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rm核心的开放开发环境之下,研发人员利用32位元微控制器(mcu)开发应用的成本逐渐降低,芯片价格亦因为供应商众多而随之下降。尽管如此,8位元mcu具备更低廉的价格,加上低阶应用市场的规模依然庞大,因此,尽管32位元mcu出货量急起直追,仍未超越8位元mcu。相较之下,16位元mcu便成为被8位元与32位元mcu夹杀的产品。
盛群半导体业务行销中心副总经理蔡荣宗认为,以目前全球市场看来,尽管32位元mcu产值较高,然销售数量依然是以8位元mcu为大宗。16位元mcu则处于被夹杀的状态,由于8位元mcu的效能持续提升,目前已足以满足较为低阶的16位元mcu应用需求;32位元mcu的成本逐渐降低,则瓜分了高阶的16位元mcu市场。
另一方面,也由于8位元mcu的市场已相当成熟,32位元尽管是后进规格,然而在arm的推广之下已建立了相当友善的开发环境与资源。若厂商计画投入16位元市场,则须另建立一套标准语言,研发成本过高。由此可预见,未来16位元mcu市占将逐渐萎缩。
蔡荣宗指出,目前市面上依然能见到一些16位元mcu的应用,传统车用市场便占有相当比例。然而,依照未来车辆逐渐往自动化、电动车的发展方向之下,车用mcu也将由16位元逐渐转移至32位元。盛群于2016年销售了280万颗32位元mcu,2017年更是创下800万颗销量,成长幅度非常大,在未来32位元mcu的销售比重预期将逐渐提升。
ic insights 高级市场研究分析师 rob lineback 说:“今年,32 位的 asp(平均销售价格)下降了 15%。我们看到 32 位的售价每年下降 7%(cagr/年复合增长率)。16 位市场的 cagr 是 -2%,8/4 位市场的也是 -2%。未来将可能出现 32 位微控制器的售价比 16 位微控制器还低的情况。这是纯粹的竞争和定价压力。物联网是其中一部分推动力。”
重新定义 mcu
过去几年来,微控制器之间的差异化因素是功能性。因此 32 位 mcu 比 8 位 mcu 的能力显著更强,因此价格也就更高。但随着公司向上迁移,现在它们也正在开发足以媲美低端微处理器产品线的器件。
但从历史上看,两者之间仍然还是存在显著的差异。微处理器组合性地使用了内部内存和外部内存,而传统上的 mcu 仅依赖于内部内存。这种情况正在开始改变,有些 mcu 提供了连接dram 或其它类型的外部内存的能力。
“如果你回到 15 年前,你找 100 位工程师,然后在他们面前放一个微控制器和一个微处理器,他们肯定能够分辨哪个是哪个。”rambus 的杰出发明家 steven woo 说,“如果你今天还找到这同样 100 位工程师,就会出现很多争议了。摩尔定律是造成这种概念模糊的部分原因。在 die 上的晶体管数量更多了,你能使用这些晶体管所做的事情也更多了。”
伴随着更好的空间利用,我们也可以放入更多片上和片外内存。mcu 通常使用的是 ddr2 和闪存的组合。但因为各处的密度都增大了,ddr2 的内存大小已经增至了 2mb 之高,另外还有 2mb 这么高的嵌入式闪存。
“从至少 6 或 7 年开始,32 位产品线上的器件就已经有连接外部内存的能力了,但并没有太多器件利用了这一点。”意法半导体美洲地区微控制器产品经理 stuart mclaren 说,“最近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情况(使用了系统组接口(system packet interface)),所以外部还有更多 nvm 来存储数据和代码。关键的变化是更多性能和更多功能。互连的应用会越来越多。而且随着它们变得互连,你会有与网关或云进行通信的节点。那至少需要一个简单的微控制器,可以收集一些传感器数据并将其聚合到一起。”
微控制器也在开始向云的上游移动。
“网关上运行着很多云服务,而且它们正做着更加先进的分析工作。”mclaren 说,“我们看到有用于图形处理的外部内存,通常是一个 1 帧或 2 帧缓冲区,你可以在这里渲染来自帧缓冲器的信息,然后刷新。我们也可以看到大量微控制器进入物联网的这三个领域——家庭和城市、智能工业、智能万物。每一种应用都有处理和安全的需求。它们也需要与真实工作的接口并且需要某种形式的连接,在很多案例中这种连接是 rf,但也可能是低功耗蓝牙或其它近场处理。而且它们需要管理电源,从可穿戴到工业应用都有可能。mcu 是物联网的核心。”
据 arm 的 physical ip 工程副总裁 dipesh patel 说,mcu 也会在资产跟踪等新应用得到使用。“使用 32 位,你可以跟踪一个零部件的旅程,而且你可以让其完全安全,使用 8 位的话你永远不能做到这一点。mcu 正越来越复杂。在简单的层面上,你可以存储、处理和传输数据。但现在你可以做到更多,因为有更多内存了。”
他指出现在也有增加片上闪存的发展,尤其是因为有些更先进的设计正在向 40nm 乃至 28 nm 迁移。今天,大多数 mcu 都使用着老旧的工艺,有的甚至高达 350nm,但也有些更先进的 iot 设计是用 65nm 和 40nm 工艺开发的。
便携式微生物快速检测仪的特点
智慧消防巡检系统在高速公路隧道的应用
介绍一款新型MXene化学电阻式气体传感器
亚马逊宣布:他们计划向公众公开“Topical Chat”数据集
NB-IOT开启万物互联时代
未来16位MCU市场逐渐萎缩 并重新定义 MCU
示波器分段存储原理讲解及案例分析
一加3T评测 性价比高值得购买
青岛市博物馆获得第一个VR项目,利用虚拟现实提升博物馆感知体验
智能井盖监测传感器安装方法
上交清华提出中文大模型的知识评估基准C-Eval,辅助模型开发而非打榜
欧菲科技研发布局柔性触控,加速步入柔性显示时代
特斯拉:电子后视镜取代传统后视镜在即
RC电路、微分器、滤波器的简单知识了解
BoltHub推出隐形扩展设备连接器
ABB工业机器人数据备份与恢复的方法教程
单双张传感器,baumer超声波传感器轻松实现单双张检测识别
一般APR常用到的类型有哪些
鉴别投影机真假的小技巧
当今世界的网络安全和AI技术的联系