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家企业IPO闯关 锂电上市潮“海水”与“火焰”

2023年锂电企业ipo形势汹涌。
据高工锂电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83家锂电企业朝ipo发起冲刺,其中完成上市有20家,已启动上市辅导的有21家,终止的有6家,处于其余上市审核流程的有36家。
作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阵地,珠三角、长三角冲刺ipo的锂电继续领衔,其中广东冲刺ipo的锂电企业数量达22家,江苏、浙江、上海冲刺ipo的锂电企业分别达11家、9家、5家。
在募资金额领域,截至10月12日,据高工锂电不完全统计,锂电企业ipo已募集和拟募集的金额达到了913.1亿元,相比于2022年已募资金额和拟募资金额的659.8亿元高出38%。
从产业链环节来看,除了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锂电四大主材,亦包括铜/铝箔材、设备、电池bms、电池回收等诸多领域,同时还有锂盐、锰盐等细分领域。在ipo企业中,既包括瑞浦兰钧、蜂巢能源等国内主流锂电池企业,也包括武汉蓝电、灵鸽科技等中小型企业;既包括容汇锂业、九岭锂业这一类上游锂盐企业,也包括诚捷智能、尚水智能这一类中游设备企业。
另外可以看到,今年的锂电企业上市潮正呈现“海水”与“火焰”并存在的局面,一方面是全产业链供需错配给整个市场传递阵阵寒意,另一面则是今年以来锂电企业冲刺ipo的声势更甚以往。
在此情况下,来自政策、市场环境等系列因素的影响,也对今年锂电企业ipo产生不同的影响。
锂电ipo“新变局”
梳理83家锂电企业ipo情况,相比于2022年呈现诸多新的变化。
首先从不同产业链ipo的情况来看,今年以来,83家ipo的锂电企业中,设备板块ipo热情最高,ipo企业数量达22家,其次是电解液板块,ipo企业数量达13家,再者是电池环节,ipo企业数量达10家。在锂电四大主材中,负极和隔膜领域ipo热情较为平淡,均为4家。
相比于2022年,今年锂电ipo的主力从正极材料和铜箔领域转向了设备和电解液环节。这也是由于,过去一段时间,包括铜材、碳酸锂在内的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从而给正极和铜箔领域产品带来溢价。从2022年转向2023年,碳酸锂和铜材价格都有所下跌,特别是正极材料领域存货减值异于往常,正极材料企业普遍出现净利润下滑情况。
分环节募资方面,锂电池板块募集金额最高,达188.5亿元,其次为电解液和设备领域,分别达152.4亿元、129亿元。负极材料领域亦表现平淡,募集金额为27.5亿元,甚至出现拟ipo企业终止ipo的情况,从市场行情来看,今年负极材料价格持续下跌,到今年6月,包括石墨到石墨负极成品,相应价格已经跌至市场冰点,行业产品售价已接近成本线。
国内锂电企业ipo汹涌的同时,从a股转战国外资本市场,锂电企业分拆子公司上市亦是今年ipo的看点。
华友钴业、盛新锂能、天赐材料、东威科技、天能股份在发布海外gdr方面均取得不同进展,锂电相关企业海外上市备案也呈现加速趋势。
比亚迪、赣锋锂业、欣旺达、多氟多等多家企业均在筹备分拆子公司上市。
不论是分拆子公司还是赶赴海外资本市场,都显示了国内锂电企业对大规模融资的强劲需求,也表明国内锂电企业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保障资金链稳固的决心。
抢滩资本市场“背后”  锂电企业密集涌向资本市场,与今年错综复杂的行业形势相关。
2023年上半年,锂电产业链扩产潮、备货,加上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陡降,供需错配成为行业基调。下游需求放缓与锂电产业迈入清库存,也导致了以碳酸锂为代表的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跌,又进一步使得下游存货减值,利润受损。
根据高工锂电产业研究院(ggii)数据,今年上半年,部分锂电企业产能利用率一度跌破40%,砍单潮、降价潮随机席卷。
行业阶段性下滑带来的寒意也蔓延至一二级市场。有投资人士对高工锂电表示,在整个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市面已经很难有好的投资标的,仅为数不多的细分领域有所关注。
高工锂电梳理上半年投融资数据亦发现,今年一季度一级市场的投融资数量和金额明显呈现下滑趋势,在今年4月,投资数量也跌至今年的低点。
在二级市场,已上市锂电企业面临估值重调,包括材料、电芯、设备等不同环节上市企业股价普遍下跌。
一二级市场的遇冷,自然带来资金量的缩减,而受限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此前大赶快赶的产能规划以及更快的产能释放要求,现金流与资金链风险首当其冲。
有设备企业对高工锂电表示,今年以来,行业砍单更甚以往,考虑到今年的经营情况,已经实行更为谨慎的资本开支政策,以节约现金流,抵御市场风险。
整体来看,锂电企业冲刺ipo的逻辑也在于行业竞争加剧,锂电企业亟待加速产能释放,并通过增加融资渠道来跟进研发布局,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锂电ipo趋势展望
锂电企业ipo热度不减,也将直接影响ipo的趋势走向。
高工锂电产业研究院(ggii)预计,2023-2024年仍将是锂电产业链走向资本市场的高峰期。目前已确认ipo辅导的锂电企业已达21家,据高工锂电了解,在设备、材料领域仍有不少企业已开启上市验证,并计划进入ipo辅导阶段。
不过今年以来,行业面供需错配的出现,已经证明,当前锂电产业已经渡过了产能不足的时代,锂电产业各环节产能过剩带来的同质化正在迅速摊薄行业利润,而追求新产品、新技术,从而获得更高的溢价能力,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
从更大的政策层面,锂电企业ipo也面临“关闸”风险。监管层多次发布ipo相关政策,其中提到:“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严格要求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应当投向主营业务,严限多元化投资”、“突出扶优限劣,对于存在破发、破净、经营业绩持续亏损、财务性投资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资,适当限制其融资间隔、融资规模”等。
受到政策、行业变化影响,锂电ipo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  锂电ipo企业更集中在提升品质与技术升级的企业。
从今年ipo企业来看,涂布、机器视觉等核心技术领域企业均已成功实现上市。其背后是,锂电行业产能的释放速度,品质要求都在提高,在上下游产业链中,驱动新工艺、新技术与产线的匹配,从而带来管理体系、客户结构的综合升级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锂电ipo企业将从头部企业过渡优质细分企业。
由于锂电产业链中头部企业的密集上市期已经过去,头部企业的产能释放已经展开,这也意味着,在整个行业已经完成行业扩产的前期任务之后,更需补足在细分领域的技术缺失。相应地,优质细分企业在部分技术领域的精耕细作可以避开主材领域的价格压力,获得更好的价格属性,进而带动企业业绩增长,也更有利于达到ipo上市要求。
锂电跨界入局者ipo面临退坡。
锂电整体产业链竞争加剧,产能释放明显加快,跨界入局者面临产能爬坡带来的市场风险,产品价格难以覆盖成本的盈利风险,技术迭代跟不上前沿厂商的研发风险,在ipo和一级市场亦面临投资退潮的融资风险。相比于2022年下游需求爆发与行业产能不足带动跨界入局者ipo频频过会,2023年跨界入局企业的机会窗口有所收缩。
数据来源:高工锂电产业研究院(ggii)

八曲面未来手机再次开售,比小米MIX更难抢还贵了200元
快讯:英伟达发布第一季度财报 Twitter因涉嫌违反隐私规定遭1.5亿美元罚款
苹果再次砍单 2023年消费电子市场前景如何
关于全能的开关电源芯片U6117的介绍与应用领域
一加 5T 与 iPhone X 对比分析
83家企业IPO闯关 锂电上市潮“海水”与“火焰”
攀升电脑九周年:“9”要追新,捍卫热爱
基于LPC916、CS5463的新型多功能电能表电路设计
EV-DO版本B系统技术优势及前景展望
中国台湾省已通知人力派遣公司撤除所有在大陆工作的职位!
TCP协议如何优化
TUV莱茵与晟煜新能源达成战略合作,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
新型三相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方法
浩轩论币:币圈不破不立,为什么老是亏损,问题出在哪?
怎样才能更好的学好FPGA技术?
场效应管厂商:南京微盟电子有限公司简介
仟目携手各大企业开启全球激光芯片产业发展新时代
云视角安卓APP更新通知
vivo官方宣布vivoS1 定位年轻用户群体
EG2122屹晶微高性价比的大功率 MOS 管、IGBT 管栅极驱动专用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