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网络的性能和合规性_发展趋势及挑战

车载网络的性能和合规性
对比过去、现在、将来的汽车,有一个明显的趋势: 汽车已经成为带轮子的数据中心。在每辆汽车内部, 来自安全系统、机载传感器、导航系统等的数据流量, 以及对这些数据的依赖程度,都在不断迅速增长。
这在速度、容量、可靠性方面给车载网络 (ivns) 带来 了重大影响,其中的影响之一是,在高速低时延应用 中,为某种目的设计的总线缺少要求的带宽,比如控 制区域网 (can)、flexray、本地互连网 (lin)、面向 媒体的系统传输 (most) 和单边半波传输 (sent)。结 果,这些传统标准正逐渐融入信息技术 (it) 领域以前 经过验证的各种技术。
当前的主要实例是汽车以太网,它覆盖了电气和电子 工程师 (ieee) 开发的四项标准。目前,汽车以太网将 与涵盖各种系统和子系统的多种总线共存。因此,我 们需要不同的测试方法,来完成汽车和 ivn 的设计、 验证、调试、排障、维护和保养。
发展趋势:处理数据、以太网
今天,许多汽车包含着八十几个电子控制单元(ecus)。 到目前为止,can、lin、flexray、most 和 sent 一直承载着这些 ecu 和各种机载系统之间的信息, 比如发动机、传动系统、传输、刹车、车身、悬架、 信息娱乐系统等 ( 表 1)。此外,蜂窝和非蜂窝无线技 术 ( 如蓝牙、wlan 和 gnss) 正把外部数据流传送 到信息娱乐系统、导航系统和交通信息系统。
在未来几年中,我们预计每辆汽车中都会看到超过 100 个 ecu,联网的车内网络每天会承载几 tb 数据。我 们 预 计 汽 车 将 继 续 采 用 can、can-fd、lin、 flexray、sent 和 most;但是,当前顶端数据是 flexray 的 10 mbps 及 most 的 150 mbps。当然, 想“走得更快”总是说易行难,业界普遍采用 can 总线要求进行大规模重新设计,才能提供必要的速度、 安全性和向下兼容能力。
随着传感器的数量越来越多,灵敏度越来越高,它们 会产生庞大的数据。可以想象,10~20 个摄像头,提 供 360 度全景视图,所有摄像头都发送 1080p ( 现在 ) 或 4k ( 将来 ) 高清数据流,像素深度从 16 位提高到 20 位甚至 24 位。这些数字正在迅速叠加在一起:一 个支持 24 位像素深度的 4k 摄像头以每秒 10-30 帧的 速率,生成每帧 199 mb 的数据。2 尽管 1 gbps 速率 现在可能足够了,但很快就需要 10 gbps ( 图 1)。
目前,ivns 采用预处理硬件,在传感器上执行数据精 简 ( 即压缩 )。遗憾的是,这会引入时延,影响响应时 间,同时还会降低图像质量,从而限制可用的检测距 离。一个新兴解决方案是以 2 - 8 gbps 速率把原始 数据传送到集中式片上系统 (socs) 或通用处理单元 (gpus),soc 或 gpu 可以对输入的实时数据进行压 缩。ivns 正从扁平结构转向域控制器结构,在域控制 器结构中,传感器会把原始数据传送到中央处理单元。所需的通信流量正在不断扩大,并随着汽车到基础设 施 (v2i)、汽车到汽车 (v2v) 和汽车到万物 (v2x) 技术 不断演进。所有这些都将在汽车操作和人机交互中发 挥重要作用。
挑战:并排测试多条总线
测试挑战 #1:调试总线问题
can、lin 和 flexray 均是相对成熟的总线协议,设 计目标是强健、容易集成。即便如此,车载通信可能 仍会受到噪声、电路板布线及启动 / 关闭定时的影响, 产生总线错误过多及锁定等问题。
can、lin 和 flexray 的常见问题包括排除信号问题, 调试解码后的协议,了解多条通道、传感器和激励器。在 sent 中,很难先配置示波器解码快速和低速通道 sent 消息,然后再触发解码后的信息。如前所述,多条总线在汽车封闭的空间内同时运行, 可能会产生 emi,导致信号质量差。预一致性测试可 以帮助您隔离和识别信号质量问题和总线性能问题 的成因,另外还可以改善针对相关标准通过 emi 和 电磁兼容性 (emc) 正式测试的能力,如 cispr 12、 cispr 25、en 55013、en 55022 ( 被 en 55032 替代 ) 和 cfr title 47, part 15。
测试挑战 #2:检验电气一致性
保证汽车之间及汽车内部可靠的低时延数据流,对整 个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与 can、 lin 等不同, 汽车以太网拥有 ieee 和 open 联盟规定的一套复杂 的合规测试,包括各种电气要求,以确保满足标准。 这些测试通常在设计、验证和生产过程中执行。在汽 车以太网中,物理 (phy) 层电气测试覆盖发射机 / 接 收机(收发机)性能的多个关键指标,如表 3 所示。 这些测量的具体目标,是测试物理介质连接(pma) 相对于各种电气参数据的一致性。


安森美半导体最新的智能感知发展策略,以及全方位智能感知技术和方案
传华为4G芯片限制全面解锁
中国汽车芯片生产商有哪些
土壤微量元素测定仪的使用方法
程序运行后为什么没有结果
车载网络的性能和合规性_发展趋势及挑战
戴尔计划IPO 新的收购计划还在考虑中
什么是JSON JSON的语法规则
蓝思科技获小米全球核心供应商“最佳合作伙伴”奖
行业应用|立仪光谱共焦位移传感器对石墨厚度的测量
视觉大数据领域的最好分析方法之一:深度学习
恩智浦终止CFL方案,转攻LED照明市场商机
手机信号放大器微型直放站在5G时代是否有用
华为如何应对缺芯问题?
点成分享|器官芯片——小白鼠的拯救者?
季丰电子应邀出席第一届汽车芯片安全技术研讨会
上海电气汕头智慧能源示范项目正式并网投运受到了一定影响
阿里巴巴在杭州首创无人商店
高通首批5G终端问世助力业界5G突破创新之路开启下一个创新纪元
小米5C:国产厂商的又一次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