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人工智能实验室正式成立 旨在法律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017年12月29日,北京大学法律人工智能实验室正式成立。该机构的成立,旨在建立国内外一流的法律与人工智能产学研一体化基地,致力于法律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复合人才培养是交叉领域发展的动力,也是交叉领域获得初步发展后,对教育系统形成反馈的结果。通俗讲,最会电脑的审判员和最懂司法的程序员,将是上述机构人才培养的重点之一。
“人工智能+法律”虽是近几年才有的新鲜事,但“司法智能”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速。最高人民法院连续两年将“加快建设智慧法院”作为总的工作要求写入工作报告。去年6月,全国第一家智慧法院实践基地在上海海事法院正式挂牌成立。建设中的智慧法院已遍及全国。
另一方面,近年来基层法官过劳死已屡见不鲜。2017年10月17日到19日竟然出现连续三天三名法官过劳死的悲痛事件。由于当前司法运行模式和法院人力配置等原因,案多人少矛盾突出。联系当事人、安排开庭、核对证据、撰写并送达裁判文书等重复劳动的强度十分巨大。重压之下,审案质量也难免受到影响。
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的初衷,是替代人的重复劳动,而非人本身。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司法大数据作为主要技术元素的“智慧法院”,也绝非科幻文艺作品中想象的那样以机器判断替代人类司法。上海二中院的任素贤法官曾澄清道,智慧法院的本质是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的现代化,其核心是人的智能现代化,而非以人工智能等技术替代人类智能。
移动互联网提高法务人员和当事人间的沟通效率,让司法过程更加透明、友好,促进社会和谐;司法大数据为法官提供精准知识参考,助力司法改革;以语言信息处理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则在信息抽取、文本生成、案卷分析等方面将法务人员从大量重复案牍工作中解放出来。而这一切并没有消灭任何一个法务人员在办案流程中的角色,反而呼唤一批会使用智能工具的从业者和深谙司法流程的开发者。
以人工智能介入更早的翻译行业为例,鲜有被机器替代的翻译员,翻译价格也没有出现巨大的下滑,反而是曾经没人敢接的业务,现在能接了,比如一周内翻译上千页的标书。翻译团队的工作因而不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了,掌握机器翻译和辅助翻译工具的译员收入更高了。
人工智能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工具。它会深刻影响它的使用者,并一同推动行业的发展。面对人工智能,我们应该拥抱温和理性的人机“合作”观,而不是非此即彼的人机“替代”观。而能够与人工智能深度“合作”的从业者和国家将获得超过行业平均的生产效率,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弄潮儿。

无线ADSL MODEM在家庭网络的应用
智慧农业的未来——科聪整体解决方案助力农业生产自动化
随着我国无人机产业的大力推广,未来无人机行业会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呢?
诺基亚新款手机中国首发:相机感光元件+石墨烯材料
PLC控制柜有哪些用途
法律人工智能实验室正式成立 旨在法律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触摸屏给维修带来的困扰
再度提前!英国或从2030年起禁售汽油车和柴油车
日本警察厅颁布了《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指南》
GSbattery-日本GS叉车蓄电池(中国)有限公司
物联网模块_NB模块_电信-众山科技
TQC肖氏硬度计简介
日本启动验证实验机器人用制动器 开始实施自动驾驶验证实验
浙江德毅隆获颁TUV南德复合材料边框产品认证证书
科研级植物养分检测仪的特点
小米Mi 11 Ultra将有一个6.8英寸AMOLED屏幕延伸到侧面
哪一些传感器将会影响物联网的改变
用UP1342V驱动的110W发烧功放电路图
天才少年Geohot在iPhone将提供完美越狱方法
西门子获白俄罗斯5台SGT-800工业燃气轮机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