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路线之争,未来5年是关键期

bc技术-普适性的技术
隆基的隐忧
在今年的隆基股份半年报业绩说明会上,董事长钟宝申表示:“当前的电池技术百家争鸣,隆基选择bc电池技术路线,就是背接触电池路线,作为公司未来主要的商业化发展方向。”钧达股份也随之表态:“未来会选择tbc(topcon+bc)路线,公司的部分topcon产能已经预留了升级到bc电池的空间”。行业龙头的明确表态让光伏路线之争的话题讨论度更上一个台阶。
隆基选择bc技术路线并不出人意料,倒不如说选择bc技术路线体现了隆基作为行业龙头的沉稳。隆基作为一艘“大船”,在选择技术方向上必须慎重,一旦选错极有可能错失自己的龙头地位。在选择bc路线之前,隆基的策略是选择全路线开发加观望市场情况,所以之前隆基有个口号是:不领先,不扩产。
隆基的bc技术是xbc技术,而且是隆基根据自身情况研发的hpbc电池,hpbc技术就是p型hjt与ibc结合的新技术。隆基拥有大量的p型电池产能,hpbc技术能够让隆基增强其对市场的适应程度。而且在topcon、hjt技术成熟后,bc技术与topcon、hjt结合将会是一个重要的方向,隆基的xbc技术路线选择是综合其情况作出的极佳选择。
bc技术路线企业盘点
目前从阵营来看,xbc技术路线主要有隆基绿能(hpbc)、爱旭股份(abc)、日托光伏(mbc)、tcl中环参股公司maxeon(ibc)、黄河水电(ibc)等企业,与topcon和hjt阵营相比,属于小众势力。
topcon-新一代电池片主流技术
晶科能源——“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
作为光伏另一巨头的晶科能源在隆基表态后也在不同场合多次表达自己的观点:“topcon是头部企业的主要产能布局路线,是未来主流。当前bc电池技术成熟度仍待提高,成本和经济性与topcon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不难理解晶科能源的表态,晶科能源早在行业对三种技术路线观望时,就大步入场,在2022年就大规模上产线,这体现了晶科对topcon的信心。正如晶科所说的,从成本和经济性的综合考虑上,topcon有着巨大优势,一方面topcon能兼容perc,1gw的perc产线改造成topcon投入也只有6000万左右,新建1gw的topcon产线投资额约2.5亿,能兼容perc,设备成本最低,效率能达到25.5-26%,让topcon技术成为最先大规模商业化的技术。可见,topcon是头部企业转型的首选。
2023年topcon组件对perc组件拥有0.1元/w溢价,让晶科盈利能力大增,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长324%。按照topcon组件每瓦盈利约0.15元,以1gw算,两年获利3亿,而每gw的topcon产线投入才2.5亿,这意味着2年可以回本,对于晶科来说是很划算的买卖。
事实上,晶科能源已实现它的战略目的,2023年晶科出货量很可能是行业第一。在topcon上的成功将会使得晶科有更多底气面临接下来的挑战。
截至2022年底,我国topcon电池产能约为100gw,预计到2023年底上升至400gw,未来规划产能则在800gw以上。
hjt-弯道超车技术
从中国光伏电池厂商的hjt电池业务布局态度发现,已具备一定规模和市场地位的老牌光伏电池厂商对hjt大多持保守态度,在n型电池发展方向上选择多头布局;或者有部分企业早已锚定了不同赛道,如topcon、abc电池。hjt 电池具有高对称性、低温工艺、高开路电压、双面率更高、光照特性好、光照稳定性好等一系列优点,但是它不能直接从perc产线转型而来,但对于新入市场者来说这个问题几乎不是问题,所以跨界或后发企业,他们在hjt电池项目的投资和规划显得更加积极,例如爱康科技计划五年内实现超40gw高效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能。
在实际产能方面,hjt目前仅有东方日升、华晟新能源、爱康科技、金刚光伏、国家电投、泉为科技等企业有实际产能落地,且产能大量落后于topcon,但是hjt产能将随着hjt的降本增效将得到提高。
未来5年将是光伏电池技术路线之争谁能胜出的关键期
今年11月,“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称,2022年,perc技术占比超过九成,今年perc的占比预估会降至70%左右,除此以外,20%是topcon,其余10%是hjt及ibc。马丁·格林坦言,没人知道未来到底哪一个路径会赢。不过,他认为未来5年将会是一个关键时期,去看这些实现路径到底哪一个更可行。“我们更倾向于相信(获胜的技术路线)是一种组合,比如说topcon和hjt,或者是topcon和ibc。”


新iPhone也将禁售 禁令马上就要下达
地下水污染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创维布局大屏对标激光电视 OLED占半数力推产业升级
三相稳压器的作用
Allegro MicroSystems发布集成有霍尔效应开关的微功率LED驱动器
光伏路线之争,未来5年是关键期
核电DCS是否要引入边缘计算技术?
低待机功耗是便携式医疗设备的关键需求
综合布线技术中网线配对技术
AI进化速度惊人 Arm/赛灵思合力共推研华AI化生产线
智能制造企业登陆科创的关键点是什么
华为将携手中国电信推动5G SA产业链成熟和规模商用
张忠谋:美国制造成本不高,台积电或赴美建厂
我国IPv6发展现状到底如何
机器人教育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如何降低扭矩测量的不确定性,有什么解决方案
各大车企加快汽车电动化和自动化的研发创新
工业互联网及工业互联网平台,大概是目前中国最热的名词之一
桁架机器人如何做好定期维护?
“新基建”所涉及的七大领域,都离不开物联网基础性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