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RS232C/TTL电平转换和串口取电,RS232C--TTL converter

简单的rs232c/ttl电平转换和串口取电,rs232c--ttl converter
关键字:rs232转ttl电路, 串口取电
在许多单片机的应用中都会使用到串行口与电脑的串行口相连接,进行数据的传输或控制命令的发送与接收。单片机的串口有很大一部分是使用ttl电平标准的(pic的可以直接连接在电脑串口),它的逻辑1电平是5v,逻辑0电平是0v,而电脑串行口所使用的是rs232c的电平标准,它的逻辑1电平是-3v--12v,逻辑0电平是+3v-+12v。两者的电平范围相差很远,所以连接时需要用到电平转换电路。这样电路有好多种,一般来说商业化的成品会用到max232,ds275等专用的rs232、ttl电平转换集成电路,对于普通电子爱好者来说使用这样的器件一来不太好购买,二来使制作的费用提高,那用什么样的电路去代替它们呢?这也是我初初制作单片机结合电脑的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之一,后来找到了一些相关的电路资料,解决了这些问题。以下我就结合自己在实际设计应用的经验来介绍一下这些电路资料,同时也介绍一些自己对串口取电电路设计应用的经验。
图一是使用小功率三极管搭建的电平转换电路,分别用了一个npn管和pnp管,npn可以使用常用的9014或bc547,pnp则可以使用常用的9012或bc557。电路分为传送和接收两部分,图一中已用虚线分开了。它们可以分开使用也可以合在一起使用。传送电路使用pnp管。当单片机的txd信号是逻辑高电平时,q1截止,rs232c的txd(pin3)提供-9v左右(实际电压根据电脑主板上使用的串行接口芯片有所不同)给rs232c的rxd(pin2)。当单片机txd信号变为逻辑低电平时,q1导通,约+5v传给了rs232c的rxd(pin2)。用这种办法传送数据时,rs232c的txd(pin3)必须稳定在-9v左右 。
虚线以下的接收电路,它把rs232c电平转换成ttl逻辑电平。当pc发送数据给rs232c的txd(pin3)时,逻辑1电平时是-9v,q2截止,此时单片机的rxd约为+5v。当rs232c的txd为逻辑低电平是+9v,q2导通,单片机rxd此时约为0v。
图一的电路我在自己的单片机应用中也经常用它来代替max232,ds275这样的芯片,它不单可以单独使用传送或接收部份,在部分要求双向传输的项目中也可以很好的工作。我通常是使用9600波特率的,但实际也可以工作中更高一点的波特率。也可以把它焊到一个小的8脚ic插座或pcb上直接代换ds275(ds275引脚功能说明请看图二)。
图三是另一种rs232/ttl电平转换电路,对于接收电路,它是和图一的电路是一样的。该电路用2个npn小功率晶体管,转送电路不需要从rs232c的txd引用负的电压,而这样做的话,当单片机txd为高电平时rs232c的rxd为0v(不是如图一的-9v左右),为低电平时rs232c的rxd为+5v,显然这和rs232c的标准不同,但多数pc机串口可以接受这样的电平范围。这个电路可以像图一那样用来代换直接代换ds275芯片。
这两个电路中的晶体管可以使用大部分常用的小功率晶体管去替换,我自己常用9012,9014,bc547,bc557,它们都可以很好的工作。要注意的是它们所产生的电平范围不是标准的rs232电平,所以也不能达到rs232的标称传输距离。
在一些小的应用中通常只要用到一块2051或pic芯片和少许的小元件,它们的耗电量是很小的,一般有十几毫安就足够了。在我自己的pc遥控器项目中用到一块at89c2051,一个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和一个小led,少许阻容器件和上面所说到的电路的传送部分,总的耗电量只有十毫安多点。我用图四的电路从pc串口直接窃电,效果很好,可以提供5v,二十多毫安的电流。也可以用图五的电路。但要注意的是这两种电路都要求上位软件使串口的7和4引脚变为高电平才可以正常取电,否则无法从串口窃取所需的电压。

多协议转换网关,快速连接工业设备到云平台
基于鸿蒙分布式数据服务开发的聊天室应用
LB5-66油浸式电流互感器
交换互联协议之概述详解
去中心化交易所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简单的RS232C/TTL电平转换和串口取电,RS232C--TTL converter
OPPO Reno将有搭载骁龙855的高配版并会支持50W超级闪充功能
稳压二极管的原理
高端扫地机器人为什么如此“智能”,主要归于算法
国内已成熟的北斗导航股票有哪些
光纤连接器的功能、结构与特性介绍
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的实际使用效果怎么样
MiniLED是什么?有怎样的发展前景
如何给一颗芯片加上指纹?
国产首款四摄手机金立S10怎么样?
智能驾驶的“ChatGPT时刻”在哪?一套通用的智驾方案,足以迎来智驾的“ChatGPT时刻”
ARM Neoverse系列服务器CPU研究分析
初学者常见的51单片机
sumif函数的使用技巧
OLCD——柔性显示器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