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7年多点触控起飞时,atmel还赶不上这股潮流,直到两年后才推出第一颗电容式多点触控控制器。即使有了产品,atmel还是相当低调,大家只知道atmel以自家的电荷移转法电容技术切入市场,并主攻高端品牌市场,但东西到底做的如何,即使在触控“当道”的***,业者们也不太清楚。
渐渐地,design-win的消息愈来愈多,到了今天,在computex 2013的展前记者会场,一整排从手机、平板到笔电的应用案例,个个都是机王或话题机,如galaxy s3、微软的surface pro/rt、google的nexus 10等等。如今说atmel是触控ic的一哥,应不为过。
附图 : atmel提出ito替代材 - xsense技术
atmel能站上此地位,其技术实力无疑是其被市场肯定的主要理由。以今年computex发表的maxtouch t系列的mxt2952t来说,相较于目前市场需二至三颗的其他解决方案,它率先做到以单晶片就能支援到15.6英吋且经windows 8认证过的触控式萤幕,经优化后可支援的覆层玻璃厚度仅0.4mm。
另外,该走互电容和自电容感测架构呢?这件事在触控业争论已久,因两者各有优势,目前触控业的共识是走向两者并存的架构。当然,atmel也不例外,其全系列maxtouch t都支援互电容和自电容的自动调整感测架构。
atmel触控技术业务部高级行销经理黄添华分析指出,互电容可实现真正的多点触控跟踪;自电容则适合用来提供包括閒置功耗、抗潮湿能力、戴手套追踪,以及检测未与触控式萤幕接触的手指或物体的悬空功能。该公司触控产品可依应用类型自动选择最佳的感测架构,实现无缝开关,以达到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功耗。
其他抗噪讯能力提升、支援主动手写笔和感测器中枢(sensor hub)等技术优势,且不多提,这里想多着墨的(虽然细节资料取得不多)是atmel的xsense技术。
在触控架构中,ito(铟锡氧化物)的透明导电感测层是关键性的组成,但一些理由,业者正在找寻替代材料,如:(1)铟是稀有材料;(2)ito使用面积愈大,面电阻愈高,感测愈不灵敏;(3)ito有脆性,不适合用于弯曲性的软性应用。
近年来浮出台面的ito替代材料有不少,如石墨烯、纳米碳管、纳米银线等,各有优缺点,但始终难跨越量产门槛。atmel提出的xsense,也是ito替代材的一种作法,业界称metal mesh(金属网格),该公司则称为flm(fine-line metal),采用的是极细的铜金属线。为了让金属线不被肉眼看到,且不会遮光,此铜线必须做到5-10μm的线宽,这会让电容感测变得相当困难,也是一般触控ic难以满足的感测要求。
别人做不到,atmel做到了,这正是要当市场一哥的必要条件吧。
下一步,黄添华也看好在ips面板上导入on-cell技术的设计架构:“相较于in-cell,此架构让面板与触控感测两者能独立工作,大幅降低难解的噪讯问题,不论在成本、厚度与良率上,都相当具有优势。” 由于三星amoled的触控功能即是采用atmel家的on-cell技术,相信要切入ips领域,并不会太困难吧。
关于xsense技术的更多详情
爱特梅尔发布革新性xsense柔性触摸传感器
atmel联手华硕,xsense技术拳拳助力ces 2013
爱特梅尔xsense柔性触摸传感器赢得ces 2013创新大奖
日立楼宇入围国家工信部2019-2020年物联网领域示范项目
达梦推出的新一代自研数据库DM8
如何实现IC测试最优解?集成电路测试工程师研修班带你突破“芯”挑战!
宝马加大投放新能源汽车计划的力度 新款i3明年将上市
MX2000核心板的功耗有多低?
Xsense技术力葆Atmel触控IC一哥地位
AG9410/AG9411 Type-C转HDMI设计方案
R和Python到底谁更好如何将Python与R同时应用在同一个项目
Flash芯片你都认识吗?
常用的通信总线有哪些
透过华为军团看科技之变(六):智慧公路
Free RTOS的优先级翻转
电池的容量
LM1875功率放大器制作,LM1875 POWER AMPLIFIER
使用Analog Discovery 2 分析云端测量数据
降低PLC高速计数器计数误差的方法
磁流体式扬声器
如何保障孩子视力,不如选择投影仪
怎样使用Arduino控制电视
高通剑指下一代智能手机技术革新的关口———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