价比的小米先发制人、血洗市场;走精品路线的华为后来居上,颠覆霸主地位。如今,故事的前半段依然出奇的相似;至于后半段能否重演,则要看华为在“无人区”能否找到正确的方向。
one more thing
文章已经结束,最后再列举一些笔者对未来可穿戴设备领域发展的几点预测。
1.智能手环只是可穿戴设备领域的过渡产品,未来智能手表将成为主流。原因有二:收集的用户数据的价值,远不及智能手表;计步等手环功能将被手机替代
2.智能手表的革命,在于何时能够开发出区别于智能手机的功能。如今智能手表依然是手机的附属产品,几乎所有功能都可以在手机上实现,这是智能手表难以发展的核心原因。
3.小米和华为在智能手表市场上终有一战。从华米手表的发布,能看出小米正在向智能手表倾斜。
4.从售价79的小米手环,到如今799的华米手表,小米可穿戴设备的价格一直呈上扬趋势。除了由于小米手环一代价格已接近底线外,避免“屌丝”标签重现在可穿戴设备上,也是原因之一。
5.360等可穿戴设备品牌,虽然面向儿童的用户定位与小米、华为截然不同,但当可穿戴设备领域的技术与模式趋近成熟时,这些品牌一定也会进军商务领域。
智能安防之后,汽车或会成为AI芯片的下一个大战场
MCU如何选型?合宙LuatOS真「芯」实「易」助力行业发展
百度“云+AI”投入初见成效 产业智能化的新起点即将到来
写Java代码的一些技巧分享
360四口超级充电器评测 中规中矩性能平平
手机销量被超越 华为智能手表又如何?
天津大学开发出柔性射频滤波器,让电子设备实现“能屈能伸”
电源滤波器是否会对设备的其他部分产生影响?
如何安装 unhide 并搜索隐藏的进程和 TCP/UDP 端口
三星推送国行Galaxy Note 20系列One UI 3 基于安卓11
如何使用TDA2040构建一个25W放大器
小米MIUI9最新消息:小米MIUI9即将发布优先适配小米6,7月26日发布?
爆华为自研编程语言,名为“仓颉”(char),将明年公布细节
三种探测设备在风向测量中的对比分析
双强互信 凝新聚力 | 汇川技术与科捷智能达成战略合作
芯片的三个具体性能特点
XL7005A 20V~80V电动车仪表用~~
BOXER-8240AI荣获2022年国际电脑展(COMPUTEX)最佳选择奖金奖
关于SEER SRC核心控制器的八问八答
Timesys为Tensilica钻石标准232L处理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