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公司的使命40多年来从没有变过,那就是为工程师和科学家提供系统,来帮助他们提高生产力,从而实现创新和探索。”在今年的nidays asia上,ni大中华区销售总监乔巍如是说道。
当数字化升级的时代扑面而来的时候,可以看到许多领域产生了交叉。这对测试行业来说,是一次挑战,亦是一片广阔的天地。
在过去多年中,ni一直深耕在汽车、半导体、航空航天和学术界科研这四大领域。当跨界交融开始的时候,从ni的角度思考,其中一些应用到的测试技术是相似和相同的。而ni所要做的,就是打通技术分支之间的隔阂,通过软件定义的平台来为每一项技术的创新速度推波助澜。
挑战ni
车联网和自动驾驶技术不再是未来,而是当下实实在在已经开始发生的汽车革命。人们对于汽车的幻想逐渐从内饰的华丽升级和百公里加速的用时缩短,变成了双手离开方向盘,坐在副驾驶通过全息投影打游戏和看电影。而要实现这个幻想,除了adas芯片,还要用到各式各样的雷达,这对测试环节提出了一次互通的挑战。
中国经济发展的技术主力已经开始从互联网转向集成电路,finfet之父胡正明教授讲,集成电路产业还能再成长100年,摩尔定律的极限还很遥远。这也意味着,ni需要持续的应对这一变幻莫测而又复杂的行业。测试需求从射频、内存、soc等单方面数据,变成了一套需要整合的系统,半导体厂商也因此需要一套通用的测试系统,来实现从实验室到量产的无缝衔接,进而缩短测试时间,加速产品上市,以应对物联网时代的快速迭代需求。
以往飞机系统更多是依赖于机械式的方法,而现在的飞机更多是依赖电气化的系统、电子化的系统来做飞机飞控。飞机系统开始变得复杂,一架飞机上需要有气象雷达、空管雷达,通过这些整合系统实现对于飞机的导航。所以,飞机试飞任务开始变得密集,而能否加速上市时间,也要看测试和验证能否加速。另外,不同于快速迭代的消费电子产品,对于航空航天这种服役时间长的重型装备而言,贯穿全生命周期的测试变得十分重要,工程师们希望能将测试程序、测试任务和测试资源进行复用。
中国对于教育十分重视,所以培养下一代工程师的使命感以及投资还是会继续。众所周知,产学研结合是一个大趋势,如何加快这一结合速度,让高校学子能够迅速完成从学术界到产业界的转身,这是ni所强调的使命,需要承载的。
见招拆招,ni如何应万变
四大领域的各类挑战接踵而至,ni是如何见招拆招的呢?
首先是汽车领域,ni推出了软硬件的平台,包括pxi、labview等等,在这些基础平台之上,ni针对汽车特定的行业和用户,以及他们特定的需求开发出了一些应用系统。例如,ni最新推出的针对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组件硬件在环(hil)验证的解决方案,它能够根据迅速变化的测试需求,灵活的扩展系统性能和频繁的更改i/o组合,从而加快产品上市进程。
同时,与etas gmbh联手组建的合资公司etas ni systems正在构建预集成的hil系统,旨在缩短设计周期、减少测试时间、并帮助客户加快产品上市。此外,针对雷达测试方面的带宽层跨越,ni曾在几年前推出了专为76-81ghz范围内的短程和远程雷达而设计的矢量信号收发仪(vst),近日又全新发布了4 ghz车载雷达测试系统(vrts),以提供更可靠且可重复的测试功能。
其次是半导体领域,ni今年5月推出了毫米波矢量信号收发仪(vst),它结合了射频信号发生器、射频信号分析仪和集成开关,频率高达44 ghz的1 ghz瞬时带宽。除了实验室中现有的基于pxi的表征系统外,该仪器本身可以集成到ni半导体测试系统(sts)中,从而在大批量制造应用中进行部署。
ni半导体测试市场开发总监章晨透露,vst将测量时间从原有测试技术的6分钟缩短到了 23秒,速度提升了15倍之多。
另外,在nidays asia上,ni的小伙伴qorvo表示,在3g到4g转型时,ni的pxi系统帮助公司在同样的预算下,让测试端的效率提高了3~4倍之多。如今,在4g向5g转变的过程中,ni也将是一个重要的伙伴。
再是航空航天领域,ni与钱学森实验室成立了“空间技术研究与应用联合实验室”,双方将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科学验证微纳卫星技术的研究与测试、芯片测试技术等领域展开深入、长期的合作。基于ni硬件的无线电网络信道模拟器,能够帮助实验室实现数字化信道模拟器、软件定义,易定制、可扩展,并可以多片fpga联合处理,并行计算,超大数据吞吐量。
中国航发控制系统研究所部长助理/专业室主任黄学进也表示,其系统综合仿真器(sie)的界面和建模仿真均采用ni的解决方案,能够达到节省测试时间,简化测试流程的目的。
最后是学术界科研领域,以ni与清华大学的合作为例,双方共同实现了循序渐进,产学协同育人。清华大学电机系博士/教授朱桂萍指出,全校版工程软件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研究能力;项目式教学平台,使双方共建虚拟仪器联合创新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平台共享让教学与科研结合,加速了项目原型开发和算法验证。
从ni对于上述各个领域的应对策略不难看出,“通用”是ni所提倡的战略方针。对于不同的测试场景,测试的不同环节以及不同的测试对象,ni都是通过软件定义的平台,将这些难题一网打尽,进而缩短整个流程所需要的时间。
今年,nidays升级成了nidays asia,日程从一天变成了两天。充分说明了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对于ni的重要性。无论是汽车还是半导体等行业,中国让ni看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巨大市场。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中,希望ni能够不忘使命,通过其技术和平台持续助力中国企业和工程师们的创新和探索。
三相逆变器-180度导通模式的工作原理浅析
智能照明解决方案ALIBUS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安科瑞黄安南
基于无监督学习和图学习的大数据挖掘
澄天伟业拟6.76亿元投资半导体芯片承载基带和半导体芯片项目
谷歌与沃尔玛达成合作 助力自动驾驶
NI深耕四大领域,各类挑战如何拆解
芯片业的“苦日子”快到头了
智能魔镜显示器的应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核心
布丁豆豆机器人评测 最适合家庭启蒙教育的产品之一
深度测评全新大众宝来1.4TSI
爆款直降千元 至高24期免息 英特尔京东超级品牌日已开启预热
RDMA技术场景和参数优化
奥地利微电子降低微控制器整合高资料速率NFC功能成本
ANADIGICS推出全新功率放大器(PA)系列
怎么解决小信号测试精准度问题?-安泰仪器维修
华为发布可穿戴智能眼镜EyeWear 可确保清晰的通话音质以及支持NFC无接触式充电
设计师打造全新Windows 10系统蓝屏界面 对电脑小白用户更加友好
耐能获2023年IEEE重磅奖项
基于IMOS操作系统对接流程
喜报:项目中标捷报频传,优博讯助力千行百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